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226

分节阅读 2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大宋将遣专使赴高丽。”

赵与莒说到这里又笑了笑:“崔聊,这专使非洪咨夔莫属了。”

“洪舜俞必不敢有辱使命。”崔与之道。

“为懈怠其心,朕想与高丽使者先签个临时要约,只说高丽遣宋使之事,我大宋与高丽各出一半钱来,自高丽孩童少年中挑选聪明清白者,习汉文学宋话,允其参加大宋科举应试,在大宋应试得过者,高丽须得无条件承认其资历,并委任为相应官职。”

“此策大善,想高丽人必赞成”崔与之抚掌笑道:“只怕还要以为是咱们大宋君臣忽然变蠢了,高丽当初原本便是承认大唐之秀才、进士,高丽士子原本便是以识字会说宋话为荣”

“如此下来,过个十年八年,高丽上下官吏,尽是亲我大宋者。”赵与莒也笑道。

这就是中央王朝的优势了,几乎是绝对强势地文化力量,加上远高于周边的国力民力,使得中原王朝自然而然会对周边国度产生吸引力。这个中央王朝也从不对这些周边藩属关上大门,而是敞开怀抱,允许周边国家派遣人员来学习,允许他们在中央王朝为官。当这些人来到中央王朝之后,在还没有近代民族观念之时,他们自然而然由对中央王朝地羡慕转为竭力想要融入到中央王朝中。

只要这种交流不因为波滔汹涌或者蛮族兴起而被阻绝,那么中央王朝庞大的吸引力会将这些周边藩国吸引过来,并且无可逆转地成为中央王朝自古以来不分割的一部分。

“卿谏言来得正是时候,朕近些日子是有些昏头,只要我大宋能建设得好,如今有了蒸汽船,将来还会有更方便地陆路交通,高丽、倭国,安南李朝,都不可能从咱们大宋身边游走,朕何必如此急切”

“陛下既是觉得臣说得有理,那么便随便赏赐些什么东西吧。”崔与之打蛇随棍上,一本正经地说道:“有功必赏,此乃明君之所为也。”

“朕还有什么可以赏你地,凡是朕有一份的东西,哪样你没有”赵与莒瞪着他:“前些时日流求敬献地怀表,你”

提到怀表,赵与莒猛然想起来,自己还真有一样东西赏给崔与之,他笑道:“阿婉,将你们自流求带来的那些东西拿来吧。”

这是二十余只锦盒,崔与之打开之后,却发现里面都是一种东西,只不过样式略有差别,他奇道:“陛下,此为何物”

“。”赵与莒笑道。

“那是何物”崔与之仍是不明白。

“朕见朝中重臣尽皆年迈,看大字尚可,蝇头小楷却有些看不见,便命流求制造局制造出的,乃是学名,俗称为眼镜。”赵与莒道:“卿可戴上一副试试。”

赵与莒对于科技的创新几乎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在他地指导和大量资金支持下,流求工匠们的创新热情无与伦比,如今所制造的光学玻璃,已经可以够作为眼镜来使用,而在机械制造中形成的打磨技术,也让磨制各种镜片成为可能。最先用上老花眼镜的不是崔与之,而是胡柯和费沸这两位老匠人,在得知此物研制成功后,赵与莒便命按各种度数制了数百副送到临安来。

崔与之选了一副戴上,“咦”的惊呼了声,左看右看,然后闭上眼睛,过了会儿再睁眼,叹息道:“陛下,流求巧匠竟有如此神技,臣原以为老眼昏花无物可助,如今好得多了”

“多试试,找着最适合你的那一副吧。”赵与莒笑道。

对于朝中老臣而言,天子赐眼镜,不仅仅有助于他们看清公文报纸,而且还意味着天子对他们的关怀。崔与之选好眼镜之后,良久无语,赵与莒觉得有些稀奇,便问道:“卿以往总说朕小气,赏赐得不多,为何这回不说话了”

“自古仁君,未有如陛下这般厚待臣子者,老臣实是愧疚。”崔与之拜倒在地:“臣方才在细细思量,自蒙官家不以为无德,起拔于草莽之间,陛下对臣之恩,实是厚重如山。臣不能为陛下臂助,实是有愧于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四零、张驰有度天子政

“臣感陛下厚恩,实是不胜惶恐,臣有罪”

葛洪也得到了赵与莒分赐的老花眼镜,试用之后,他专程入宫来谢恩。赵与莒看着他白发苍苍满面憔悴的模样,心中颇为诧异,这老狐狸原先虽然深沉不语,但精神甚佳,看模样丝毫不象是七十岁的老人,可现在却又老又瘦,虽然精神还好,但已经明显不如以往了。

如今他的阁臣中,无论是崔与之、葛洪还是薛极,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臣,虽然身体还算好,但赵与莒明白,无论是从大宋今后的发展,还是从权力的顺利交接角度来考虑,他都必须为这三位辅臣准备接班人。

“葛卿不必多礼了,诸卿为国分忧,朕优厚待之,原是理所应当之事。朕厚待百官,不过是希望百官厚待百姓罢了。”赵与莒笑着向内侍使了个眼色,内侍将葛洪扶起,掺入座位之后,赵与莒又问道:“葛卿,这些时日身体尚好吧,御医说卿近来失寝少眠,朕甚为担忧,不知卿有何心事,不妨与朕说说。”

葛洪抬了一下头,看了赵与莒一眼,然后又垂下眉去,低声道:“臣无甚心事,只是这些时日来精力不济,处理公务不免有些拖沓,心中颇为不安罢了。”

赵与莒摇头道:“卿不必过于操心,以卿参政之尊,原本不必事事亲历,佐官辅吏让他们多跑跑。朕听说卿常以职业无愧禄养勉,朕以为卿是做到了的。”

虽然对葛洪的见识、政见有所不满,但对于葛洪的职业态度,赵与莒还是非常欣赏的,他年轻之时曾任昆山尉,按惯例拨给搬家费六万钱,他却全部用来修葺宣诏亭,双倍给发禄米,他也婉辞归库。不仅清廉。他对于国是也最是关注,三位宰辅大臣分管不同事务,葛洪管的是最麻烦的边事与军务,薛极则管的最有权势的人事与财务,崔与之总揽全局,葛洪对边事之关注,让赵与莒有时觉得他更象是兵部尚了。

“谢陛下之誉。得陛下之言,臣棺未盖。论已定矣。”葛洪也难得地开了一句玩笑,但虽是如此,他脸上地神情仍然很是肃正。

没过多久,葛洪便又告辞而去,仿佛他此次来,只是为了谢恩一般。赵与莒坐在椅子上思考了会儿。然后对耿婉道:“把广梁最近送来的那叠报告拿来。”

耿婉入大内任女官后,这些事情就完全交给了她。她有一双非常大的眼睛,当初在郁樟山庄初见她的时候,赵与莒便被这双眼睛打动过,觉得传说中“会说话的眼睛”就是这般模样。

在霍重城送来的报告中。是葛洪与乔行简二人这个月来的行踪大略,特别是他们会见了些什么人、有没有与人秘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