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铁血宋徽宗 > 铁血宋徽宗 第202节

铁血宋徽宗 第20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鸿胪寺和礼部为此头疼不止,主要是不知道该把他们当外国人还是宋人,是叛国的还是怎么样,见到官家用怎样的礼节,是百姓叩见皇帝,还是外国使臣前来朝贡。除此之外还得忙着打理举子们的省试。

三月春闱,林玄礼在桌子上堆了十吊崭新的大观通宝,压住了钱局上奏的今年回收和印新的交子的图表,没闻到什么铜臭气,就觉得黄澄澄闪亮亮的还挺好看。

给殿试出题目时考虑再三:“今年春天改元大观,题目就叫‘中正以观天下’。破题有几个点,为官做宰的立身之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物理学的重要性;就事论事和摒弃偏见;学识广博观察事物的全貌,这些都可以。要是有新鲜的就更好了。你觉得怎么样?”

礼部尚书:“官家出的好题目,令人受益匪浅。”

出去之后不敢泄题,只是私下里和几个好朋友议论:“官家每次出题目都有其用意,这次的意思是不是告诫群臣,等章相公这位首辅致仕之后,韩相公、徐相公不许党争,有可能入驻政事堂的魏季礼、张商英、张叔夜,要中正平和,齐心协力。张商英总与何执中不合,我看他们俩互相攻讦,到最后谁也做不了丞相。”

“应该是这样。官家从少年时起,就最憎□□争。”

“这是切肤之痛啊。不过何执中做了侍读,张商英做着侍郎,俩人都在官家左右。”

“嗯……中正平和?张叔夜箭无虚发,他用什么中正平和?就和王娘娘那会做的一样,都是一般无二的文官,要分出格外的优劣,就得比武功。我特意给我孙子延请教头,教他学习骑射,过十多年就可以为官家效力了。”

“我儿孙在学习物理。每天满嘴说些奇奇怪怪的话。几个孩子天天弄日晷玩,还要丈量影子长短。”

老尚书忽然惊的出了一身冷汗:“不不不我没说试题内容。你们不要乱传啊,揣测官家的心思也不对!”

四个好朋友露出坏笑,都是高官,领着丰厚的钱粮禄米,还是狠狠敲了他一顿,一起去欣赏歌舞,品鉴美食美酒。然后继续探讨子孙补课的方向,以及太子所偏好的学科。

御史们闻风而动,立刻弹劾礼部尚书,在准备殿试时竟敢呼朋引伴聚众饮酒,看起来对官家的大事一点都不认真,过分!

也有别的御史建议,海商拿到火器都能出去占领一个国家,我们就应该禁止民间持有火器。他们这些做海外生意的,不安分,可以死在外面,但不能持有武器。

林玄礼大笔一挥,批示道:休要因噎废食。

还有御史弹劾官家出售火器的政策,尖锐又悲怆的指出,一旦有海商同西夏、辽、金等国有交易,火器落入他们手里,那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后果不堪设想。

林玄礼批示:海商不会勾结西夏和辽国,尤其是不会勾结西夏。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朕早已下旨,各州城府县一旦发现有人在内地只有火器,与持弩同罪,立斩不赦,不需要等秋后处斩。

集英殿殿试之后,朝廷又收获了三百名进士。其中有一个人从燕云十六州来,姓萧,吓得阅卷老翰林们派人反复调查这人的身世,是不是辽国的后族?扑朔迷离!

但过来省试就是进士了,殿试只定排名,不黜落人才,现在只能给这个可疑人士的排名塞在中间——因为官家会看前几名和最后几名的试卷。

一统计籍贯,从宁夏跑来的梁氏,从燕云十六州跑来的李氏、萧氏、韩氏等人足有二十八个。

尤其是他们觉得可以成为状元候选人的人,来自真定府——距离辽金都很近!

这就很尴尬了。在阅卷结束定出名单顺序之前,老翰林们都要住在这里,不能擅离寸步,不能向外传递消息,不能见亲朋好友。他们只能内部商量一番,把进士的名单给官家时,圈了十个人名:“官家,这十个人的策论您都说好,但是这李进是真定府人士,这萧仲文、李弥勒、韩云则是燕云十六州出身,原是辽国人。恐怕他们还有亲戚在辽国为官。”

“请官家在殿试时,再按照相貌气度,亲自选择一甲。”

林玄礼本来想说没什么,诸葛亮和诸葛瑾还不在一块呢,突然想起来现在可未必,这个念头的叛徒太多了:“好。”

一甲进士只有仨人,状元榜眼探花郎。二甲三甲原本人数不限。

进士们在金殿传胪时在官家面前奏对。

先叫了最好的十个进殿,其中有一个二十五六岁人,虽然矮了些,但格外精壮,别人不论胖瘦小脸都挺圆,他腮帮子上的咬肌格外明显,走路的姿态都显然是个练家子。

林玄礼多看了他几眼,随即问道:“谁是李进?用取士破题,颇有巧思。”直接在策论中谈论治国和选才用人,这就很有趣。

矮而精壮的进士立刻作揖,沉声道:“学生便是。”

第179章 见不平则鸣

“说说你这篇策论的想法。”

李进做了个艰难的选择,他决定将自己用‘选材取士要中正’作为切入点的原因告诉官家,哪怕这一点可能会触怒官家,让自己丢掉进士身份,那也要说:“官家可曾记得,在景德年间,曾有一个来自剑门关的李云?”

