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44

分节阅读 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国,会员以百万称。由於坚持抗清武装斗争,「洪门」会党成为了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重要同盟军,孙中山、秋瑾、陶成章等辛亥革命党人曾先後加入「洪门」组织,孙中山先生甚至称「洪门」组织为「民族老革命党」。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在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一文中称:「天地会」是与马克思亲自创建领导的第一国际保持组织联系的唯一的中国革命团体。

据陈江介绍:在清廷的镇压下,部分洪门会党转向海外发展组织,并始终站在各国华商侨胞反抗新、老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前沿,因而引起早期西方殖民政权的仇视与重视。清朝乾隆皇帝为剿灭洪门会党,举东南数省之力搜寻洪门会史,虽累积了约数百万字的案牍文书,但仍感「终无确据」。一八二一年英属马六甲米勒博士发表了一个名为「三合会」的中国秘密组织一文,成为了十九世纪以来海内外学者研究「洪门学」的起点。陈江说:近二百年来,国内外「洪学」著作汗牛充栋。至今对洪门创自何时、何人、何地等「洪学」基础课题,竟有二十多种不同说法,且各立门户,言人人殊。如洪门创始人即有郑成功创会说、万云龙创会说、提喜和尚创会说等;创会地有闽、粤、台、川等;创会时间则有明末、清顺治间、康熙十三年、雍正甲寅年及乾隆二十六、三十二年等诸说。天地会史权威罗尔纲先生生前有「几经诠释,终苦不得其解」之憾,台湾学者陆宝千先生也曾感叹洪门起源之谜「恐永远无法解决了」。洪门起源诸谜传疑三百年,被学术界称为「洪学」研究史上的「歌德巴赫猜想」。

大明孽子探究洪门

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之际,江西省史学专家陈江历经数年努力,通过对诸本会簿的对勘校释与野外遗址遗迹的实地考证,以大量令人信服的文献、文物史证首次澄清洪门起源史谜,进而在武夷山西麓毗邻福建的江西省南城县洪门镇明益王藩府墓群遗址找到了天下「洪门」之根,「洪学」之源。

「上水下火」「木立斗世」

陈江在其专著「洪门」考源文中指出,大约一六四四年秋,居住于明建昌府首邑南城县的明益藩永宁王、罗川王等王族子弟与方以智、艾南英等抗清名士创建了反清复明的秘密团体。他们以明益王藩府墓地「洪门」为秘密组织名号,网罗会党,聚军抗清,而「洪门」则得名于明益藩墓城「红门」。陈江考证「红门」为明帝陵墓城正门的专称,如北京明十三陵的正门称「红门」,南京明孝陵的正门称「红券门」,安徽凤阳明祖陵的正门称「红门」。此外,陈江考证出洪门起源南城明益藩还有十六条史证,如:此外,陈江考证出洪门起源南城明益藩还有十六条史证,如:天地会簿称「洪门」会党「头上有水脚下有火」。如何解释此语玄机,从前无人破译。陈江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为皇族世系各拟二十字诗,子孙命双名,中一字以太祖谱名诗为序,下一字取五行偏旁以金、木、水、火、土循环为序。发现益藩抗清领袖永宁王朱由植、罗川王朱由木玄等父辈如郧西王朱常湖与侄辈如益末王朱慈炱,恰为「上水下火」行辈。

天地会簿记载洪门始祖万云龙字「慈光」或字「和满」。陈江考证後发现,颇具神话传说色彩的传奇人物「万云龙」,实际上是南城明益藩「常、由、慈、和」四辈中「慈」、「和」辈宗支抗清活动的折光缩影。

天地会簿屡载「过桥进大洪门朱家造就洪家过,不过此桥是外人」。洪门会规至今遗存「过桥」模拟仪式,而这一神秘的「桥情结」却始终无人知晓缘由。陈江经实地考察发现:自南城县进入洪门镇明益藩墓区,确实必经「太平」、「万年」二桥,而此二桥又确为益藩「朱家造就」。

天地会簿中有关「木杨城」攻防战的记载,是令「洪学」界困惑百年的谜团。陈江考证出南城明益藩聚军抗清後,曾与清军反复割据争夺建昌门户、入闽咽喉抚州。陈江根据音翙麮z解释「羊」、「杨」为混通字,「羊城」抚州即天地会簿记载时攻时守的「木杨城」。同时首次求证出,明遗民泰斗方以智清顺治年间变名「木立」,长期隐匿南城明益藩「洪门」墓城废寺,结盟抗清,而「木立斗世」即方以智。从而彻底解开了「洪学」聚讼百年不得正解的天地会簿「木立斗世」隐语等一系列谜团。

「建昌船屋」开启「洪门」

二零零零年六月,陈江、陈红在江西广昌县的一次田野调查中,首次发现了一座三十六间的「船型屋」陈说定名「建昌船屋」并着手研究。两年後,又在毗邻的南城、黎川二县发现了两座一百零八间的「船屋」。两年后,又在毗邻的南城、黎川二县发现了两座一百零八间的「船屋」。经考证,这些清代建昌船屋是洪门建筑文化的典型遗存,在诸本天地会簿中均有有关「大洪船」、「三十六间」、「百零八间」等记载。神秘船屋,成为开启「洪门」的又一把金钥匙。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商传曾专程赴南城洪门遗址考察,认定陈说即「洪门起源南城说」是迄今洪门起源诸说中「立论严谨、逻辑严密、证据最充分、最具说服力的新说」。「洪门起源江西说」,不但解决了「洪门」的起源问题,而且把明末清初的许多其他历史谜案也连带解决了。

