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75

分节阅读 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话宋太祖赵匡胤明白,明太祖朱元璋也明白,为了怕武将造反,所以他们都轻武,都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武将的权力,其中重文就是必然的选择,是限制武将权力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赵匡胤的重文和朱元璋的重文是有极大不同的。赵匡胤是真的重,他不仅给文人优厚的待遇,而且政治地位很高,很尊重他们。而朱元璋则不同,他不仅给文人的待遇极低,而且丝毫也不尊重他们,常常让文人斯文扫地,廷杖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元璋雄才大略,为了子孙的千秋万代,手段当然不会仅于此。科举对文人的重要性当然不用说,朱元璋自然不会放过,他对八股文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然后把它作为了改造文人的最有利的武器。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起自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但文体并无规格,内容也极广泛,没有定则。明定鼎之后,经过朱元璋及其子孙们的不懈努力,至成化年间,八股文终于大成,文体、内容、格式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极严格的规定。

成形于明代的八股文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它的出现意味着统治者对社会思想的控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峰,以前没有,也后也不会再有。

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组成部分,写作格式极其刻板,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八股文的题目必须是四书五经中圣人说的某句话,考生答题的内容也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圣人说的话阐述开来,模仿圣人的口气,举其微言大义,不允许出格半分。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朱元璋便是想依靠这种方法来控制人的思想,使得到一官半职的人都成为皇家唯命是从、思想僵化的忠实奴仆。

朱元璋为了子孙万万年,可谓费尽心机,不过历史却跟这位大皇帝开了个大玩笑。朱元璋一心想把所有的权力尽归于皇家之手,但因为他的低薪政策,使得实际管理国家的官僚集团在根本利益上与皇家是矛盾的。

陈海平很想知道,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当看到自己最勤力最渴望把朱家江山治理好的子孙坐在紫禁城里,向大臣们哀求捐献点银子救救国家,而那些臣子们又根本不吊的时候,他会是个什么心情。

明朝对皇亲国戚的供养是极丰厚的,往往一省一年所出还不够供养当地的蕃王的。在那一世,陈海平看书常常看到说崇祯特别照顾蕃王,维护他们的利益,现在他知道这都是屁话。如果有可能,崇祯一定会把他们连皮带骨头都吃了,但还是那句话,崇祯这个大皇帝没辙,对臣子们没辙,对他的这些皇亲国戚同样也没辙。

崇祯可以以种种理由杀人,杀任何人,杀大臣,杀最大最大的大臣,但,请别谈钱,别谈银子。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绝无仅有的怪胎,简直奇怪极了。

经过陈海平的解释,孙传庭已经大致理解这些话背后的意涵,这会儿他又听到了一个新词“弃物”。

弃物咂摸咂摸滋味,孙传庭心下黯然。沉默良久,他抬起头,看着陈海平问道:“你想怎么做”

沉吟了一下,陈海平慨然道:“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我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而且不仅在我活着的时候如此,就是在我死后,我也要保证我的政策仍然能够贯彻下去。”

这真是惊人之语,但再惊人的话一旦从陈海平的嘴里说出来,孙传庭也觉得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大哥,我要把全天下的官,也包括吏,进行彻底的整治,我的方法就是把全天下的官都撤了,然后用新官严格治吏,我要按我的意愿,在官场建立一套全新的规则。”

愕然地看着陈海平,良久,孙传庭问道:“这么做,你知道要面对什么吗”

陈海平的目光冷了下来,他淡淡地道:“知道。”

孙传庭沉默下来,神色有点恍惚,他看到了无数的头颅落地,却力量似乎正一丝丝地从身体里流走。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势

这个时间到归化来不是无缘无故的,陈海平是有目的的,但不是为了五月爆发的宁锦大战,他是为了在七月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上,天启七年七月,蒙古发生了一件对历史走势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插汉部西迁,主角就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

插汉部也就是察哈尔部,蒙古高原的黄金世系。

1467年,黄金世系的满都督大汗死,留下侧妻所生的一个五岁小孩达延。满都督之妻满多哈将这孩子抚养,扶立为大汗,并于达延十八岁时嫁给了他。

达延汗是蒙古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位数十年,后世近现代蒙古的格局皆出自于他手。1491年,满多哈和达延汗率军击败瓦剌,瓦剌西逃,忽必烈鞑靼帝国恢复在蒙古的统治。达延汗将蒙古分为左右两翼:左翼分为察哈尔、乌梁海、喀尔喀,居东方;右翼分为鄂尔多斯、土默特、喀喇沁,居西方。达延汗死后,其帝国为诸子所分。

嘉靖年间,右翼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开始兴起,他迫使蒙古大汗的宗本部落左翼的插汉部,东迁辽河河套,漠南蒙古本部再度分裂。

迫走插汉部之后,俺答汗于隆庆、万历年间接受了明廷的封贡,自此大同、宣化一带兵戈不兴,和平至于今日。但是,被迫东迁至辽西河套地区的插汉部却与辽东的朵颜原诸卫及女真勾结,把辽东搞了个天翻地覆,使辽东明军疲于奔命。而偏偏又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倭人侵朝之战,使得明廷在辽东投入的力量大减。

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后来努尔哈赤乘乱崛起的基础。

风水轮流转,林丹汗使得插汉部开始兴起之时,土默特部却开始衰落了,但因为努尔哈赤崛起,林丹汗视为心腹大患,所以也就没来得及跟土默特部算旧账。

到了这会儿,林丹汗虽然还远没有到穷途末路之时,但胆气豪气皆丧,已经没了与女真人争雄的勇气和野心,于是他的目光就落到了归化,插汉部的故地。

这年七月,没人知道林丹汗是怎么想的,他竟然放弃了辽西河套地区,跑来丰州滩,打跑了顺义王卜石兔。

这是个致命的错误,本就众叛亲离,这一下,林丹汗又几乎把半个漠南蒙古的部落都变成了自己的死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