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少帅 > 分节阅读 215

分节阅读 2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算是四万人吧。兴元卫和矩州卫这八万人只能算二线部队,战斗力很一般。现在才经过一次大仗,成渝七卫就已经折损了整整一个卫,也就是说现在的成渝卫主力已经只剩下三万三千六百人,跟我们现在手底下的兵力一样,而战殁的这一个卫,要重新组建并且恢复之前的战斗力,那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至于你说的十二万大军,不错,冷家是有十二万大军,可你莫要忘记了,蜀中、蜀东地区,却是只有成渝卫驻扎的,兴元卫和矩州卫一个在汉中附近,要去回援蜀中,其道路十分险峻,没个一个多月肯定到不了;而矩州卫更远,而且分散布置在贵州境内,要把他们调回蜀中剿灭乱军,没三个月成不了事。所以,事实上冷家在一个月之内,能够用来剿灭乱军的,不会有多少,因为就算蜀中和蜀东的成渝卫,现在马上就能拉到成都附近的也只有三个卫,还有三个卫留在了渝州,要调回去起码也得半个月。那么这样的话,这个帐就很好算了。乱军据说十天之内就发展到五六万人,那么等半个月之后成渝卫齐聚的时候,不说多的,十万人没有问题吧成渝卫只有三万多人,还得留一部分镇守成都府,这样能够出征的不会超过三万,三万精锐对十万乌合,说起来还是能占优势的,但是对方若不是乌合呢我看就难说了。”

林曦深吸了一口气,皱眉思索着问:“不是乌合如此匆匆起来的一帮泥腿子,难道还能算是精锐不成”

云铮晒然一笑:“乌合和精锐的差别,在你看来主要有哪些”

林曦一挑眉头:“无非就是装备、训练已经经验什么的哦,还有粮草充足。”

云铮也不多跟他讨论这个,有这几点也够了,便道:“好,那么我们说装备,乱军拿下彭山的时候,据说便缴获了两三万人的武器装备,虽然其中有较大一部分是用旧了封存的,但是暂时使用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占领江源这个面对吐蕃的前线要地之后,虽然其缴获的军械具体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是按照我大魏作战储备的惯例,冷家在江源储存的军械应该足以再武装五六万人,而作为抵抗吐蕃的前线,粮草更不必说,我敢说江源的粮草至少够十万人吃半年。”

林曦略微沉吟后,点头表示同意,但他仍然反问道:“可是训练这一点,你总不能说那些乱军也能超过冷家军吧”

云铮轻轻摇头:“乱军的军事素养自然是比不得冷家军的。”他说到这里,没等林曦发问,便继续道:“不过你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士气。”

林曦心中微微一动:“你是说,冷家军的士气比不上乱军”他沉吟了一下:“这个论点有些绝对了吧冷家军乃堂堂朝廷大军,此番也正是剿灭叛乱之师,何况他们之前损失了一部,应当被余下六卫视为耻辱,如此一来全军上下急于雪耻,正当是气势如虹才是,怎么会输在士气上”

云铮摆摆手:“晨光,你这个算法只考虑到了冷家这边的优势,却没有考虑乱军的优势。这么说吧,乱军的作战目的和冷家军的作战目的不同,导致了乱军的士气会比冷家军高,你若不信,我来给你分析。首先说作战目的,作战目的就是他们为什么打仗。这条咋一看很,冷家军打仗自然是因为乱军,他们是吃的冷家的饭,所以要帮冷家平息这次叛乱。关键是乱军,他们为什么。那么乱军为什么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活路了那些茶农、茶贩,甚至更多的蜀地农民没有活路了晨光,冷家做得太苛刻了,他们把治下的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了,这时候波了,那些活不下去的人发现他们只有跟着波,才或许能吃上一口饭,这个时候他们不从贼才怪了也正因为这样,波的叛军才会在短短十天之中发展到五六万人。再说士气,冷家不招安,一味剿灭,那么这些人就会发现,他们只有继续打下去,才有可能活命,也只有打下去,才有可能不被饿死身临绝境的人,战斗意志将爆发到极致为了生存,他们根本就什么都不在乎了,我想到了那个时候,冷家军一定能体会到什么叫悍不畏死,虽然为了活命而不要命其实很悲哀。”

林曦愣了一愣,过了一会才笑了起来:“说这么悲悯天人做什么总而言之就是说,你觉得冷家军虽然训练比乱军好,但乱军却比冷家军更加不要命可是,冷家军毕竟是是正规军,将领的素质”

