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宋 > 分节阅读 326

分节阅读 3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和赵奈纠缠,这个误算可真是要命。其实成吉思汗出现这样的误算也是情有可原,当初辛弃疾率领的那数万骑兵因为长途奔袭,所以用马很多,一下子就损失了超过十万匹的优良战马。的确是宋军骑兵的主力,但是大宋如今的强盛国力和对骑兵空前未有的重视却是成吉思汗想不到的。由于夺回了古凉州与幽州这汉人居住区的两大养马地,又新占了辽西和辽东的部分土地,再加上黄河以北的土地普遍推广了耕牧轮作的制度,大宋的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何况马匹饲养还有额外的补贴,大宋如今的马匹保有量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百万匹,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快速增加。有了这么多的马匹作为基础,大宋现在保有的战马足可以组建出超过三十万骑兵,即使和蒙古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是,成吉思汗很清楚,不是有马就能建立起精锐的骑兵,没有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经历,光靠长大后的训练,是很费劲的,怎么会一下子冒出三十万合格的骑手来呢

虽然心中不解,但在无法迅速解决掉赵奈所部的情况下,成吉思汗不得不优先返回大漠救援。可是赵奈虽然军事才能不如铁木真,但也是难得的将才,有他盯着,蒙军想要从容撤走可真不容易。即使是成吉思汗这样的天才,最后也不得不放弃了那些笨重的攻城机械以及大部分掳掠所得,轻装疾速返回大漠。在他想来,虽然宋军来势汹汹,但毕竟他在老家还留下了十多万人,其中不乏各部族的精锐,应该能够撑到自己回去。但结果却要糟糕得多,当成吉思汗率军杀回斡难河畔的时候,宋军已经击溃了蒙军的留守部队,正摆开阵势等他们归来呢

虽然中了伏击,但成吉思汗并不慌乱,在他看来世上还没有哪个人能在骑兵战中胜过自己,尤其他现在还是内线作战。但出乎意料的是,当蒙古骑兵如暴风一般袭来的时候,宋军中接近半数的骑兵居然下马结成了“叠阵”

原来,大宋现在的确还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骑兵,所以这次北进大漠的三十万战斗部队大概在二十万人左右“骑兵”中间有十万人其实是所谓的“龙骑兵”,也即是骑马步兵。尽管看上去有些可笑,但在正面对战中,组成密集阵型的重步兵要比骑兵强大得多,何况他们已经摆好了“叠阵”。成吉思汗运用骑兵的能力天下无双,按理说不应该给宋军完成阵型的机会,但是一支他从未见过的骑兵很好地完成了掩护的任务,等到蒙军骑兵成功地杀到宋军步兵阵前的时候,与骑兵正面对战所向无敌的“叠阵”早已经完成了

这支装束既不同于汉人,也不同于大漠诸藩的怪异骑兵来自于吐蕃高原,他们大多是原来那里的农奴或者奴隶。由于赵恢的缘故,他们才得以解放,所以在他们心中赵恢就如同神明一样,所以这次吐蕃人响应号召踊跃参军,出动了五万多骑兵。客观地说,由于吐蕃人已经太久没有卷入过大规模的战争,他们的战争经验与彼此间的配合颇有不足,但信仰心强烈的他们却是世界上最勇敢的战士。再加上吐蕃高原是世界上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吐蕃人也因此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即使是同样以此闻名于世的蒙古人也颇有不久。换而言之,他们正是蒙古人的克星,所以赵恢才派他们出马压制蒙古人引以为荣的大规模轻骑集群战术。

这样一来,蒙古人便只能仰仗他们的纪律性了,可这一点和纪律更加严明的宋军一比就什么都不是了,战场上的情况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宋军严整有序的“叠阵”面前,蒙古骑兵的骑射根本无法动摇他们的阵脚,反而在神臂弓的精确射击下伤亡惨重,而尝试性的强行突击就更是令他们转眼之间就付出了超过万人的伤亡。成吉思汗心如刀割,不得不引军退去,指望撤到漠北重振旗鼓。

第五百八十八章 蒙古西迁

宋军并没有穷追不舍,只是派出两万吐蕃精骑进行了适度的追击,射杀了千余名掉队的蒙古兵而已。因为赵恢当初指派给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一举消灭蒙古军队,而是在漠南扎下根来,并以此为基础,将整个大漠真正纳入大宋的版图。与大宋原先的政策相比,这次的计划中移民的作用降低,而分化瓦解的比重则大大提高。赵恢还是运用他的老方法,给那些被蒙古人奴役压迫的部族以自由,并分配给他们肥美的草场,同时以他们的领导者勾结蒙古人为由,将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大半铲除,只留下少数非常识时务的,这样便使得这些从前的奴隶不得不对大宋形成依赖。而那些全部族都是奴隶主的上层部族则被宋军视为重点打击对象,进行了斩草除根的处理,但是不战而降的则可以得到赦免,以进一步瓦解蒙军的斗志。

