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76

分节阅读 7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勿忘在莒”,当时,国民党军队驻防金门的司令官胡琏将军对此心领神会。当年就在金门督造了一座“莒光楼”,楼内有“勿忘在莒”匾额和“莒光”二字,大概是“勿忘在莒”与“光复大陆”的缩写吧。现在“莒光楼”已成为观光景点。

据说,1964年12月2日,蒋介石视察金门时又发起了“勿忘在莒”学习运动。蒋介石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想借着这个历史典故,鼓励台澎金马的“国军”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向莒人学习,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统一中国。

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勿忘在莒”四个大字,被镌刻在金门最高点的太武山的石壁上。还让“国防部”制发了“勿忘在莒”徽章。总之,蒋介石到台湾后,终生念念不忘“勿忘在莒”。他是把台湾当作“莒”,效法田单、齐襄王以小莒而成就“复国”之志。台湾的“勿忘在莒”之声直到蒋经国去世后方才消停下来。

两蒋时代的台湾歌曲中也贯穿着“勿忘在莒”精神。如反攻复国歌:“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乡亲。不能让俄寇欺侮,不能让血肉屈辱。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今天,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蒋介石的“勿忘在莒”,无疑会发现蒋介石终其一生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终其一生念念不忘的“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大业在“一个中国”的理念上,国共两党是认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台独”分子发起的看似可笑的“去蒋化”活动,其目的也就是挖掉蒋介石所坚持“一个中国”的“勿忘在莒”精神。

屡败屡战汉奸们,为啥不敢署名

有汉奸学者提议中日共管,令人可笑的是这次这汉奸学聪明了,没有敢署上自己的名字,见不得人,见不得阳光的东西。

相信网友们迟早会人肉出这汉奸的名字

屡败屡战九十九勿忘在莒

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山东与江苏交界的地方,是丝毫不逊色于齐鲁的中华古文化。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莒国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历史文献有多种记载。据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少昊为传说中居住在山东一带的古老部落首领,其后代一支在山东沿海一带建立莒部落方国,周武王十三年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郭沫若则认为莒是伯益后裔。所著中国史稿中说:“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氏族。

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沭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公元前686年夏,齐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奔莒避乱,次年鲁伐齐,小白回齐,是为齐桓公。此即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琊入海。今齐长城遗址仍高出地面近两米。前284年,燕将乐毅伐齐,攻克齐都临淄,齐缗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乐毅连克70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后燕军为田单火牛阵所破,襄王守莒而终于复国。

莒县由来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属琅琊郡,治在莒城。西汉时期,前201年高祖六年12月,置城阳郡。前179年帝二年置城阳国,都莒。东汉末年称莒县,治在莒城,属徐州部琅琊国。三国为魏地,属青州部城阳郡。晋先后属城阳郡、东莞郡,郡治莒县。南北朝时先后属青州东莞郡、莒州义塘郡。隋属琅琊郡。唐、五代初属河南道莒州,后属河南道密州。宋属密州。金元属莒州,州治莒县。明省县入州,属青州府。清称莒州,治在莒城,初承明治,中升直隶州,后为散州,先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后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

在朱成功处,有不少珍贵的历史典籍,爱好学习的张之瑜朱慈悲一头钻进了书库之中,看到莒国文化这里,朱慈悲张之瑜深深感动,原来榆园军战斗流血的地方还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己不知道真是愧对7000年的历史和伟大的先人。

在朱成功处张之瑜不是没用心观察,他体会到,这里的等级森严,愚忠思想非常严重,包括武大水和孟家成在内,都觉得上尊下卑是理所当然的。

张之瑜非常悲哀,因为他以明亡的历史推断,朱成功之后,再无英雄,这种奴化式的队伍,战斗力虽然一时强悍,但终究不能延续,领袖一死,队伍即散,他为此忧心忡忡。

但朱成功对张之瑜派出人殷勤伺候的同时,还秘密监视,张之瑜感到十分伤心,但张之瑜知道,这是除了李定国之外唯一的一只主力部队,南明自相残杀的教训已经太多,还是把自己的榆园军建设好,早点把榆园军的经验推广到这里来消除这愚忠统治的隐患吧。

张之瑜向朱成功要了一些珍贵典籍,朱成功虽然也是文武兼修,但是不像张之瑜如此看重这些书,张之瑜叫自己船上的人继续下南洋做贸易,而他与宫秀儿两个人改搭一艘补给船回到厦门,然后再搭货船回日照。

虽然船行艰苦,但是宫秀儿一直坚强地坚持,令朱慈悲非常感动,不知道对孩子有没有影响。从台湾到澎湖厦门是顺风顺水,宫秀儿的反应也小多了,朱慈悲一直用手拉住宫秀儿的手,这不是向大伙秀恩爱,这是用手给宫秀儿心灵和体温上的安慰和鼓励,据师叔傅青主介绍,有丈夫的抚摸,孕妇会减轻痛苦,产妇可增加力量,这是神奇的作用,是经过世世代代的人验证的有效办法。

船到厦门,朱慈悲觉得还是叫宫秀儿休息一阵,虽然他一直在给宫秀儿把脉,但是心里对自己也不是很自信,本来要是台湾安静,他都准备叫宫秀儿在台湾生下孩子再回来,可是在朱成功的眼里,他看到的是猜忌和怀疑,为了大明江山和明军的团结,他忍痛叫自己的妻子带孕在船上受颠簸,但愿朱成功不会叫他失望,把台湾这复兴基地建设好,为大明保留一块海外根基。

船到厦门,从船上下到陆地上,他们夫妻又体会了一下晕陆的感觉,因为身体习惯了船上的颠簸,到了陆地上反而又不习惯,于是朱慈悲又拉起了宫秀儿的手,两个人一起调整身体的各种节奏,从在波涛颠簸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可是令朱慈悲感到不舒服的是很多人对他们夫妻指指点点,像是在嗤笑两个化外夷蛮。

屡败屡战一百章潜入敌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