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42

分节阅读 1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推心置腹待之以诚。史弥远器狭量小,不能容之,故为李全所用。”赵与莒肃然道:“百姓以赤心报国,则无论其出身籍所,皆为国之赤子。朕当育之抚之安之,不为奸人凌辱,得以安居乐业。”

“百姓以赤心报国,则无论其出身籍所,皆为国之赤子。”起居郎飞快地记下了赵与莒这番话,在座的诸臣也都是面面相觑。

天子言下之意,他们尽数知晓,这简直是赤裸裸地宣告,凡百姓只要忠于大宋,那便是大宋子民,受大宋保护。虽然他们觉得这可能只是天子一时激愤之语,但饶是宣缯、薛极这般的老油子,却仍觉得血脉贲张。

这位天子,如孝宗皇帝一般,却是个有为之君

自大宋时代周刊中问,国朝二百年养士为何至于今日以来,临安士子议论纷纷,特别是对南渡以来的情形,颇有争执之处。\\\\\\比如说提及高宗与孝宗之时,士子有人说“高宗时臣乃中兴之臣君非中兴之君,孝宗时君乃中兴之君臣非中兴之臣”。

身为臣子,除非象史弥远一般权欲过剩,否则没有谁不希望自己能辅佐明君,成就大业者。

这种争论之风虽是部分达到了赵与莒的目地,但他还是有些失望,因为这些人提出的都是些陈词滥调。赵与莒意识到,指望只靠一两场争论,让大宋士子都认识到祸乱根源是不现实的,还须更加耐心才是。

“陛下之意,可是要收抚京东百姓”薛极道:“只是此处为四战之地。金国、胡人。皆可长驱直入,易攻难守,况且民风彪悍,多有亡命,臣恐抚之不成,徒耗国库。”

“这便是朕请众卿商议之处了,如何既可安抚京东遗民。又不致空耗钱粮。”赵与莒道。

众人开始各抒己见,但说来说去,大多都是空言。原因很简单,现在京东东路近半地盘,还控制在李全手中,其余地方。也都是各路忠义军控制。而金国、胡人又虎视眈眈。时刻都有开战危险之处,投入太多钱粮,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赵与莒一直倾听众人意见,应当说。这些人能够坐在如今的位置之上,都有其卓尔之处。只不过他们的目光,确实狭隘了些,莫说与后世相比,便是同时代之人,他们也多有不济者待众人言尽之后,他轻叹一声道:“故臣以为守淮之道,无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

众人一时愕然,不知其言何出。

“此为辛稼轩之美芹也。”赵与莒笑道:“朕在宫中。翻出此策,常恨余生也晚,不得召之而用。”

“臣等惶恐,请陛下罪之”听得他言语中颇有对诸人失望之意,众臣都是惭愧。

“不然,辛稼轩之才,便是本朝开国诸将,只怕也有所不及,范文正之辈,方可居其右。”赵与莒道:“他起自草莽,又遭逢大变,故此得有美芹之献。诸卿勉之,必不让之专美于前。”

也不等众人回应,赵与莒又道:“经营山东,有大利亦有大弊,卿等所言,也是老成谋国之举。对忠义军,朕有意纳辛稼轩屯田之策”

身为户部尚书的魏了翁立刻叫起苦来:“官家国是诏书之中说永不加赋,如今国库空虚,哪里还有钱粮与他们囤田”

“此事勿忧,朕有私库。”赵与莒笑道:“这却是朕地私房钱,故此不经户部帐上,直接由朕遣人送去,若是要沿途州府出人出力,也照价给值,不使扰民,诸卿以为如何”

“天子岂有私库”魏了翁正色道:“陛下,国库空虚,私库之事”

“朕服了朕服了。”赵与莒用力摇手,哀声叹气地道:“李全也好金国也好,朕都不放在心上,倒是诸位爱卿,朕实在是受不了。”

“陛下,私库之事”

赵与莒见魏了翁还揪着不放,只得坦白道:“所谓私库,其实乃是流求进贡之财。\\\\\\朕不是允诺,流求制度一切依旧么流求国主心有不安,愿以每年府库收入之半,纳贡于朕。流求今后,每年将向朕缴纳款项,一半纳入户部如何”

魏了翁还有些不满意,但赵与莒叹道:“国库日窘,朕岂不知,不过官员上下其手,朕便是放一座金山进去,也能为其败坏殆尽,朕废三司使,返其权归户部,不过是为稳定楮币之第一步,朕这里存些余钱,你魏了翁知晓便成了,切勿四处宣扬,免得为政者不知节俭。”

原本大宋之制,以三司使主管天下财赋,户部则形同虚设,元丰年前曾废过一次,但久后又恢复。赵与莒挟击倒史党之威,朝中史党空缺,非必须者不补,一则是尽可能在无声无息中削减冗官,二也是为了方便自己亲自掌权。

“陛下,流求之事”见赵与莒提及流求,这些立场各不相同地朝臣却意见一致起来:“既已献土,陛下当以我大宋之制施行于流求,天子权柄,岂可操持于地方之手”

“正是,正是,况流求国主,虽言献土,其人却未入京朝拜,臣恐其有二心。”

“天子宽厚,自是不错,但也须得小心,不致使安史重生。”

听得这些臣僚对京东之事并无良策,对算计流求却如此积极,赵与莒虽说早已习惯,但仍禁不住变了颜色。

“诸卿皆是朕之腹心,故此朕不瞒你们,流求之主,并非他人,乃是朕微时之妾室。”

微沉默一会之后,赵与莒抛出一个让众人目瞪口呆的响雷。便是宣缯、薛极这般对他手段极为叹服之臣,也将嘴巴张得老大。

“诸卿以为流求献土,岂无缘由”赵与莒冷笑了声:“卿等心中狐疑,朕岂不知只怕流求人士,惑乱朕心,故有此忧,朕虽不怪,却也要骂一声,实属杞人忧天了。今日既是说与你们听,你们也好做准备,过些时日,流求之主,也就是朕之爱妃,即将归国,朕在寒微之时便与之相识,分镜盟誓,必风风光光将其迎纳回来。而今朕为天子,自知家事即国事,不过那流求乃朕爱妃之嫁妆,总不能由着诸卿之意胡乱猜忌。”

众臣面面相觑,这个献土而来的流求,竟然只是天子妃子带来的嫁妆

立刻有人想到,天子不好女色,后宫之中,只有一位婕妤,若是那位流求之主来了,岂不是极有可能成为皇后虽说本朝对后妃出身,并无极大偏见,象如今杨皇后,便只是歌女,但异邦之主为华夏国母这未免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