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史弥远,二奸为相,万马齐喑,何也,权臣操柄阻塞言路,忠义之音无处声张耳。金乌出而黯云收。圣人出而河宴清,今圣天子在位,贤士满朝,开此报纸,为子孙计,不至复有奸相矣这段文字,却是钪锵有力,那些不喜报纸之人。见了也唯有默然。而且传闻这位赵一。便是当家官家自己,虽也有人腹诽天子有些儿戏。却不得不承认,这“报纸”着实是件好东西。

天者诏书除了全文登出外,还有朝中部分大员对这诏书地解读与看法。其中既有真德秀、魏了翁这般在朝的名士宿儒,也有宣缯、薛极这般前史党残余。双方无论愿不愿意,却都得交口称圣,文章交相辉印,倒也显得有趣。不过因着版面缘故,朝臣之文都在二版,每篇之后加有邓若水针贬点评,倒是言语犀利之至。

第三、四版为“史鉴”,登的却是国朝已故几位史家大师地史论,既有司马光、欧阳修、三苏之绝唱,也有当今史家之大作,第一期中登的,便是岳珂之史。

第五、六版为“国风”,其中第五版子栏目为“游历”,专门刊登些大宋江河之美、文明之盛。在第一期中,这一版有一半倒是在介绍临安风物人情,这报纸先是到了临安太学生手中,看着这些风物人情,人人都觉得亲切。另一半是在介绍流求地理,诸如流求位置、所设五府、土人风俗、移民生计,负责写这些的,便是陈昭华了。

第七、八版最为引起争议,这被称为“和而”的版面,取之“君子和而不同”之意,在编按中,邓若水极是尖刻地说道:“国朝以来,党同伐异之风极盛,几近于唐时牛李矣。时人皆以为,君子不党,小人常党,然则庆历诸公真小人乎,何故有党司马文正真小人乎,何故弃苏子瞻天下至理,辩之方明,以言罪士,实为霸道。故此仲尼诛少正卯,荀况质之曰夫子为政始诛之得无失乎,朱熹疑之曰论语不载思、孟不言其无谬乎。”这不但是鼓励辩论,而且一开头便抛出一个孔子诛少正卯是有还是无、是对还是错的大争论问题了。

在这个争论问题之下,是太学诸生就此展开地激烈辩论,李仕民、赵景云、谢岳对此意见不一,李仕民是以为不存在孔子诛少正卯之事的,赵景云与谢岳对此则反对。而谢岳激烈抨击孔子此举是“言行不一”,未能“不为己甚”,在这问题上李仕民与赵景云又联合起来,反驳说名正言顺诛之极当。

“和而”一版地最后,又是署名“赵一”的评论,全部只有一个字,那便是“顶”。显然,赵一虽未表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却是极支持这种争论的。在“顶”字之后,还有下一期中“和而”版的辩论预告:国朝二百年何至如斯。

初看到这个题目时,邓若水虽是胆大,却也吸了口冷气。他上次上书,只不过是指责当今天子一位皇帝,可这个题目真要展开来,只怕要攻击的不仅仅是一位天子了。

不过,他极是胆大,又有天子支持,便真用了上去。反正大宋开科取士,也有策论一项,不禁士子针贬时事。

大宋时代周刊第一期甫一发送,便立刻告磬。凡识字者,几乎想方设法都要弄上一份。连着数日,百官言论地焦点。也都是这份报纸,众人都知道这报纸之后便是官家,对于办一份这般报纸倒是很少有反对意见,但对那报纸内容,却是各有不同看法。

这种争论也蔓及到国子监与临安各书院。凡是读书之人,几乎都卷了进来。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大宋时代周刊被好事者带到各处去,几乎每到一处,便引起一处争议。所有人都紧切地想知道,在周刊的下一期里,究竟又会有哪些新鲜见解。

“先生,到了。”

车夫的呼声让邓若水从遐思中醒来。他坐正了身子,掀起车窗帘向外看去。

作为大宋时代周刊首任主笔,他一个月的薪金颇为可观,加上他在家中原本就颇有资财,故此雇的是这辆好车,不象李仕民、赵景云他们,雇的是那种通透地大车。他下了马车,付了车费,行入大宋时代周刊的“公署”。就象往常一样。甫一进院子,他便听得一片哄闹的响声,那是前来拜访地学子,在此议论点评,也有些拿着自家文章,跑来寻求变为铅字的。

流求的印刷技艺,比起大宋要先进得多,铅活字印刷机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纸张、油墨的改进。流求纸不适合用毛笔研墨书写大字。这种纸地纸浆是通过机械磨木的方式得到地,无论是漂白还是烘干上。都与大宋那种纸坊不同。而油墨更是不象墨汁般淋漓易散,在试制过程中,还添加了树脂,使之带着一种脂香。这样印刷出来地“蔡京体”字,极是漂亮好看,而且大宋时代周刊还改进了断句方式,使用了大量标点符号,以便于阅读。

大宋之时,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民间,对于文化上地改进还是颇为宽容的,故此虽然海獠带来了异域教派,在大宋境内却不曾受到歧视与迫害。大宋时代周刊本身便是一个新得不能再新地事务,里面添加一些新鲜东西,虽然也有人看不惯,却并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对声。很大原因,是因为看报之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关周刊内容地争论之上了。

邓若水才进门,院子里的太学生纷纷与他行礼,他抱了个团揖,笑道:“诸位,在下尚有公务,须得入内,还请借光。”

众人纷纷让开,邓若水心中隐隐有些自得,他向来被视为狂生,也以狂自诩,但隐隐之间,还是希望能因才华学问受人瞩目。象现今这般,做得举世钦佩,却还是第一次。

大宋时代周刊编辑公署位于太学边上买了一座三进的院子,前一进房屋是众人的办公所在,后两进则是印刷与储放之处。整个公署如今有二十余人,多是来自流求的护卫队员,他们在带会大宋工人之后,便要离开回流求去。

邓若水看了几篇文稿,门忽然被人推开,他抬起头来,见着来人不由一惊。

来的是耶律楚材,在耶律楚材身后,则是当今天子赵昀。

“官”他刚要行礼,却被赵与莒一个眼色拦住,这才恍然,天子便服出来,定是不愿为人所知的。

陪赵与莒来的,除了耶律楚材外,还有秦大石与龙十二、霍重城。霍重城笑嘻嘻的模样,邓若水也算熟了,这些时日,没少去群英会宴饮,对这位豪爽而无市侩味地东家,他也是颇为欣赏。

“邓兄,感觉如何”赵与莒进来后,随意拉过一张凳子便坐下来,笑着问道。

“回呃,甚善。”邓若水又险些露了口风,他向四周看了看,他这间屋子里只有六个周刊员工,倒是相熟的太学生,倒不虞有何问题。他却不知,赵与莒来之前,霍重城已经派人到他这查看过,确认没有危险,这才陪着赵与莒一起前来。

“方才去送了李之政他们”赵与莒见他有些紧张,便轻松地提起别的事情来。

“是,学生极是惋惜,也想去流求见识一番,只是现在忙着周刊,也不知何时能有空了。”

赵与莒笑道:“迟早有你的机会,你这急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