林玄礼没想起来,似乎听过这个名字又不确定,可能是个小官?三品以上都记不住,何况是三品以下的其他官员。“他怎么了?”

李进道:“那是学生的祖辈,曾在殿试之后,面见君王时,因为自陈剑法精妙、骑射过人,引得真宗皇帝勃然大怒,认为他混杂文武之分,不恪守儒生本分,责令他返回剑门关,不得入仕。学生今日见到题目,实在是有感而发,才写了这样一篇策论。唯愿官家量才取士,不要偏颇。如汉武帝时故事,汉文帝喜欢用年长之人,他却年轻,汉景帝喜欢用习文之人,他却习武,汉武帝喜欢年轻骁勇的人,他却已经老迈、弃武从文。”

林玄礼感觉有点尴尬,又莫名其妙的有点生气:[这件事上我骂过我那笨蛋祖宗,文武双全的人才多难得,送上门来你还把人给赶走了。可你跟我说这个干嘛呀,我又没歧视武人。搞得好像这么可怜似得。]

[而且我这是对的,文武之间的歧视需要用换位思考来解决,那最好的换位思考就是让他们也试试,省的一天到晚叽叽歪歪。]

[你这么一说,就好像我做得不对似得。]

“继续说。”

李进跪在地上,侃侃而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几朝官家厌恶文人习武,边陲之地也有人不敢习武,当今官家您喜欢文人舞剑射艺,京城中也不乏有人为了前程逼迫子女习武。官家一时的好恶,官宦士绅要用十多年来改变。士人们担心官家只喜欢习武之人,争相习武,反而贻误了学业。也会有人因为身体羸弱,家中不堪重负,衣食无着勉强读书,却因为体态不够强健而不被任用。官家要强求官员文武双全,那么赵普、寇准、欧阳修、范仲淹、包拯等人,如何能侍奉官家左右?”

史官敏锐的嗅到了要出大事的气息,但他的本职工作就是闭嘴记录,只好按捺心情,忍了回去。

李进这一席话说完,在金殿传胪仪式上看热闹的太子、满朝公卿文武都禁声不言。他们之前也含蓄的说过这个问题,但官家不在乎,认真谈论之后,反而有点被官家说服了。

重文抑武为的是长治久安,而一个文官,如果兼了武职,并优于武人,还能领兵打仗,那么谁来监督他?谁能抑制他?一直以来重文抑武的国策岂不成了笑柄?官家再怎么喜欢狄谏,也不能让他出任知府或通判的职务,只能留在身边陪着玩。文武如同清浊,必须分开。

另一部分人则在想,我们让子女习武怎么了?本来也在学,身体好才能爬山游园,身体好才经得起颠沛流离的外任地方官。那苏轼都不敢过的独木桥,章惇面不改色的溜过去,当然是他平日里就有训练。被你一说,怎么就那么谄媚,有一股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感觉呢?庞籍不就是文武双全吗?习文练武难道不是为了自己吗?我儿孙可以的!回家就给他加课程!

林玄礼仔细琢磨了一会,越想越气,怎么着唐朝的官员可以,大宋的就不行?社会风尚都是引导出来的!我又没有强行规定官员的体能审核标准,比起我这个要求官员身体健康,一直以来的颜控标准才是大问题。我什么时候强求官员文武双全了?

本来快快乐乐的选出进士,问一问姓萧的到底是那儿人,回去就也可以继续品鉴奶油蛋糕了!刚刚提取了类似于淡奶油的东西,还不确定是不是,这番话简直扫兴到让人食欲不振。真是充满了历史局限性。

官家期待的目光没找到丞相,丞相们都在政事堂加班,其他人、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张叔夜和狄谏在内,都垂眸装作没听见,完全没有替官家出来吵架的计划,都等着官家自己说话。有些人甚至有几分赞同李进的观点,还有些人露出了本该如此的表情。

狄谏垂眸在旁边装壁画,心中暗想:官家不会把他叫出去较量一番吧?较量赢了就算他说得对,赦他无罪?这个人的功夫看起来和官家不相上下。

张叔夜:这李进胆大包天,可他说的确实没错。现在年轻力壮的还有习武之人就是更容易升职,虽然是朝廷官员依例每隔三年六年能升职一次,但实职和虚职的差距太大。

林玄礼按耐住怒火,面沉似水的按着桌子,看着李进:“你说这些话,是觉得朕任人唯亲么?”

李进垂首道:“学生不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