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254

分节阅读 2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超过六十个点同时施工。

因为地势和距离的关系,北京至天津的铁路最先完工。

一八五八年,六月初八,汽笛长鸣,一列平板火车从北京站始发,向天津呼啸而去。

火车的时速达到了五十里。

五十里,二十五公里,在那一世,这自然是龟速,但在这里,对这些扶着栏杆,站在平板上的人而言,那种兴奋无可言喻。

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千里马实际上是没有的,所谓的千里马只是人对速度的渴望。

但,这一刻。千里马失去了它的意义。

美丽的大地平缓无尽,而他们在如电光飞逝。

车头后面拽着七个平板,每个平板上都站满了人。在第三个平板上,孙国清、戴定国、徐光启、成基命、陈海平、孙传庭、鹿继善、陈奇瑜、宋应星等人,在一张长方形的长桌旁围坐。

不论桌子,还是椅子,腿都是固定在了平板上,纹丝不动。

这一刻,似乎世俗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人人的神情都像孩子一样兴奋。

“海平,这叫什么”戴定国问身旁的徒弟。

老头子八十多了,身体依旧硬朗,说话还是带着金属般的颤音。

“师傅,这叫坐地日行八万里。”陈海平笑着道。

“好,好一个坐地日行八万里”陈海平的另一边,老泰山孙国清大声击节叫好。

确实是好,听到的人无不点头称赞,觉得陈海平这句话真是贴切极了:那感觉,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

----

这一趟跑下来,人人都见识了火车的威力,不管拉多少东西,它都是这个速度,这

从上到下。建设铁路的热情都空前高涨。于是,自然而然地,更多的矿山被开发,更多的高炉被立起

至于人,在这华夏大地,不论缺什么,却也从来都不会缺人的。

现在,虽然家家都是粮满垛,谷满仓,猪满圈,鸡鸭满院。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家都还只是温饱而已,富裕根本谈不到。

对很多人而言,这就已经是天堂了,但什么事就怕比,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没有穷尽的。

在北方,由于是粗耕,一个壮劳力可以耕种七八十亩地,但显然,没有这么多地,所以农村是有大量富余劳动力的。

以前都窝在土里刨食吃,那是没有办法,但现在不一样了,于是大量的劳动力涌进了矿山,涌进了工厂里。

随着一条条铁路建起,影响无远弗届。

铁路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速度,而速度足以改变一切:不管是时间的,还是空间的,都是如此。

货物流通的速度加快,意味着财富的流通加快,而财富的流通加快,也就意味着财富增加的速度加快,意味着人人都能从这种变化中获益。

反过来,人人获益,意味着需求增大,需求增大,意味着生产增大,意味着财富增加。

此外,出行的方便快捷,自然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去看看外面广大的世界,而这自然又会让人的眼界大开,而人的眼界一旦开了,自然就不会满足原来的生活。

这又是一个螺旋式的循环。

因为铁路,北方三省的财富,不论是民间,还是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呈爆炸式的增长着

但,不可避免地,劳资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

----

痛,并幸福着。

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些日子来,申万雨和秦刚这两位大东家的生活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因为兴建铁路,他们经营的矿山开采、冶炼、铸造即使翻着跟头扩大规模,也是供不应求。

而且,这还仅仅是开始。

按照陈海平的构想,将来不仅要在主要的交通干线建铁路,而且还要几横几纵地建,要建成铁路网。

随之而来的统一天下,那光是想想就能让人飞上天去。

何况,除此而外,还有中铁集团股份的巨大利益。

全国每年运输货物花的时间和钱,不算就算了,要是算,那就是没数。现在有了铁路,运输的成本下降的不是成倍,而是成十几倍十几倍地降。

这下降的运输成本就算由中铁集团和货商对半获益,那数字也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

这样的幸福对商人而言,是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的。不过,也并不全是好事,也有极为挠头的事儿。

挠头事儿就是陈海平当初在他们两家建立的那个工会。

因为工会的存在,比起其他的商家,他们的成本提高了不少,但这笔买卖却是申万雨和秦刚这一辈子做的最成功的一笔买卖。

因为这笔买卖,赚多少钱都已经是小事儿,最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地位,获得了不但是他们自己,也是任何人想都不敢想的地位。

但,尽管有这么多的好处,麻烦事儿仍旧还是麻烦事儿,不会因之而有什么变化。

他们的产业翻着跟头地扩大,别人也不会闲着,即便比不上他们,那规模也是蹭蹭地扩大。

规模一扩大,老板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就越难调和。

对老板而言,规模越大,调和的成本就越高昂,所以很难调和。

对工人而言,则是人多力量大,人多胆气壮,所以也是极难退缩。

这两个“难”字就造成了老板和工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尖锐,而这个时候,他们两家的工会自然就成了其他所有工人学习的好榜样。

在上党四府,这些大商家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既有人情上的,也有生意之间的。

现在,对其他的商家而言,申万雨和秦刚这两个王八蛋就如同大明朝官场上指证他人贪污的家伙一样,遭人恨到了极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