这样一来,没过多久整个漠南就完全落入了大宋的掌控之中。而对于已经全面推广了卫生制度的大宋人来说,当年曾经发挥奇效的“生物武器”已经失去了效力,反而令蒙古人病死十万人之多。再加上漠北贫瘠苦寒,根本无法养活那么多人,成吉思汗在蒙古人中威望再高,也无法阻挡他们出逃,昔日无比强力的军事制度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效力,在饥饿面前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在这种困境下,成吉思汗不得不冒险对漠南发动了一次突袭,但昔日锐不可当的蒙古骑兵已经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战斗力大减,被宋军轻易击溃。这次宋军却不像上次那样保守,辛弃疾亲自率军追击,七战七捷后才大摇大摆地撤回漠南,至此漠南并入大宋版图已经成为确凿无疑的事实。而成吉思汗则在这次大败中失去了他超过一半的部属,现在他麾下的蒙古人即使连老弱妇孺都算上也不到十万人了。在这种情形下,成吉思汗平生第一次感到了绝望,他终于知道光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战胜一个制度合理而且领袖合格的大国。

尽管如此,成吉思汗也没有打算放弃他的生命,更不打算屈居人下,向大宋归降,他决定率领他那已经不足十万人的部众向西迁徙。就这样,后世被西方人称为“”的源头产生了,但是成吉思汗却没有想到,如果他坚持留下来,十多年后他或者他的子孙将获得千载难逢的良机,毕竟漠北的条件实在太过恶劣,即使采取了自治乃至分封的统治模式,大宋也对它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想要长期苟延残喘并不是不可能。但是,自成吉思汗作出西迁的决定之后,蒙古、东方、乃至世界的命运就已经定下来了

源义经终于见到了他师父的真面容,饶是他早有心理准备,仍然为其不逊于双十少女的年轻美貌而惊讶。但这一切只是外表,千鹤因为“血河诀”长期以来的反噬,身体内部的经脉早已受到了严重损害,说实话能坚持到见徒弟最后一面已经可以说是奇迹了。尽管如此,见到相貌酷似当年心上人的徒弟后,千鹤的表情却并没有显出半点激动的样子,只是用细如蚊蚋的声音轻叹道,“和他相比,你要温柔地多了,也更会关心人,而他的心里始终只有他自己最重要可即使这样,我爱的还是他,不是你”

源义经自然不懂师父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他更在意的是千鹤决定放弃杀死源赖朝的念头,令他长出了一口气。因为他很清楚,以千鹤的实力,即使是在濒死的现在,也完全可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千鹤的理由是“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安心地死去”,这句话即使她对徒弟说的,也是对她自己说的。但是带着强烈的不甘死去的千鹤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赵抗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只是确实像她所说的那样,赵抗早就已经不在乎她了

富士山被日本人认为是“圣山”,然而这段时间附近的山民却开始陆续搬离此地,因为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三个月前沉寂已久的它又开始出现了活动的迹象,圣山再怎么值得膜拜,总归比不上自己的性命重要。也正因为这样,他们都错过了一幕奇异的景象,此刻富士山的山地赫然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但这个湖泊却有着它的特异之处,湖中的液体不是清澈的湖水,而是炽热的岩浆

由于这个熔岩湖的存在,湖边的土地也变得灼热异常,原本葱茏的树木已然枯萎,似乎这里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然而,在这本该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方,却传来了苍老的说话声,“喂,你准备洗到什么时候”

说出这句话的居然是一个身材中等的小老头,实在是令人惊讶,以他的年纪早就该被烤昏了吧不过从他额上的汗珠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感受不到这里的酷热,只不过暂时在此逗留罢了。他的话音刚落,原本平静的湖面马上就像煮开的水一样剧烈震荡起来。一会的工夫,一位高挑的女子出现了,尽管她身上似乎不着寸缕,但由于空气剧烈波动的缘故,连她容貌是美是丑都看不出来,所以倒是不必担心走光的问题。不过比起她的相貌,这位女子此刻的状态更加令人侧目,因为她不但完全无惧炽热的岩浆,身体更是漂浮在足以软化钢铁的湖面上,这实在是令人不敢相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