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826

分节阅读 8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也有才名,不知道自己这位小师叔”若是下场。情形会如何。

因为道路上积雪,马车慢行,回到城里,已经是下晌。

兆佳氏得了消息,当即就带了几个丫鬟婆子,来寻李氏“诉苦”

虽说外放为官,不禁止带女眷,但是曹项并没有带妻妾前往的意思。

这学政官清贵是清贵,但是也劳累,到时候要在省内每个府县都要走到。带着家属,也不过是留在省府,夫妻小别。

因这个缘故,曹项就不想带家眷赴任了。毕竟妻妾都年轻,儿子又小,跟着千里奔波,实是舍不得。

兆佳氏心里,却不放心曹项不带人下去。

原因无他,京城里谁家不知道,外放虽辛苦,却是油水比京城丰厚多。

学政官的品级不高。但是提督一省学政,这银子主动送上门的还能少。

兆佳氏存了私心,长子在西北,幼子还没出仕,只有庶子得了外放的缺。

若是不使妥当的人跟着。捞银子存做私房不交到公中,岂不是让人白高兴一场。

因这个缘故,她是极力主张让绿菊跟着曹项赴任的,刚好也能借此冷落春华几年,省得她不知道为人媳妇的道理。

曹项却不愿如此,并非同绿菊感情淡了,而是因为她照看儿子,不愿她跟着自己遭罪。还有就是,投桃报李之心,不愿使春华难堪。

成亲几年,春华虽稚龄。但是性子温和,并无跋扈之举,待丈夫温柔,待绿菊母子也宽厚。

作为将军府嫡出的格格。身份比曹项这个庶子高贵许多,却能如此顾全大局,曹项也只有心中感激瑰

曹项实不愿闹得妻妾不安。怎会任由兆佳氏给春华没脸儿

一个都不带;也省心了。反正是当差去的。

“嫂子,您说说,我图的什么一片好心,都当成了狼心狗肺。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句话真真没错。”兆佳氏对曹项的婉拒,只当他是“惧内”恼得不行。

偏生曹项出京在即,忙得不住脚,兆佳氏想要骂他也逮不着,所以才跑到西府来抱怨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八十四章 报丧

虽然说兆佳氏纠缠了几日,但是曹项述是没有带绿菊出京。

春华那边,并不反对丈夫带妾室外放,甚至还主动劝丈夫顺了婆婆的意思,毕竟他在外也得人侍候。

曹项思前想后,还是私下同绿菊说过后,带春华出京。不为旁的,就为春华嫁进来三年无出,受嫡母脸色的缘故。

绿菊心中,对正房嫡妻虽有防范之心,但是三年来相安无事,也唯有庆幸。虽说见曹项为春华着想。也只能心里泛酸,面上仍是贤良温柔。

因这个缘故,曹项出京。留下长子、妾室,带着春华上任去了。

兆佳氏气个半死,心中已经后悔不已。她以为曹项不带绿菊。是因天阳年纪小的缘故。与其便宜了春华,还不若将身边的红梅给了曹项,自己也能放心些。

三个媳妇,除了静惠连生了两个女儿,其他两个,都嫁进来三、四年,没有怀孕。

两个亲媳妇,她心中虽挑剔,也盼着早日抱上嫡孙;庶出的春华,却不愿她得了嫡子。“这婆媳本是天敌,只是静慧性子刻板,没什么可挑的,又是孤女,偶尔也让人生怜;素芯娘家叔伯兄弟多,本身又是个重规矩的,实挑不出什么。

只有春华,虽是兆佳氏自己挑的,但是却是越来越看不过眼。原因无他,实在是她太“乖巧懂事”太“温顺贤良”兆佳氏心里就不痛快。

曹颙送走堂弟,府中又迎进两个人,是孩子们蒙文与满文师傅。

这是七阿哥提议的,虽说早前。乌恩出嫁前,也曾教过几个孩子蒙语,但不过是日常用的几句口语。

不说旁人,就说天佑,身份在这里,往后恩萌出仕的可能性极大。作为曹颙的嫡子,做点侍卫或者伴读的可能性也不小。

即便蒙文与满文不需要精通,也要知晓些,往后才不抓瞎。

不知不觉,半月过去,新户部尚书的人选出来,左都御史田从典为户部尚书。

这位汉尚书,山西人,进士出身,在地方任了三任知县后为御史,而后十几年一直是京官,历任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去年升至左都御史。年希尧案,就是他下江南审的。

曹颙同他虽不算相熟,但是同为京官数年,也不算陌生。从资历上说,左都御使与户部尚书都是从一品,算是平调,并不扎眼。

只是谁都晓得户部是个公事繁杂的衙门,汉尚书虽不是掌印尚书,却是干实事的那个。如今的户部满尚书是孙渣齐,原在八旗任都统,是武官转文官,不过是个摆设。田从典资历够了,但是年岁可不轻了。今年就已经是古稀之年。

不少人掐着指头,挨个数在朝的大学士与尚书,这过了古稀之年的,一个巴掌不够数。

真是不知道,这些气喘吁吁的老头子,到底能干什么事儿。

一般人,都寻思,是不是皇上老了,见不得青壮的臣子在眼前晃悠;只有心思多的,琢磨着,康熙点田从典为户部尚书的用意。

有心思通达的,想到即将起复的曹颙身上,开始揣测起圣心来。

就是十六阿哥,出宫溜达到曹府,见到曹颙时,都道:“这个田从典早年是有点“铁面御史,的意思,这几年上了年岁,也开始打太极。要不然,去年年希尧的案子,也不会审得稀里糊涂。他到户部能做什么户部又不像礼部,是养老的衙门。看来,皇阿玛是给孚若留地方。”说到最后,他已经带了几分兴奋,道:“孚若这几年不是正关注国计民生么出仕户部,也能大展宏图。二品侍郎,听起来也威风

曹颙在官场多年,对于那些顶着“刚正不阿”牌子的官员,不能说不屑一顾,也委实敬重不起来。

“过刚易折”在官场上真正一身铁骨的,做不长久;做长久了,还顶着这样的旗号,多是沽名钓誉之辈。

这个田从典能从七品县令。熬到一品大员,也是官场老油子。

这些日子,曹颙也在想自己起复后之事。

说起来,户部是上上之选。因为户部现在是四阿哥坐镇。曹颙再入户部为官,刚好在四阿哥手下。

只是户部好是好,是侍郎可不是好坐的,干得活多,担得责任重。

“十六爷,我丁忧前,是正五品,这连升六级,可有些过了。许是皇上有旁的安排,也保不齐,还是静观其变吧。”曹颙说道。

十六阿哥闻言,白了他一眼。道:“你啊,谨慎的有些过了小”

两人正说着话,就有管家曹元到门口禀告,李家表少爷来报丧了。

听到“报丧”二字,曹颐坐直了身子,有些疑惑,问道:“李诚前些日子不是好得差不多了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