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232

分节阅读 2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更加方便,五百门大炮跟着调头向两边,无需等待冷却便立刻更换后膛,第二轮发射开始了,火炮浓烟滚滚,逐渐散开,连成一片了,在火炮的沉重打击下,燕军死伤惨重,已经减员四成了,阵脚大乱,杀气消退,在爆炸后幸存的骑兵开始调头要逃了,士气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辽东军阵营里,一万火枪手准备从火炮后面出列,他们三千人一排,排列成了三排,子弹都已经装好,就等一声令下便举枪发射。

就在这时。李维正忽然改变了主意,他沉声令道:“火炮和火枪退下,骑兵和步兵出战”

早已憋足了劲的半安大吼一声,挥动大铁槊向燕军杀去,六千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如两把最犀利的匕首,猛插进燕军的阵营之中。

“平保儿杀来了”

燕军队伍中爆发出一片惊恐的喊声,在第一次断后血战中,平安率八千骑兵挡住了十万燕山铁骑的进攻,在后来的霸州两次大战中,平安勇猛无比,所向披靡,甚至连燕王都差点死在他的铁槊之下,燕军对他有一种椅殊的恐惧,现在他居然又出现了,而且凶猛更胜从前,他如一头疯虎一般在燕军中纵横杀戮,在他的大铁槊下死尸累累,血流成河。

而六千辽东骑兵也同样的斗志高帝,犀利无比。这时,张玉的眼中露出了一种痛苦地神情,他知道自己的策略已经被李维正看破了,他明明看见辽东军还有一种长枪似的火铳,但最后却突然撤掉了,根本不向他展示。他所看到的,还是从前的那种威力无比的火炮。

其实张玉并不知道,李维正原本并不想隐瞒,是准备使用燧发枪,但是他发现已经没有必要了,燕军在炮火的轰击下。已经阵脚大乱、斗志全无,开始有崩溃的迹象,所以他便直接投入骑兵进行最后一击。

他相信平安不会让自己失望,事实上,平安真的就是燕军的克星,在他率领骑兵的冲击下,燕军败象已现,张玉见大事不妙,大喊产一声:“撤军”

他日喊完这一声,忽然发现平安就在百步外。用一杆两尺长的铁管对准了自己,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平安咧嘴一笑,他手中的铁管喷出一道耀眼的火焰,张玉额头一线剧痛,他忽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下。

建文二年六月底,三万燕军先锋在凤阳几乎全军覆没,最后逃回济南的骑兵仅三千余人,大将张玉阵亡。

第二百六十章 奉旨入朝上

凤阳大捷的消息,如一阵风似的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无数百姓为之欢欣雀跃。尽管这场战役只是县族之间的夺位战,但它却影响着每一个平头百姓的切身利益,就在凤阳大捷传来后,京城的米价立刻跌了四成,这足以让每一个平头百姓都欣喜若狂。

但凤阳大捷的消息在朝廷官员中却是喜忧参半,胜利固然是解了凤阳的危机。但这一战却不是朝廷军队打的。偏偏又是李维正所为,提到这个名字,很多官员都会把它和锦衣卫联系起来,还有广东录皮事件,时隔数年。但现在很多人都还记得清楚,因此,凤阳在大捷在朝廷却显然很平淡,偶然有人谈起,众人只是淡淡哦,一声,似乎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和大部分官员仅仅只是淡然处之不同,黄子澄对李维正在凤阳获胜的消息。却是感到了一种恐慌,尽管在李景隆一事土他变得异常低调,但这个消息还是让他不顾一切地来找朱允炆。

此时朱允炆的心情也是喜忧参半,半个月前,当燕军前锋打到潞州时,他甚至连迁都的心都有了,为了能击退燕军,他把最后守护京城的八万军全部交给徐辉祖,命他渡江去作战,那是他真的是惊慌失措了,如果当时燕军另派数千人偷袭京城,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三万燕军已经被全歼,着实让朱允炆长长松了口气,不过他也多少有点忧虑,徐辉祖的八万军也只和燕军打了个平手,可李维正的三万人对三万人,却将燕军全歼了,连燕军的主将也阵亡,这种差距让朱允炆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陛下。黄大人紧急求见”