日前,本报记者在江西南昌采访陈江时获悉:八月下旬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明史研讨会上,陈江、陈红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定南天花洪门祖帖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对陈说即「洪门起源於南城说」的具有盖棺定论意义的考证。

「天本花帖」盖棺定论据介绍,一九八○年冬,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天花乡长桥村民林银海拆卸祖屋时,在房檐内发现一个铁制方匣,内藏一件布质「洪门」花帖,后交有关文物管理部门收藏。该花帖长约四十四点三公分,宽约四十四点五公分。该花帖长约四十四点三公分,宽约四十四点五公分。用清中、晚期定南民间土产精制机织白棉布单面墨书绘成。用清中、晚期定南民间土产精制机织白棉布单面墨书绘成。虽因年岁久远,现布面泛黄,微见污渍,且折痕磨损,四缘已渐脆烂,但绘图基本清晰,字文完整可辨。虽因年岁久远,现布面泛黄,微见污渍,且折痕磨损,四缘已渐脆烂,但绘图基本清晰,字文完整可辨。陈江经与其他「洪门」会书花帖对勘,认为海内外存世诸本会书花帖中仅见,极具研究价值。陈江经与其他「洪门」会书花帖对勘,认为海内外存世诸本会书花帖中仅见,极具研究价值。其中「二板桥头重经过,天山一座满城中」正是「木杨城」自然、人文历史地理的真实背景。其中「二板桥头重经过,天山一座满城中」正是「木杨城」自然、人文历史地理的真实背景。「二板桥」即隐指南城县东、北二门直达「洪门」益藩墓区的「太平」、「万年」二桥;「天山」即隐指建昌府所在地南城县城中的益府王城「天一山」。

陈江认为,「洪门学」是一种有别于「道教」、「佛教」与「妈祖」之类民间信仰的研究课题,「洪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民间社团组织,创盟迄今已有三百六十年,据说在世界各地现有洪门弟子六千万之众。由于从「反清复明」到「太平天国」再到「民国革命」以及几遍世界各地的「天地会」山堂组织,「洪门」始终带有浓厚而神秘的江湖色彩,以至於今天一提起「洪门」,许多人就把它与「帮派」画上等号,甚至讳莫如深,不敢提及。作为一名从事「洪学」研究的学者,虽然更关心的是学术上的研究,不过,陈江认为加强对「洪门学」的历史研究,加大对「洪门」发源地遗址、遗迹的文物保护工作则是更加必要的。同时,将这些历史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因为长达三百多年,遍及赣、闽、粤、台及海外各地丰富的「洪门」源流史迹、文物遗存,是一种难得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在广泛开展寻根之旅、往来交流的过程中,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华人对祖国及中华民族之根的认同感必然增强,对于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组织洪门组织之优点是有纵横系统,如在职位名称上有龙头、坐堂、执堂、心腹、巡风到么满的纵列,又有“言谈”、“手势”等的横向系统。即使第一见面的洪门弟兄,一见手势动止,一闻“春典隐语”,一说“花亭结义”,则是兄弟也,即是生死之交,若原有仇恨也化为玉帛。这种纵横系统,言谈隐语、手势均是洪门博学之士所编造的,在世界上并无其他任何秘密组织所能望其项背。洪门组织对入会无资格限制,仅须有介绍人,加入后彼此以手足相待,所以虽是秘密组织,但发展迅速,由台湾延伸至中国内地及港澳。

忠义总堂「山」

o山主;或称“寨主”、“龙头”大爷。广东也有称“大排”“阿妈”。

o副山主;或称“副寨主”、“副龙头”大爷内八堂内八堂皆为“京官”

o香长;或称“圣堂”大爷、开香堂时的主香人,为客卿。有的地方称“白扇”。

o盟证;或称“中堂”大爷、开香堂时的盟誓人,为客卿。

o坐堂;或称“左相”大爷、总管山寨事务。

o陪堂;或称“右相”大爷、协助总管山寨事务。

o管堂;或称“总阁”大爷、负责人事升降赏罚。

o执堂;或称“尚书”大爷、负责人员组训工作。

o礼堂;或称“东阁”大爷、负责教育礼仪。

o刑堂;或称“西阁”大爷、执掌刑法。

o护印大爷o护剑大爷外八堂o心腹;“刑副”大爷、领军武将。

o圣贤;“圣贤”二爷、军师,负责谋画。

o恒侯;“当家”三爷、总管财务、粮饷。

o金凤;“金凤”四姐。

o管事;“管事”五爷、负责总务,又分承行、执行、红旗、蓝旗、黑旗。

o巡风;“花官”六爷、负责巡查,又分内巡风、外巡风、巡山、光口。

o银凤;“银凤”七姐。

o贤牌;“贤牌”八爷、登记功过,又分镇山、守山。

o江口;“江口”九爷、管理人员与升迁,又分检口、斜口、守口。

o么满;“么满”大爷、或称“辕门”,负责杂务的士兵,又分总么满、执法、辕门、大么、小么、大满、小满、铜章、铁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