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乌纱 > 分节阅读 255

分节阅读 2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灾,还要赈济灾民。如此一来,西北事务将消耗我大明全国三年一半以上的财政,要对付建虏不知要何年何月。

众人总算听懂了,张问是想先平辽东多数人立刻劝诫张问:国内不安,却贸然发动对外战争,是穷兵黩武,国家堪危。

兵部尚书朱燮元道:辽东有辽西走廊诸多要塞为屏障,建虏想窥欲中原,必须逐一吃掉辽西重关壁垒,但他们没有那个实力,想要在关内站住脚跟根本就不可能。倒是国内的叛乱十分棘手,叛军竖起信王的大旗,煽动地方军民叛变,且数省与西北接壤,防不胜防。流贼极可能会向山西、河南、湖广发展,也有可能进入四川朝廷应全力剿匪,再通过兴修水利、修建路轨、实行屯田等举措安顿流民,方能平治西北数省。

大臣们纷纷劝说,认为修改国家大政这样的事不应该太过草率,说改就改。张问左右踱了几步,看着窗外的天空沉思不语。

众臣都十分紧张地看着张问。

张问也并不是个听不见谏言的人,这时候发现这么多人反对,也在自省:好像这事儿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异动,太过心急,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许久之后,他总算听从了众人的意见。大家顿时都松了一口气。

段五五 三桂

西北叛乱如火如荼、辽东尚在蛮夷之手,大明朝急需兵马,中兴二年底通过的屯军预算,在税赋征收之日便全力调拨,地方督抚、军府被朝廷告知要不计方法地筹措军费。

彰德营装甲一师收回平阳府之后,杨鹤多方筹备,将叛军势力压制到了黄河以西。于是平原府的屯兵计划也开始实施。预算三大军营将增加兵马:彰德营二十个装甲师,约二十万车营官兵;太原营三十个师,约车、步三十万;徐州营五十个师,约水军、步骑五十万

为了实现计划,需要大量的物资人员,许多原本生计困难的人找到了出路。识字的做官做吏,因为突然增加的机构急需大量从业人员;身家清白的青壮入伍,三大营急需大量的男丁,包吃住,有军饷;再不济,只要是活人,还可以到军屯上种地,或者去修水利、修铁路,稍有能耐的人也可以去兵工、商业厂坊做工。

为了在两三年内装备这一百万大军,工部侍郎宋应星压力十分大,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吃两顿饭,一只不停地工作。四方都要各种兵器、帐篷、衣服等装备,宋应星制定相关的赏罚制度,一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然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那些改进机器、管理方法,提高技术的人马上就能得到升迁和奖赏。

一个疯狂的时代来临了,没有人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状况。人们发现升官发财变得更加容易,只要跟紧步伐就能很快地得到升迁、很快地发财。地方官开始卖命地刮地皮,因为满足了朝廷和军方的物资需求之后,立刻就可以升官。

地主缙绅在土地上无利可图,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了更好的发财之路:经商。

特别是沿海那些有见识的缙绅地主,大发横财,暴发户与日俱增。他们干的事儿就是:海运。

工部将御动机、机床等各种技术推广之后,纺织业、铁业、车船业等加工行业生产效率直线上升,成匹丝绸、布料、各种铁器、奢侈品等在明朝价格低得让人瞠目结舌,而这些东西在周边国家、甚至弗朗机国家价格还没来得及下降。只要把东西运到国外,就能包赚不赔。

一时几乎全世界的金银矿都在帮明朝挖矿,大量的重金属玩意成船地运到大明金银太多,各种原料、粮食又奇缺,导致这些东西价格暴涨,商贾们一切向钱看,想尽办法从别国弄这些东西回来卖。

海上并不太平,商贾们经常被盘踞在海岛上的海盗勒索交保护费,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收入。于是他们通过金钱收买言官,上书要求朝廷水师出海剿灭海盗。

因为海贸突然几何级增长,让朝廷也措手不及,沿海衙门人手不够,以至于很多商业税都没功夫去收。

如此繁荣的海贸,如果收足了税将是多么大的利润朝廷正缺银子,朝中大臣早被白花花的银子给冲昏了头脑,所以很快就通过了奏章,组建直属户部的海税衙门,一边收税一边承诺剿灭海盗。