朱允炆微微一怔,自从十万太学生游行后,他再也没有见过黄子澄,他知道黄子澄羞于见人,也不打扰他,怎么他现在来了略一转念,朱允炆便明白了,不用说,这一定是为了李维正之事。

“请他进来见朕”

太监传唤去了,片刻,黄子澄匆匆走进来。他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万岁”

近一个月未见黄子澄,朱允炆发现他削瘦了很多,他知道这是因为黄子澄对自己极力推荐李景隆负罪太深的缘故,朱允炆心中怜惜,连忙上前扶起他道:“黄爱卿,李景隆之事朕的责任更大于你,若不是朕有心坚持,就算你怎么劝,也无济于事,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希望爱卿放眼于将来,辅佐朕把大明江山治理好。”

“陛下的宽容臣感激不尽,臣今天也就是为了大明眼看要发生的危机而来,希望陛下能明白,重用李维正会是陛下的一大失策,李维正屯兵数十万,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只是他一直出师无名,所以不敢妄动,陛下用他为五军大都督时,臣就觉得不妥,现在他竟然擅自出兵,在大明腹的随意行走,根本不受陛下的约束,试问天下有这样的臣子吗

是说完。黄子澄连连叩首,几乎是声泪俱下道:“陛下,李维正虽然能暂时解一时之危,但用他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怕燕王、蓝玉未去,天下又多了一个乱臣贼子了”

朱充屐叹了口气道:“其实朕也知道李维正后患无穷,但在当前局势下朕又有什么选择呢朕可下的棋已经不多了。要么就把皇位让给燕王,朕做个逍遥王爷去。”

说到这。他又苦笑一声道:“就怕朕做个逍遥王爷,燕王也不会准许,黄爱卿啊朕已经是内忧外患,无可选择了,只能寄希望于这个李维正的野心不要太大了。”

黄子澄默然无语,皇上虽然没有因李景隆之事责怪他,但他却能体会到,在皇上心中,还是为李景隆之事对他耿耿于怀,半晌,他无奈地问道:“陛下下一步准备怎么用他”

“朕准备召他入朝,正式册封他五军大都督一职,并加封辽国公。”

定远县的大战已经结束三天了,战场已经打扫完毕,李维正将燕将张玉厚葬在滨塘山上,在他的墓碑上刻着大明征元将军张玉之墓“李维正默默凝视着他的坟墓,他的脑海里却出现了韩淡定的墓,孤零零的坟茔上,一朵白花在风中摇曳,如果没有燕王的野心,这些都是大明的优秀将领,只可惜他们才能的没有用到为大明开拓疆土之上。

李维正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对步兵指挥使邓戬道:“那些战俘都好好善待,伤者派军医给他们疗伤,并告诉他们。等战争结束后,我会全部将他们释放回家。

“属下一定转告他们。”

李维正点点头,便转身向山下走去,走到山下的亭子里,李维正坐了下来。这座亭子就是当年他第一次遇到太子朱标的地方,亭子里还有胡惟庸立下的碑,这时,一名士兵来报:“大人,定远张知县求见大人”

“带他来见我”李维正微微笑了,他没有想到,定远县知县居然就是当年的张二虎,片刻,定远县知县匆匆赶来,正是当年李维的手下捕头张二虎,不过他现在已经改名为张学文,苦读了几年书,倒也有几分斯文模样了。

张二虎从定远典吏一步步做到知县确实也有几分侥幸,主要是因为定远县的前任知县和县丞都被冯傅案牵连,杀的杀、免职的免职,定远县竟无人主事,凤阳知府便命张二虎暂代知县一职,不料他却做得非常不错,修路造桥、扶济孤寡,颇得名心,定远百名老人拿着万民册去凤阳要求张知县转正,凤阳知府便写了一封信推荐张二虎为知县,吏部很快便批准了,就这样,当年的地痞混混一转身变成为了清名卓著的定远知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