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71

分节阅读 7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这个老奴,却是天不竟袁大人之全功。”

这话,陈海平深以为然。

后世有人评价这段历史,说孙承宗才是真正影响大势的第一等的人物,而袁崇焕只是二等,陈海平这是不太公正的评价。

身处这个时代,陈海平方才真正意识到,对明末形势发展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袁崇焕是第一人。

关于这个评断,不须谈及其他,只筑城宁远和守住宁远就足矣。

实际上,就是因为宁远的存在,明朝和清朝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时间至少推迟了十几年。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宁远,或是宁远落入后金手里,明王朝全线退守山海关,那会是个什么形势

明廷全线退守山海关,即意味着明朝对后金不再有直接的军事威胁,后金只需少量军力扼守宁远沿线,便可以当明朝不存在。如此一来,没有了明廷的压力,后金就可以毫无顾忌,从容地整顿辽东,全力统和漠南蒙古和征服朝鲜。至于毛文龙的东江,那就连台面都上不了,提都不须提。

此外,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那就是对漠南蒙古和朝鲜在心理上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漠南蒙古和朝鲜,甚至是毛文龙的东江,抵抗之心势必大幅下降,而投靠后金的自然势必大增。

这一增一减,影响有多大,用脚后跟想也能知道个一二,而后金一旦完成了对辽东、漠南蒙古和朝鲜的统合,那山海关即便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也完全没有了意义。

到时关山万里,八旗铁骑何处不可入

所以,宁远之战,明军杀了多少女真人,自己又损失多少,这根本不重要。宁远大捷最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守住了宁远,其次就是振奋了辽东军民的士气,而这也同样鼓舞了所有反对后金的势力。

这就是孙传庭说袁崇焕立下不世之功的理由,这个陈海平是完全认同的,至于孙传庭认为打死努尔哈赤是老天与袁崇焕过不去,那是因为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已经是特大特大的大“昏君”。

纵观努尔哈赤一生,军事上堪称天才,政治上前期也算可以,但终不改强盗本性,一旦觉得自己得势了,强盗本性便曝露无疑,失去了政治上起码的感觉。

努尔哈赤后期,骄狂顽固,刚愎自用,任意妄为。

女真人充其量不过二十几万,数量远远不能与汉人相比。要想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物资保证那就是空谈,而生产物资的就是汉人。但努尔哈赤对汉人动辄杀戮,先前觉得穷困的汉人容易造反,于是杀穷人,后来又觉得富人要造反,于是又杀富人,弄得天怒人怨。不仅如此,努尔哈赤还把全部汉人都驱作奴隶,肆意压榨,这样怎还可能生产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大量物资

在努尔哈赤统治的后期,汉人的逃亡反抗一天比一天激烈,要是再持续这么几年,那就正如孙传庭说的,一直这么乱下去,就是拖也把建奴拖垮了。

陈启立跟着道:“确实,这个皇太极确实了得,尤其是攻击朝鲜这一手,真是神来之笔。”

讨论时政得失是陈海平给集团立下的规矩,陈启立虽然只是一个武人,年纪也大了,但通过这些年的耳濡目染,并不断学习,他不仅在军事上更上层楼,政治上的见解也是不断提高。

第一百四十二章 规则

攻击朝鲜,固然是最正确的策略,但也是不得不然,皇太极必需得走这一步,这是整个女真人目前面临的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共同的迫切需求。

政治上,后金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取得汗权的绝对统一,但皇太极虽然在汗位的争夺上胜利了,却并不意味着他拥有了像努尔哈赤那样的威权。

皇太极主正黄、镶黄两旗,在四大贝勒中势力较强,并以其才德为他人所不及,因而得到汗位。然而其余三大贝勒各主一旗,且以兄行列坐左右,不令下坐,不以臣礼待之,故实为四大贝勒共掌大权。诸贝勒各据实力,不甘臣服,皇太极事事掣肘,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一贝勒。

在这种形势下,皇太极要想进行任何政治上的重大变革都是不可能的,因而首要之务就是必须首先确立汗权。而要确立汗权,唯一的方法就是武功,只有首先取得战争的胜利才能完成对汗权的确立。

这是先决条件。

战争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明朝,但要攻打明朝,没有绝对的指挥权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西向不行。接着就是蒙古,林丹汗虽然一败再败,但实力犹存,北向攻击蒙古要想取得重大胜利并非易事,所以也不是上选。

那最后就只有朝鲜了,三方之中,朝鲜最弱,是最有把握的,攻打朝鲜的好处不言自明。

经济上,后金处境艰难,自与明朝决裂之后,其以山珍、上产流通粮食、生活用品等物资的关市贸易也随之停止。虽然在此之前经努尔哈赤积极的农业政策,使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是粮食自给问题并未解决,农业与采猎的比重关系也未能很好地协调。尤其是后期,努尔哈赤采取激烈的手段对待汉民,给后金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因此,抢掠物资,借以衣食,掠夺人口,资以生产,这成为皇太极攻打朝鲜最迫切的原因之一。

军事上,后金虽然几乎占尽辽沈地区,但仍然面临着明、朝、蒙的三面围击之势。

朝鲜在光海君主政之时,采取的策略是在明朝和后金之间摇摆,尽量谁也不得罪,而努尔哈赤也对光海君加意笼络。但在天启三年三月,朝鲜发生政变,光海君被废,李徐即位,是为仁祖。仁祖李徐一改光海君的外交策略,完全倒向了明廷,断绝了与后金的一切联系。

此外,毛文龙依托朝鲜,设镇东江,对后金骚扰不断,虽然不能在军事上对后金造成麻烦,但在经济上却影响甚大,毛文龙的存在使得附近的广大区域无法正常耕种。

所有这些,都使得后金在军事上有攻击朝鲜的需求。

另外,努尔哈赤的死对后金士气的影响巨大,攻朝之战将极大地提升士气,这对女真这种靠着抢掠为生的民族而言就如打了一剂强心针,效果立竿见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