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224

分节阅读 2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耳朵飞了过去,在屋子里绕了一圈之后,倒挂在屋顶横梁上,无声无息地歇息起来。

“也没有人。”

第三家、第四家仍然没有人,这座小村位于山谷中,一边是池塘与小河,另一边则是山,各户人家散碎地分布着,他们过了第五户时,便已经到了这小村的中心。

“我们分开来看看”赵景云建议道。

“不可。”李汉云摇头:“这村子之人可能都迁走了”

二人都不相信这个说法,好好的村子,为何会迁走,而且还没有收拾任何财物。

只有一个答案可以解释,那就是整座村子的人都已经死去,但是无论是李汉云,还是赵景云,都不想这般解释。

“跟我来吧。”李汉云沉默了会儿,然后道。

赵景云跟着他,自村子中间穿过,走向村后地小山,这里原本有小路的,但现在已经掩埋在野草灌木之中了。二人行了约十分钟,才看得一大片坟丘,因为没有人锄草扫墓的缘故,这些坟丘都被绿色覆盖住了,若不注意,根本无法发觉。

面对这么多坟墓,赵景云呼吸停顿了会儿。

“上回我来时,恰好见他们村中送葬。”李汉云说道:“那时我也来见过,这一片还没有坟头。”

他一边说一边前行,一个个地走过去,随着他指向,赵景云看着那一片坟,他们最先经过地几座坟还堆起高高的封土,立了石碑,但十余座之后那封土就明显低矮下去,石碑也不见了,只以木碑代替,又过了这片坟,接下来的坟丘便只能说象个小土包。

最后一座坟甚至没有完全封好,一只已经腐烂得只剩骨头的胳膊自薄薄的土中伸出,骷髅头偏向一边,也没有掩住。李汉云蹲了下去,盯着那骷髅,许久之后道:“此人应是村中最后一人,他病得重了,根本无力逃走,便在此处给自己挖了一个坟,想用土埋住自己,免得露骨于外但到得一半,他病已发作,他死得极痛苦。”

他平平淡淡说出来,赵景云却觉得一种惊心动魄的痛楚。

“自尸骨腐化程度来看,他死了应有三个月以上了。”李汉云摘下自己地药锄,从周围刨了些土,盖在那人露出的胳膊、骷髅头上。就在土即将将那骷髅头埋住的刹那,那骷髅头喀的一声,突然偏了过来,空荡荡的眼圈正对着赵景云,赵景云吓得退了一步。

“赵曼卿,还要随我去看么,这附近共有四个村子,这些村子世代相互联姻。”李汉云抬起头来苦笑道。

世代联姻,却还有死人自己掩埋自己的惨剧发生,那么其余几个村子的情形也是可想而知。

“要的。”赵景云咬牙切齿,两个字几乎是从牙齿间挤出来。

他心中除了恐惧之外,便是一种愤怒了,这种疾疫竟然如此厉害,太平年岁里能将一个村子的人尽数杀死

“自二十年前我便开始寻思如何治这蛊症,我原本也读过诗书,在府城中应过试。但后来家人一一因这蛊症去世,我便断了功名心思,专心学医,只盼有朝一日能治好这蛊症。黄帝内经中记地鼓胀、金匮要略中说地鼓胀、诸病源候论所言的水蛊、当代刘河间河间六书之腹胀大,尽数是指此症也。”

“这疾症,这数千年来,不知害了几千万人性命,若能治得此症,我李汉云便是立死亦心甘情愿”

赵景云肃然不语,二人离了这个村子,便又向下一个村子行去。

行得半途之时,赵景云道:“一人计短,众人智长,当今天子仁厚,最重医术,故此广募贫儿为之发蒙,以备今后学习医道。此事不是一家一户之事,乃干系千家万户,汉云先生为何不报之官府,请其转奏天子,以天下之力,集天下之智,岂有不可治之疾症”“此疾久矣,官府视其为疫,哪个官员敢来查看我也是钻研多年,看了无数古代医书,才知道此症与水有关联。”李汉云叹息道:“天子天子远在临安,如何能知道民间疾苦”

“汉云先生差矣,我赵景云不才,倒可以为汉云先生转奏天子。”赵景云忍不住为皇帝辩白道:“天子虽在深宫,却心怀黎庶,民间疾苦,他极关注,只是要让他知晓罢了。”

“我知道,你说过,当今户部尚书魏华父是你座师。”李汉云还是摇头:“这等事情,求人不如求己。”

自打有官府以来,官府都是收钱时积极做事时推诿,古往今来概莫如是,李汉云地说法不是没有根由。便是这水蛊一事,整村整村地死人,地方官府岂能不知,但朝廷邸报上却毫不知晓,这几年新兴的报纸上也避而不谈,想必上所欲下所好,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喜欢的都是好话,地方上的官员自然也是报喜不报忧了。

“汉云先生,若是我能说动天子举国力以治此疾,先生可愿助一臂之力”赵景云也不和他多辩,拉住他的手问道。

“若是能我给你磕头叩首都行,何况治这疾症原本就是我二十年来的志向”

注1:黄帝内经不必多说,金匮要略作者是张仲景,诸病源侯论作者是隋时巢元方,河间六书作者刘元素为金国人,西元一二零零年才去世。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三八、仁心妙手惊杏林

“果然不出朕所料,这个赵曼卿,到了哪儿总能惹出事端来。”

看完赵景云的信,赵与莒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半是调侃地说道。

魏了翁是实诚人,闻言行礼:“陛下,此事自古便有之,非赵曼卿所为也,陛下慎言”

“魏卿,你这人也特无趣,若是崔与之在此,必是另一番说法,便是葛洪,也至多默不作声,偏你要与朕较真。”赵与莒埋怨了一声。

赵景云如今正在荆湖南路,不过他没有去那个李楚雄的故乡,而是停留在岳阳,因为他在此发现的情形,让他触目惊心。

“荆湖一带,多有得蛊症者,其腹肿大,病作者哀嚎垂死,惨切无伦。学生随一乡野奇医踏访,十室之中,必有五六如此,民多苦之。学生以为,此必疾疫也,然则州县牧令习以为常,皆言此恶水之故,无可治也。”

赵景云洋洋洒洒写了千余言,说的是在洞庭流域疾病大起之事,他是外人,进了洞庭便觉得这般生病比例实不正常,而地方官员则久知风土人情,说是由于“恶水”引发的地方症,没有办法治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