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之城外。赵率教站立城上,对城下的后金使者说:“城可攻,不可说也”

皇太极得报后,传令攻城,但攻城之举,徒然增加伤亡,别无所获。皇太极再发劝降书,用箭射到城里,连射数封信,城里均无反响。

十五日,皇太极遣使至锦州太监纪用处,往返议和者三。纪用亦遣使随往,提出八旗军派使臣到城中面议。皇太极命绥占、刘兴治往议,但锦州却闭门不纳。

十六日,纪用遣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又到皇太极帐下,说是昨个天阴,不方便开城延入,今日可于日间来议。

皇太极求和心切,再遣前二人,随使臣回锦州,但明军仍闭城不纳,且赵率教凭城堞高喊:“汝若退兵,我国自有赏赉”又令二使臣随同绥占、刘兴治赴皇太极大营。

皇太极令使者带回书曰:“若尔果勇猛,何不出城决战,乃如野獾入,藏匿首尾,狂嗥自得,以为莫能谁何不知猎人锹镢一加,如探囊中物耳。想尔闻有援兵之信,故出此矜夸之言。夫援兵之来,岂惟尔等知之,我亦闻之矣。我今驻军于此,岂仅为围此一城正欲俟尔国救援兵众齐集,我可聚而歼之,不烦再举耳今与尔约,尔出千人,我以十人敌之,我与尔凭轼而观,孰胜孰负,须臾可决。尔若自审力不能支,则当弃城而去,城内人民,我悉纵还,不戮一人;不然,则悉出所有金币、牲畜,饷我军士,我即敛兵以退。”

皇太极此书的如意算盘是意在激纪用和赵率教,派军出城野战,以决雌雄:同时,打消他们等待援兵解围的希望,进而劝其弃城而去;抑或罄尽城中财物给他们,还报之以解围撤军。

对此,纪用赵率教断然予以拒绝。

同日,袁崇焕派人送给纪用、赵率教的书信被八旗兵截获,内称“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关,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云云。

此信是袁崇焕的诓骗信,皇太极却信以为真。

十七日,皇太极收缩对锦州城的包围,聚兵于城西二里处结营,以防明朝来援的军兵。

十八日,皇太极急不可耐,命系书于矢,射入锦州城中。皇太极再次劝降,纪用和赵率教依旧不予理睬。

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八旗军继续围城。

二十五日,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侍卫、固山额真图尔格副将,率援兵从沈阳来到锦州行营,以增强攻城的兵力。

至二十六日,八旗军已围城十五日。其间:以军事手段攻城,不克;以政治手段议和,不议;诱其出城野战,不出;布局奇兵打援,不获。时值初暑,八旗官兵,暴露荒野,粮料奇缺,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二十七日,八旗军分兵为两部:一部继续留驻锦州,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另一部由皇太极率领官兵数万,往攻宁远。

二十八日,当八旗兵在宁远城下激战之时,锦州的明兵趁八旗军主力西进、势单力弱之机,突然大开城门,蜂拥冲杀出来,攻向八旗大营,稍获初胜之后,迅即撤退回城。

六月初四日,凌晨,八旗兵攻打锦州城南隅。明军从城上用火炮、火罐与矢石下击,八旗军死伤众多。八旗兵冒死运车梯,强渡城濠。濠深且宽,不得渡过,拥挤濠外,遭炮轰击,纷纷倒毙,尸积如山。皇太极无视军兵惨死,力督攻城,必欲夺城。至午,八旗兵伤亡,更倍于午前。明军凭藉坚城深濠,从城上发射火器,八旗兵无法靠近城墙。傍晚,经过一天激战,八旗军终于后撤。

初五日,凌晨,皇太极开始从锦州撤军。经小凌河城,拆毁明军工事。初六日,至大凌河城,毁坏城墙,然后东去。

这仗打的真是扬眉吐气,痛快淋漓,尤其是纪用和赵率教,他们一定成了皇太极眼中蒸不熟、煮不烂的滚刀肉,让皇太极成了进灶坑的王八,憋气带窝火。

他们什么时候也能够横刀跃马,痛杀建奴这是每一个战士心中的希冀。

第一百四十七章 分析上

晚上,孙传庭约陈海平小酌一杯。

孙传庭这是有事要跟他谈,陈海平明白孙传庭的心态,孙传庭虽然从理性上认同他的主张,但在感情上抛开过往的一切绝非易事,尤其是孙传庭就是这个旧体系培养出来的,而且还在这个旧体系当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从小耳濡目染的一切哪是说抛开就能抛开的,或许,孙传庭从宁锦之战中又看到了什么希望也说不定,更确切地说是从袁崇焕身上看到了希望。

他对袁崇焕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崇敬和怜惜之情,这些天来,孙传庭一定感受到了。

孙传庭也知道劝他彻底改弦更张是不可能的,但一定希望可以劝他以更温和的方式来逐渐改变,以孙传庭的智慧,知道他有废除帝制的想法后,一定能想得到类似君主立宪的玩意。

实际上,非君思潮的大流行早已引发了限制君权的呼声,只不过限制君权还远没有非君的影响那么大而已,但限制君权的思潮确实已经出现了。

或许,与废除帝制更让孙传庭感到恐惧的是他对整个士林阶层的态度,虽然在孙传庭面前他从来都是避谈这方面的事,但以孙传庭的聪明才智,从他培养出来的人才身上,以及种种蛛丝马迹,孙传庭是不难看出些许端倪的。

他们几家都在同一个大院子里,陈海平有时喜欢清静,不喜人多,但看着顺眼,能和睦相处的亲人除外。

小小的方桌摆在后院的柏树下,地上铺着宽大的竹席,陈海平和孙传庭隔着小方桌相对而坐。

不论是陈海平,还是孙传庭,他们都不喜奢华,方桌上摆放的就是孙夫人做的几个家常小菜,还有一壶家酿的高粱酒。

夕阳的余晖已经转成薄暮,清风习习,时不时地扰动一下两人鬓边的发丝。

谈话自然离不开刚刚结束的宁锦之战,聊了一会儿,孙传庭叹道:“袁大人当真是了不起”

孙传庭这是话里有话,陈海平默不作声,静静听着。

孙传庭又叹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海平,人也可以如此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