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乌纱 > 分节阅读 256

分节阅读 2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纷拔出兵器,外面的将士也拿着各式兵器冲了进来。锦衣卫拔出绣春刀,将巡抚和玄衣卫女官护在中间。

那些士兵拿着弓箭和火铳对准了钦差,巡抚阎鸣泰一看,忙说道:祖将军,你要谋反不成

祖大寿冷笑道:老子都把这死太监杀了,还有退路么兄弟们,给我拿下

锦衣卫侍卫操刀一冲,只听得噼里啪啦一声枪响,瞬间功夫,几乎全部阵亡。最后只剩下巡抚阎鸣泰和那玄衣卫女官二人站在中间,玄衣卫女官缓缓抽出腰间的长剑,她戴着帷帽,看不清她的表情,多半是绝望。

阎鸣泰慌忙道:祖将军,你我在锦州共事这么久,看在交情的份上,有话好说。

祖大寿道:交情你平日对咱们骄横跋扈的事儿都忘了姓阎的,上个月你手下的狗腿子调拨给咱们的军粮,还是发霉的,咱们找谁说去

呀那玄衣卫女子突然喝了一声,提剑直奔祖大寿,随即砰地一声,她的大腿上飙出一股鲜血,人也扑倒在地。她头上的帷帽滚落在地,一头青丝顿时散开来,让周围的将士眼睛顿时一亮。

只见这女子二三十岁,长得十分俏丽,而且还施了脂粉,可见女人的爱美之心不分职业,就算是玄衣卫这样的阴暗部门的女人用帷帽把自己遮住,却依然打扮过自己。

那女子冷冷地说道:你们一定会为这件事付出十倍的代价说罢便提剑要抹脖子。

就近的一个大汉好久没见过如此水灵的女人了,哪里舍得让她这么就死,急忙冲将上来,一手抓住了剑刃

血沿着剑锋流了下去,但是那大汉竟然笑得出来,就这样让这个娘们死了,岂不可惜

玄衣卫女子正欲使劲一拉,大汉早有准备,飞快地伸出另一只手抓住了女子的手腕,轻轻一用劲,那女子便痛叫了一声,手里的剑被大汉夺了过去。

大汉回头对祖大寿道:将军,咱们已经杀了锦衣卫,一不做二不休,不如把这娘们赏给兄弟们吧

祖大寿道:今天跟着我的人都有份。

玄衣卫女子怒道:谁敢动玄衣卫的人

哈哈,这娘们辣,够味大汉笑道,老子今天就练练你这匹烈马。说罢便蹲下去撕女子的衣服。

这厮要在堂中就当众渲淫众人愕然,祖大寿心道刚刚经历了诛灭九族的大事,不如让众人都发泄一下,便说道:明日咱们就投金国去,怕他什么玄衣卫

大汉道:末将就专干玄衣卫的娘们,和明朝决裂。

众人听罢干了玄衣卫的人就能表示效忠,何乐不为

那大汉撕开女子的上衣之后,只见纤直的脖子和洁白娇嫩的肌肤,早把自己姓什么都忘记了,他一脚把地上的剑踢开,便扑将上去,将女子的衣裤撕得一片狼藉,也不管女子腿上的枪伤和她的哭骂,霸王硬上弓将其当众奸淫。

众将生怕不对这女人施暴就会被认为对祖大寿不忠,也陆续奸淫地上的女人,她就这样被人活活折磨致死。

祖大寿派人联络已经渡过大凌河的建虏,献了锦州和松山两城。

张问执意除掉了吴三桂,遂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明朝付出了惨重代价:锦州松山两城失陷,忠义之士被毫无防备地杀戮者甚众。

建虏又让祖大寿率军打前锋,趁机夺取了大兴堡、杏山、塔山等地。宁远城很快处于危险之中,守将忙派几次快马去山海关求救。

张问遂让秦良玉挂总兵衔,率领从徐州调到山海关的两个车师,连同从山海关抽调的一万步骑,共三万余出山海关,前往宁远增援。

建虏很快兵临宁远,但守军已有所准备,城池坚固,炮火猛烈,建虏连攻几次不下。

时汉人范忠孝向代善进谏道:宁远城城高炮猛,况明朝已调车营增援,攻取宁远机会不大,不如趁沿海结冰,攻下觉华岛。

一个亲王却不同意,明军又笨又慢,战术呆板,咱们围城打援的战术屡试不爽,虽然这次打宁远一时拿不下来,但尽可以设法灭掉援军。

范忠孝道:明朝援军的总兵官是秦良玉,而且我大金骑兵硬冲车营很吃亏,能不能吃掉援兵还是未知相比攻打那支援兵,奴才觉得出击觉华岛才是战略先机。因为觉华岛囤积了明朝的大量军需物资,光是粮食就有几十万石,如果能够捣毁觉华岛,明朝后续援军的后勤就无法保障,如此便可以更好地延缓明朝向辽东调兵辽事一旦拖延,时日一长,加上明朝内部的问题也没解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儿就很难预料了。

亲王道:你的话我听明白了,你意思是说明朝向辽东调兵咱们打不赢哈哈明朝的兵调得越多,送咱们的东西就越多,怕甚英明汗,我看汉人范忠孝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阴谋扰乱军心

范忠孝忙道:奴才对英明汗忠心耿耿,请英明汗明鉴,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断粮之策也一向是我大金国常用的法子

代善想了想说道:范忠孝说得不无道理,先烧了他们的囤粮,让南人军心动摇,再对付援军就容易多了。

段五七 脚趾

觉华岛在宁远以东的海上,离陆地二十里。早在唐朝时就已开发,因一个寺庙的主持而得名。明朝该岛是辽东诸镇重要的囤粮基地,平时囤粮约十万石;此时因朝廷号称大军两百万进攻辽东,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觉华岛以其海上位置,囤积了更多的粮食,早在永历四年夏秋之季,官商船便运来了大量粮草。

时岛内囤积粮食数十万石,草料无数。有八千官兵驻守,另有商民万余人。其守备是个年轻的武官,名高乐山。

高乐山山东人氏,出生之日母亲便难产而死,他侥幸活了下来,由家父一手带大。本来从文,只因家境贫寒,各种条件有限,只考了个童生资格;后来朝廷急需大量武官,开设武备堂,高乐山见家父劳作辛苦,不愿继续读书,便去府上考了个武秀才。

考武秀才实在容易,只要身家清白,识字,临时找两本兵法书看看,基本都让通过,比科举秀才那是简单多了。高乐山长得人高马大,又识字,考官一看,直接就给通过了。高乐山又参见省里的武举秋闱,可惜他家穷得马都没有,哪里会什么弓马骑射,遂不第。

永历元年起三四年中,大明各地新增军队百余万,将校奇缺,高乐山听说朝廷发放军饷十分痛快,便欲谋个生计,遂到武备堂分司登记造册,等待补缺,以武秀才的身份做了个低级武官。

近年来,文武官将升迁特别快,上边很多将领都升走了,高乐山打了几次莫名其妙的战役,自觉没啥功劳,却步步高升,终于升到了守备级别,调到觉华岛担任守备。他还没搞懂为啥升得如此快,其实是因武备堂一派的人被认为是张问嫡系,不升他们升谁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