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825

分节阅读 8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曹颙也少不得跟着说两句好。

他倒是真心希望,十三阿哥能影响到四阿哥,待到雍正朝,赵熊诏孝满后,能受重用。

不为别的。就算不干自己事儿,好人没好报,总叫人喘嘘。

他却是不知道。赵申乔留下子弟三代不得出仕的遗言,自己难得这点好心,也付之流水,赵家子弟再次入朝,已经是几十年后。”

听说曹颐今日还要出城,十三阿哥就留他在这边用饭,省得回府还折腾。

曹颙正想仔细打听打听十六阿哥的事儿,便没有着急走。

“十六阿哥那边,你不用担心,他不过受了牵连。皇阿玛心中有数,不会真怪他。”虽然说的皇家家事,但是曹颙也不算外人,十三阿哥就将二阿哥吸食鸦片上瘾之事说了。

曹家在京城虽有些耳目,但是这件事关系咸安宫废太子,是犯忌讳之事儿,所以康熙早使人三缄其口,外头并不得知。

“鸦片”曹颙听了,意外不已。

他前几年挂过内务府总管的缺,在宫里当差。自是比寻常人更晓得,咸安宫是什么所在。

不客气的说。多少说眼睛盯着那里,内务府、家人府、侍卫处多少人担着干系,那真是围得跟铁桶一般。

要不是如此。废太子因西北战事起,想着“戴罪立功”弄出“矾书案”也不会立时告破。

对于年长阿哥,康熙忌讳颇深;对这个嫡出的、曾为储君三十载的二阿哥,康熙更是防之又防。

这围得铁桶一般的咸安宫,最忌讳的就是传递纸片还有入口的东西了。

这鸦片在世人眼中,还是药物,更是违禁之物。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才是见鬼。

“十六弟这板子委实冤枉”十三阿哥苦笑道:“实没想到,前些年还稀缺的药物。如今在京城各大药铺经都有了,查都没地方查去。孚若当年提及的鸦片之祸,确实可虑。”

十三阿哥岔开话,曹颙也乖觉。自然晓得皇家家务不是自己能插嘴的,便同十三阿哥说了几句鸦片在京城蔓延的情形。

“对了。广州那边有信过来,说是要成立“十三洋行”听说其中还有你家的买卖”十三阿哥想起一事儿,问道。

说起这事儿,曹颙也觉得稀奇。

实在没想到。后世闻名的“十三洋行”就是这个时候草创的。

“虽说利益所致,但是与洋人夺利,也算利国利民。”曹颙说道。

这会儿功夫。十三福晋已经使人过来,请示十三阿哥何处摆席。

十三阿哥不愿挪地方,问过曹颙,就直接使人将席面送到书房来

昌平,曹家庄子,客房。

“二哥。过些日子就是姑祖母寿辰,大管家那边寿礼可置备了”李诚开口问道。

“早预备好了。是苏州那边置备的,当初与中秋节礼一起送来,三弟好好养着,就不要为这个费心。”李语回道。

李诚咳了两声道:“那些俗物,只能算是李家的寿礼,算不得咱们兄弟的。在这边半个月,二哥还没瞧出来么表叔虽冷淡,姑祖母却是真心疼爱。二哥还是使人打听打听,瞧瞧孙家表哥还有曹家表弟他们预备什么,咱们跟着预备一份,也算是尽尽“孝心。”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八十三章 升转

数虽说听十三阿哥说起咸安宫的变故,但是曹颙没有多想心

即便是康熙手把手教导,即便是康熙都忌讳的嫡子身份,二阿哥废立两遭,不是废人,也是废人,同曹家更是扯不上关系。

唯一需要忌惮的,就是弘哲。

后世曹家二次抄家,就是因为牵扯进“弘暂忤逆案”就算是乾隆忌惮其“嫡孙”身份,有心发作;若是弘暂真安分了,也不会牵扯进去一批宗室同勋贵。

眼下储位未定,弘哲就算有精力,也不会闲着往曹颙身上使。

想到这些,曹颙有点惦记起四阿哥府的弘历。这弘历做皇帝后,凡事像康熙学习,也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

中国的衰落,由此而始,实叫人叹惋。

不知不觉,到了十月末,李氏寿辰。

虽没有操办,但是平郡王府、国公府都使人送来寿礼,外头的寿礼,也是不断。

曹颐即将起复,老母幼子。以康熙对曹家素幕的恩典,应不会外放。留在京城,八成就是个年轻的京堂,有点关系的,谁不想了卖好

曹项兄弟也出城给伯母拜寿。曹项还带来个消息,他被点为河南学政,十日内就要离京,往河南去。

所谓学政,跟三年一派的乡试主考官类似,是下到地方主持院试的。

院试,非会试之年的春季举行,录取者为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入府、县官学读书。

虽说只是学政官,临时委官。任满后仍回原职,不涉及地方军政,但走向来是清贵的缺。

曹项年纪轻轻,就能得了这个缺,说明他这三年没白在翰林院熬。

“也不能总在翰林院编书。河南好,离京城不远,你早年又去过。”曹颙听了这个消息,为堂弟真心高兴。

前面赵熊诏的例子摆着,曹颙不希望堂弟能不受家族所累,有自己的事业同前程。

“只是地方科举舞弊营私。向来不少见,你要警醒,省得惹祸上身。”想到河南虽不比江南,也是儒学大省,曹颙少不得仔细叮嘱几句。

曹项肃手听了,躬身应下。

曹頫在旁,羡慕不已,道:“四哥明年就要做主考老师,我却还要下场应试。同样是读书,为何差距这么大”

曹颙同曹项听了,都侧目。曹颙似笑非笑道:小五晓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曹頫有些不好意思道:“弟弟只是羞愧而已,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说话声中,已是带了几分不安与愕怅。

听他这样说,曹颐与曹项对视一眼,都有些忧心。

曹頫打小聪明,原本有些傲气,初次会试落第后,打击就很大;如今二次会试没几日,他不免有些怯场。

“说起这学问,这当世儒林大家,有几个。走进士出身的说起当安,说句不好听的,在翰林院里编书学的东西多,还是在六部看案宗账册学的东西多所谓“功名”对寻常百姓来说,是改变前程,得进仕途;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不过是锦上添花。”曹颙斟酌了一下,说道。

“是啊,大哥说得极是。在翰林院三年。整日里与书籍、笔墨打交道,前面还算新鲜,后来日复一日的,就跟混日子似的虚度光阴。说起来,还真不若早年在河南时有干劲。”曹项跟着说道。

“哦,还若落第,岂不是给咱们曹家丢脸”曹頫支吾了半晌,涨红了脸说道。

曹頫听了,晓得这都是有个探花哥哥闹得,道:“有什么好丢人的在八旗人家中,十五岁就中举的,也是数得过来的。举人同进士,区别就在一场会试罢了,并不差旁的。不管你这科中不中,到时候就十九了,可不容你再偷懒。考上了,一切好说;落第了,就去考笔帖试,给家里添进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