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233

分节阅读 23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邓玉文清楚,陈海平很想废除农奴制,但又不能影响到藏传佛教的传播和藏地的稳定,而这就是他要做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

沈阳,皇宫。

空旷的宫殿里,皇太极烦躁地来回走着。

皇太极这么烦躁,是因为一件事他决定不下来,这件事就是攻不攻打朝鲜。

自去年七月,从北京回到沈阳,这件事就一直盘旋在皇太极心头。这个月,皇太极和范文程、宁完我这些汉人大臣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一遍遍地分析。

成破利害早就摆在那儿,但皇太极就是决定不下来,因为这件事太重大了,有极大的隐患,这个隐患将来极可能把他炸个粉身碎骨,但不打朝鲜,他似乎还是没有活路。

对陈海平,皇太极没有丝毫的瑜亮情节,他对陈海平完全是撼山般的无奈。

陈海平完全改变了他们以往对大明朝战争的模式,范文程告诉皇太极,今后的战争比拼的是国力。国力强者胜,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但,他的国力能和陈海平比吗何况,陈海平还握着另一把同样让他无可奈何的刀。

货币成为武器,而且是致命的武器,这完全超出了皇太极的想象之外。

经济竟然是这么复杂的东西,皇太极已经知道,与汉人的贸易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彻底断绝,一个是彻底放开,没有中间的路可以走。

彻底断绝,在大明朝那会儿还可以,但现在,彻底断绝只有死的更快。因为,一方面飞速发展,而他们最多是维持现状。这样下去,国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一旦到了某个点,那不用陈海平打来,自己就垮了。

所以,只能彻底开放,而彻底开放,货币就又成了陈海平悬在他头顶上的一把刀,随时都能把他砍个遍体鳞伤。

这个道理,一开始,懿安皇后通过袁崇焕的夫人布木布泰传话给他时,皇太极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最后还是范三拔的儿子范毓宾给解释清楚的。

为此,范毓宾给皇太极任命为商院大臣,成为了汉人高官中的重要一员。

货币这把刀让皇太极无可奈何,明知危险重重,却毫无办法;攻打朝鲜也是陈海平给划下的道儿,皇太极同样无可奈何。

攻打朝鲜不是一把刀,而是一枚炸弹,能把他炸个粉身碎骨,但不打朝鲜,似乎同样不行。

现如今,漠南蒙古已经被瓜分,他们再也不可能向蒙古方向发展,袁崇焕的辽西和陈海平的关内就更别提了,所以现在要发展,就只有攻占朝鲜这一途了。

他们不缺土地,最缺的是人,所以把辽西海州四卫给袁崇焕根本不算什么。

如今形势大变,陈海平那儿一天比一天更强盛,如果他们停滞不前,那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可要发展,又只有攻打朝鲜一途。

攻打朝鲜,皇太极怕的不是在他攻打朝鲜的时候,陈海平来打他,他怕的是把朝鲜打下来之后的事儿。

一旦把朝鲜打下来,那就等于怀里抱着颗炸弹,而这颗炸弹,陈海平又随时可能引爆,因为一旦到了陈海平要动他的那一天,只要陈海平鼓动朝鲜复国,那就必定会耗去他极大的力量,而陈海平就可趁此机会,大举进兵,到时他如何能抵抗得了

可以想见,只要他攻打朝鲜,陈海平必定设法收留朝鲜皇室。

路,路在哪里

一八五三年,四月二十三日,皇太极两万女真铁骑、两万蒙古铁骑、两万女真步军、两万汉人步军,共八万大军越过鸭绿江,开启了灭朝之战。

----

五月十七日,天空漂浮着一块块的阴云。

大地上,万众肃穆

今天,迎接英灵回家

此次灭元入藏之战,共有一千三百七十七名将士阵亡,陈启立率师回京,一个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护送这些英灵回家。

在以北京城为核心的这所亘古所无的大园林里,英灵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灵园是国家安葬、祭祀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灵之地。

英灵园在八宝山。

八宝山是一个大土丘,位于西山山前的平原上,高度约四十几丈,山势低缓,呈北东向延伸。

英灵园附近山间出产耐火土、白土、灰石、红土、青灰、坩土、黄姜、砂石等八种建筑材料,因此被称为八宝山。

永乐初年,司礼监太监刚铁墓修筑于此,旁边建延寿寺,后改名褒忠护国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太监年老离宫后的世代养老地,有寺庙、农田、菜园。

陈海平要建英灵园,地点自然要选在八宝山。

英灵园的建设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墓地,这里没有正常意义上的所谓坟茔,这里有的都是一尊尊威武肃穆的雕像。

训练营建立之初,陈海平就想到要建英灵园,他命人给每一位战士留像,如果战死,那雕像就是坟茔,也是墓碑。

每一位战士的墓地面积都在丈许方圆,一排一排,随着山势而建。

这样的墓地肃杀,但更威武雄壮

很多阵亡将士的父母家人,他们原本想把孩子运回家乡安葬,但在看过英灵园之后,没有人再有这样的要求,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安葬在这里,孩子到了阴间就绝不会受欺负。

这里,就是阎罗王也要退避三舍。

阵亡将士的名单早已送回,匠人们日夜赶工,所有的雕像都已完成,都已安放在陵园。

一个个骨灰坛被安放在了雕像下的墓穴里,陈海平黑衣素服,亲自拈香,祷告上天,祭奠烈士英魂。

这一幕被无数人看在眼里,其中包括很多江南士子,比如顾炎武,此外,还有朝鲜李氏王朝派遣来求救的使臣郑南享。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