“张焕之那次对阵的乱军,不是就略施小计了一番么”云铮有些不客气地打断道。

林曦噎了一噎,然后却笑了起来:“就是说,你不看好冷家咯嗯,其实呢呵呵,这是好事嘛,有冷家那十二万大军摆在那里,老四愣是横七横八的,忒不老实,要是冷家吃了瘪,我看老四也就是抽了筋的蛇,凶不起来了。”

云铮心中为蜀中百姓默哀了一下,摊上这么个统治家族,也真是苦了他们了,可惜自己也没有办法。至于冷家的情况,云铮的确不是很看好,蜀中这次的叛乱,实际上应该剿抚并用,一边扼守要地,不让乱军蔓延起来,一边宣布开放茶禁等,只要老百姓觉得不至于会饿死了,有了一线生机,谁乐意把脑袋别在腰里去只是,冷家已经钻到钱眼里去了

卷三 关山雪满北风急 第20章 演习也能赚钱

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谈论眼下风头最盛的秋临江变法,因为两人都清楚对方的态度,作为现有体系的受益人,无论是林曦还是云铮,都不会认同这样的变法。当然,这其中云铮的真实态度其实比林曦想得要复杂一些。若是云铮只是这个时代的云铮,他反对变法的理由肯定也就跟其他人一样。但云铮却是个比他们多了一千年知识的穿越者,所以云铮的反对观点其实站得更高一些。

秋临江变法看起来是很不错的,其出发点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在云铮看来,其漏洞太多规则不严不说,就说控制商业形成官僚垄断这一条,云铮就是极不看好的。但凡力量开始干涉商业,百分之九十九都没好结果,这是云铮的看法。后世中国就以力量控制经济,结果不得不。但即便是那样大规模的,在不改变其基本本质的情况下,其弊端依旧严重。在云铮的观念里,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控制甚至垄断工商业,说破天去也是个畸形的工商业。有人曾反驳控制就像给树做剪枝,是为了树更好的发展,更正确的发展。云铮历来对此不屑一顾,看看森林里的树,没人去剪枝,照样欣欣向荣,反倒是那些经常被照顾的树,大多经不得风霜雨雪。你看白杨需要剪枝不

秋临江变法为了给国库增加财富,想了个主意就是控制经济,从而压榨出更多的利益出来。这在云铮看来根本就是没找出现在大魏朝国库缺钱这个弊病的根源,或者说秋临江心里明白却不敢去做。为什么这么说那得先看看大魏朝如此发达的情况下,钱都去了哪里再说大魏朝国库缺钱,可皇帝不缺钱,王爷公主们也不缺钱,国公相爷们也不缺钱,各级官吏也不缺钱,大小地主也不缺钱,大商人自然也不缺钱,缺钱的实际上就三个:一是国库,一是农民,一是没根基的小商人。

可是秋临江变法对于这一点上面所提出的办法云铮实在不敢恭维,他的几个法规,实际上自然都是榨钱,但是这其中只有十分之三不到是分摊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身上的,而剩下的十分之七的钱居然还是要由原本就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和小商人承受,这简直是饮鸩止渴

云铮当然知道秋临江也是没有办法,就算这样他只把三层劲用在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身上,已经被不知多少人暗恨了,更别说其他的办法。但是云铮不这么看,固然是不断地互相攻讧和妥协,但你这样一个变法,搞这么不上不下,那还不如不搞。你要搞,行,从皇帝开始搞起,要是皇帝能把那些官窑、皇庄、官田、官山、官办作坊等等都给让出来,你看看国库缺不缺钱要是皇帝能带头这么干,其他人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理由可以找,大家都让或许还有一线机会。可是,秋临江不敢如此去做,他太清楚当前的本质了。皇帝以手中的军事实力震慑边军,使之不能真正形成割据力量,而以实力和经济实力来制约边军,不让其有足够的发展能力,若是让皇帝把手里的经济实力让出来填补国库嘿,要知道国库的钱怎么用,皇帝可不能像对自己的一样一个人说了算,那还有几位相爷阁老在看着呢,如此皇帝自然不干。他不干,这事情终究只是个美梦,永远不可能实行。

而皇帝同时希望借此变法之机逐渐控制更大的局势,最好是将朝中敢跟皇帝对着干的内四家全然收服,为此甚至不惜短时间内纵容一下外四家。只是外四家也不,眼下的大魏朝本来就是个僵局,任何想要打破原有平衡的力量都会遭到八大家族的联合反击,别看现在各家都没有什么举动,那不过是在看螃蟹试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

现在不动,一是现在皇帝全力支持秋临江,二是变法还没有闹出比较大的麻烦让八大世家抓到把柄,三是八大世家也要调整一下各自的力量,待到变法出了问题的时候才好一拥而上将之废止。

事实上这个情况云铮认为以万昌皇帝那样精明的人不可能猜不到,只是他怎么都想不出为什么皇帝要这么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