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68

分节阅读 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人。虽然郑一成没能把大青骡送给张之瑜,但是张之瑜知道后还是给了郑一成很多好处,因为他毕竟在关键时刻送来了情报,赢得个三天时间,所以张之瑜已经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船上装的是博山的陶瓷和张店的棉布,准备以商人的身份去东洋看看,因为张之瑜听师傅说过王直在倭国长崎之外有五个小岛福江、九合、奈留、若松,中通;看看能不能把那五个小岛拿过来。

去日本有两种走法:一种是沿海岸利用海洋吹向大陆的海风沿近海走朝鲜过对马海峡去倭国。

一种是从宁波舟山直接乘黑潮直奔倭国。

走沿岸比较安全,有事就靠岸修船补给,但是路程长船速慢。一般都是小船在走。

走大洋则比较快,从宁波过舟山,乘上黑潮,势若奔马,几昼夜就可以到达倭岛。

张之瑜带领着按照福船形制的大船,当然要练兵走近路,而且走舟山可以联络舟山义军,鲁王旧部,不知道张煌言他们恢复的如何。到了舟山海面才知道,鲁王旧部已经星散,只有一些渔民,正在他们失望的时候,他们来到舟山补充淡水时,有一个人要求搭船去倭国。

这个人和张之瑜同名,叫朱之瑜。

这个朱之瑜可是大名鼎鼎,和师祖孙奇逢一样,被尊称为征君。别号朱舜水。

300年后的中国,1950年6月27日,为期5周的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结业,蒋介石亲临典礼作了军官训练团毕业学员的任务的讲话,他要求学员以此训练为契机,把日本教官的负责、服从、服务、牺牲、创造、守法等日本民族精神带回到部队中去,以养成务实的风气;紧接着,蒋介石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学者朱舜水对日本民族精神的影响:“近代日本的国势强盛,本来得力于明治维新;但在明治维新以前,他已建立了一种民族精神,就是所谓武士道,因为有这种精神做基础,一到明治天皇接受西方的科学文化之后,国势立刻就强盛起来了。

但是他这种民族精神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这就要归功于我国学者朱舜水先生。朱氏名之瑜,为明末有数的大儒。其学以存诚居敬,躬行实践为主,与王学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宗旨相同。

他当时因为身膺亡国的痛苦,不愿做满清的顺民,于是潜赴日本,志存匡复。当时日本由德川幕政府执政,首相源光国一名德川光国知道朱氏为我国的大儒,亲往礼聘,奉之为师。

自1665年朱氏受聘之后,至1682年朱氏在日本病殁为止,前后16年之间,源光国邀集后学,虔心请教。朱氏嘉其诚笃,尽传所学。当时受教的少数优秀学者,挈取朱氏学说的基本精神,辗转施教,于是日本社会普遍感受其学说的熏陶,因而养成一种笃实践履的风气,蔚成日本当时一种强有力的新文化运动,实为明治维新的先驱”

朱舜水主张“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认为知识应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学,学是为了用,强调“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道,贵在践履”。在他看来,一种学说有无价值,就看它是否“有关于国家政治”,是否能变化于民风土俗”。

他认为,学术应有益于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经过讲学,朱舜水把他反对虚无、反对空谈、提倡务实的思想介绍给日本,给此时玄远空疏的日本学术界注入了一股讲究实学、倡导实践、注重实行、追求实功的清新之风。

水户学派就是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学派,而朱舜水是这一学派的开山鼻祖。水户学派提倡大义名分,尊王抑藩,尊王抑夷即拥护天皇驱逐洋人,这些思想都渊源于朱舜水。源光国在朱舜水的影响下,集国内贤良学士编纂大日本史,成为日本国民精神的指导,把尊王抑藩、忠君爱国的思想普遍输入国民意识之中,并逐渐演变成为德川末期王政复古、倒幕新政的思潮。

水户学派的尊王攘夷思想,逐步发展成为日本的统一运动,到1868年,明治下令“奉还版籍”;1871年又“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国家,实施维新体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治维新,为日本成为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通过考察朱舜水和明治维新的关系,我们就会看到,蒋介石所称朱舜水是明治维新的先驱是不无道理的。通常,人们在评价明治维新之时,往往注意日本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学习,忽视中国学者对日本明治维新所起的积极作用。

在这里,蒋介石从中国学者对日本民族精神的培育这一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对日本明治维新所产生的影响,称赞朱舜水是明治维新的先驱,从上述朱舜水和明治维新的关系的分析来看,是合乎实际的公允的评价。

蒋介石强调中国学者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其真实意图正如他给军官训练团学员所讲:“今天我国情势,恰好像从前日本一样,我们有很多学间,必须向日本教官请教了。这次军官训练团正式聘请日本教官来训练你们,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步源光国的先例,学得日本教官的基本精神,那就是不辜负开设本团的苦心了。”

没有任何资料记述张之瑜和朱之瑜交流了什么,但是我们在现有的学术主张上可以看出王余佑的北方实学和朱舜水的实学惊人地神似。可是王余佑的个人命运和学术影响结果和朱之瑜的结果大相径庭,中国和倭国的历史截然的开始巨大反差,一个沉沦,一个兴盛。

读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的历史老师曾经说,他经常读近代史气的跳起来,大骂,痛苦。

我又何尝不是同样的痛苦,本来我阅读到甲午战争时期,伊藤博文斥责李鸿章要变革,为何如此长时间不见进步,李鸿章诺诺地说中国的事不是你想像的那样。那时的悲愤就已经泪眼朦胧。

这样再有这300年前的公案,王余佑在中华大地辛苦辗转一生一无所获,默默而死;而朱之瑜的实学在日本却富国强兵,怎么能不令人拍案而起令人辗转难眠

文明与野蛮,是一对矛盾,是文明消灭野蛮吗非也,历史上往往灭亡文明的就是野蛮,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被野蛮所灭,为什么

我百思不得其解,常常在痛苦中彻夜不眠。

文明难道注定被野蛮所灭中华文明能否复兴难道冥冥中注定有轮回

为了思考这兴盛与衰亡的历史密码,我迅速地衰老。

睡不着就继续读书,我理解了崔永元为什么抑郁,为什么失眠,我也长时间陷入失眠的痛苦之中。

终于我想明白了,文明发展的极致就是奢糜腐化,繁文缛节。满清十三副甲马起兵,因为精兵简政,所以人民养的官僚极少,效率就高,上下一心的满八旗,为了掠夺财富,建功立业斗志昂扬;而腐朽的明王朝的庞大官僚机构贪污腐败,利益集团勾连,人民痛苦不堪压迫剥削,官民势如水火;所以尽管满清野蛮,但是清廉高效勇武进取战胜了腐败无能文弱保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