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40

分节阅读 1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玄则还算镇定,另一个与他们同来的是谢岳,他因为攻击投靠史弥远的梁成大为梁成犬,最先被投入监中,也是这两天被放了出来。在皇宫内苑之中,他竟然没有露出怯色,相反,瞧着宫中使女的眼神,让邓若水惊出一身汗来。

这色眯眯的眼神,若是为陛下所见,只怕要引来大祸。

而且男子汉大丈夫,怎能沉溺于女色

他与谢岳并不相熟。加上年纪又大,虽然狂性不改当年,却只是沉着脸,拍了拍虞玄胳膊:“谢安仁极是失礼。你劝他一劝。”

虞玄看了谢岳一眼,然后笑道:“无妨,天子宽厚。谢安仁也是名士风范,并无大碍。”

邓若水正色道:“天子宽厚,为人臣者却不可恃之而骄,你若不说,我去说便是。”

虞玄算是领教过他的臭脾气,若真由得他开口,只怕谢岳要与他大吵起来。故此忙拦住道:“小弟来。让小弟来吧。”

他们各有位置,自是不好随意离开,故此他又拍了拍隔座地赵景云:“曼卿兄。让安仁兄守礼,此为天子赐宴,可不是什么瓦肆勾栏”

赵景云一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只怕自家有失礼之处。听得这话先是一怔,这才注意到谢岳那眼神,他也不满地哼了声,然后又推身边的李仕民。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推过去之时,赵与莒与耶律楚材、韩平等却在旁边侧殿中谈笑。

外头是龙十二领着新进入殿前司的流求护卫队秘营守着,故此他们在侧殿中谈笑时不虞有人偷听。赵与莒身着便服,却仍坐得腰间笔挺,望着耶律楚材时。眼眼里总有些笑意。耶律楚材并不知道赵与莒在想着原本后世历史记载中。他对胡人建朝的重要作用,只道是天子极是欣赏自己。谈兴更高:“臣听得说这大地竟然是球状时,连着几夜都睡不好,总想着大地另一侧,那人为何不会掉到浑沌中去,后来听陈子诚说了引力,才恍然大悟。陛下,这真是树上地果子砸着陛下头后想到的么”

赵与莒微笑着点头,耶律楚材见后赞道:“春华秋实,有人见了只知吟诗唱词,陛下却能穷天下至理,实是令臣敬佩”

“还是多与朕说说流求如今情形吧,还有麻逸,那金鸡纳、橡胶种子,都已经种下了么”

“都种下了。”韩平道:“自东胜洲带来的橡胶、金鸡纳种子,足足有三千余斤,我们在苏禄占了十余万亩林地,令土人将原先地杂树砍了,种上橡胶与金鸡纳。不过土人懒惰,做起活来极是差劲,故此小人寻思,是否移些百姓前去。”

“流求自身人力尚足否”赵与莒问道。

“也嫌不足,以往要避着官府耳目的缘故,只能自山东、燕云移民,速度极慢,今后便可自庆元、泉州移民,速度便快了。”耶律楚材道:“只是臣心中颇有疑虑,流求移民不宜过快。”哦”赵与莒有些惊讶。

“臣觉得,流求如今百姓心气与大宋还是有些不同,若是移民过多过快,只怕大宋的一些习气也传了来,有损陛下当初开拓流求之本意。”

耶律楚材这话说得赵与莒微微一怔,然后笑了起来,作为历史上原本便极出色的人物,果然能看出他的目的。

流求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处基地,一处退路,一处隐藏实力的所在,更是他地实验之地。\\\\\若说在郁樟山庄里教练义学少年,还只算小规模检验,能否在大宋时代开创近代思潮的话,那么流求便是一个类似于后世“特区”的大片试验田。

“晋卿果然不负朕望。”赵与莒笑道:“此次晋卿便不必回流求了,留在临安,替朕办一件大事。”

“银行”耶律楚材只说了二字。

“呵呵,英雄所见略同”赵与莒眼中闪烁着光芒,办银行将是他改变大宋地第一步。

“大宋积弊已久,以陛下在那小册子中所言,若不能稳定金融与流通,即便没有胡人外寇,那楮币便足以将大宋压垮。”耶律楚材倒是知无不言,他摇头道:“臣在金国时也曾知晓一些大事之事,史弥远只懂政争,不通治国,只知滥发楮币,盘剥百姓,失民心,坏国力,虽百死亦莫赎其罪”“依晋卿之见,欲稳定大宋经济,应如何行事”

“除钱荒,稳铜价,徐徐图之。不可心急。”耶律楚材道。

“正是如此,晋卿果然大才”赵与莒满意地点头,正要再说,有小黄门来道:“陛下。时辰已到,请入席吧。”

赵与莒看了看刻钟,因为与耶律楚材等人谈得兴起。他竟然忘了时间。他一笑转过头来:“晋卿,且去会会那些太学生领袖,煞煞他们威风,朕要他们有用处。”

当赵与莒出现在邓若水等人面前时,这几人慌忙起身行礼,赵与莒随意地摆了摆手道:“不必拘礼,朕只着常服。便是不想好生生的宴席被些繁冗礼节弄得没了气氛。”

听赵与莒说得轻松,这些太学生领袖都是一笑。

“这位美髯公便是流求正使耶律楚材了。”在问过诸人姓名之后,赵与莒向他们介绍耶律楚材:“他字晋卿。学识渊博,当世无双,你们与他好好亲近。”

流求使者之名,也早就传遍临安了。众人见耶律楚材相貌不凡,再看流求另两位使者,也生得端地好相貌。

耶律楚材、韩平都留有漂亮的胡须,两人又都是身材修长玉树临风,而陈昭华也是仪表不凡。与他三人比,邓若水与太学诸生在气势上便显得弱了些,特别是谢岳,眼珠滴溜溜乱转。颇有几分猥琐。

“诸卿请勿拘礼。今日在此,咱们不论君臣品秩。只论学问志趣。”赵与莒先亲自动手给自己满上一杯,然后举起杯子:“先饮此杯。”

起初之时,众人还有些拘禁,但赵与莒善于在这种场合中调动气氛,先自鹅湖之会撩起诸人对学问地兴趣。韩平还倒罢了,他学的是杂学,故此只是微笑不语,而耶律楚材、陈昭华都可以说是北地宿儒,圣贤书读得绝不比这些太学生少,故此二人都是侃侃而谈,无论是二程、朱子,在他们口中都是有褒有贬,倒是对陈适、叶亮,颇多推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