受了海上盘剥之苦的商贾眼看着巨大的利润因为那些该死的海盗受到影响,是恨之入骨,纷纷出资组建团练水师,出海护卫商队。朝廷怕这些人造反,只好加派官员收编私军,开出的条件就是装备火器、专业护航和剿匪。

官吏需求巨大,举人以上有功名的人成了香饽饽,哪里还有等待补缺的份因为突然出现的繁荣,让朝廷体制无法适应,导致腐败贪污十分严重,但这并不影响财政收入,因为钱越来越多了,被那些官吏贪一些照样有钱弄上去总之是有些混乱,会试、乡试的上榜名额也逐年上调,因为官员奇缺,内阁干了一件有明以来最不可思议的事儿:乡试改成一年一次。

张问实在没料到,原本只打算组建三大营军队,却没想到加上小小的御动机催动,竟然给大明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三年以后,即永历四年,光是中央财政收入就达到了两亿余两,而被那些贪官中饱私囊的钱财更是无法统计。

他作为帝国的掌舵人,有点手足无措了,大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钱荒。这是户部有司官员取的名字,大概是因为流通货物太多,铜钱不够用,金银又无法满足小额交易,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还好沈碧瑶出谋划策,在她的组织下,联合许多钱庄开始印发纸币,这才缓解了问题。

另外的问题是其他国家开始仇视大明,因为明朝人一边干倾销的勾当,一边疯狂掠夺别人的粮食和资源,使得别国越来越穷。一些小国胆大妄为,发生多次残害明朝商人,哄抢等事件。

这时一些被大商贾收买的言官竟然上书朝廷出兵占领别国

可是国内的叛乱和辽东都没解决,内阁怎么会答应去打别国于是在巨大的舆情煽动下,永历四年八月,明廷只好发动了两线战争:原山西巡抚杨鹤,挂兵部右尚书衔,总理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省军务,并节制太原大营三十个师,发动对西北叛军的大规模战争;

预计参战兵力徐州大营、彰德大营七十个新军师,共七十万兵马,加上辽东军十余万人各种后勤、民夫无数,明朝号称两百万,对金国宣战而金国仍然一如既往地崇拜骑射的威力,他们从来不曾改变过这样坚定的信仰。

张问自任总理军务,亲自指挥辽东战争。

调兵是个大麻烦,人太多,要吃喝拉撒,要弹药补给,只能分批北调。虽然从徐州、彰德等地到山海关,山海关到宁远的路轨已经修通,但是近年来因为国内运输,骡马缺少,要调集军队及其物资到达辽东实在是个大问题。

工部兵厂司为了解决运输困难,研制出一种蒸汽车,是用御动机带动车厢。一辆蒸汽车试验的时候可装载六节车厢,一个时辰行走二十余里,和走路差不多快。

因为太缺骡马,那些火炮等装备,还有大量粮食,不可能让士兵们背过去,兵部只好采用了这种慢腾腾的蒸汽车,而且不得不在沿路增设驿站,为车队加水加煤。

大军还慢腾腾地分批入调辽东时,金国可汗代善听到风声,率先发动了一次战役,率骑兵攻击大凌河堡,驻守的参将叫吴襄。建虏骑兵打过来的时候,吴襄悄悄逃跑,结果守军无人指挥,大败。

时任蓟辽总督的人是熊廷弼,按军法将吴襄逮捕,押解回京问罪。

张问和一批徐州大营的两个装甲师刚刚到达山海关,遇到被押解路过的吴襄还没开打就吃了一个败仗,张问大怒,下令将吴襄就地正法。

只听得外面砰地一声枪响,吴襄被枪毙。跟着张问的女将秦良玉刚刚听闻这件事,赶到张问所在的大堂时,人已被杀。

秦良玉道:吴襄是辽东将门的人,大人怎么说杀就杀了

张问现在的羽翼早已丰满,实力很强,免不得有财大气粗之嫌,他不解地说道:此人临阵脱逃,罪有应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