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孤臣孽子 > 分节阅读 42

分节阅读 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告别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随着船老大一声生离死别的吆喝:“开船啦”,码头上跟着送行的几百健壮妇女们下顿时哭成一片,他们都是来送夫君去辽东的,并在沿途负责建设饮食住宿补给站,并准备第二批出海。悲凄中,木船升起风帆,拖着女人的目光、拖着沉重的牵挂,拖着船上人难舍的乡思,缓缓离开了码头,离开了昔日的家园一直向北驶去。船上的人是否想到,这一去将永远地告别这片养育世世代代的土地,他们将独自在对岸陌生的辽东大地上开始新的生活。

木船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北风中艰难行驶,舱内外的人们在寒冷、颠簸和摇摆中度过了两个日日夜夜。大船沿着长山岛、大小黑山岛、竹山岛、猴矶岛、高山岛、砣矶岛、大小钦岛、南北城隍岛,一直朝着辽东半岛南端缓慢的驶来。在陆地上住惯的人怎能经得起海浪无情拍打和摧残,人们纷纷晕船、呕吐;男人们内心在焦虑,狭小的船舱里充满了难闻的气味。饥饿、寒冷、惊恐交织在一起,充斥在木船的每个角落。

到旅顺口下船,这里人烟稀少,一片凋敝,海边到处是悬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适宜登岸的港湾,阎思源组织大家在港口向阳处山坡上伐木,打窑洞,搭窝棚,打渔,打猎,自给自足。船只补充了淡水,修补一下漏水的地方,然后就载着一些打猎的猎物和在海里钓的鱼和还有些伐下的木材返回登州。

大明孽子五十五章生息繁衍

从第一批上岸后短短十天的功夫,阎思源带领一千多人建起了五百个窝棚,给第二批一千三百多名妇女上岸做好了准备,这里背风向阳,比登州还要温暖一些,即使这样,两天的船上生活还是令一千多妇女狼狈不堪,有人晕船呕吐,有的贫血头晕,有的腰疼腿疼,幸亏带着医书,阎古古印刷了大量的傅青主女科、男科的医书,大家照方抓药,旅顺有一样东西是很补女人的,那就是乌贼鱼,。

钓乌贼鱼十分有趣,其最特别之处是不需要下鱼饵,且钓鱼的工具也特别简单:用一根三四寸长的一头开衩的小指头粗细柳木棍,在木棍一头系上10米左右钓鱼用的丝线;另一头根据不同方向装上四至六个大号鱼钩,而在圆木棍中间绑上一小块铅,以便能沉入水中。整个木棍除了鱼钩外,再涂满鱼鳞胶沾满鱼鳞,整个钓具就做成了。

钓乌贼鱼以在夜间灯光下作业为佳。钓鱼者只需将装有鱼钩、裹着鱼鳞的小木棍抛入海水中,并不时有节奏地将蚕丝钓线一拉一松,这时这“贼”就会上钩。这是因为乌贼的视觉和嗅觉都较差,再加上它贪吃的缘故,竟把一动一动不时闪着银光的小木棍,当作是送上门的小鱼来袭击了。于是,当乌贼将自己的软足错误地一搭上鱼钩时,钓鱼者就有沉甸甸的感觉,这时钓者须用力迅速地拉一下尼龙丝,借以让鱼钩能扒入乌贼软足。如果动作稍迟缓,它就会逃之夭夭。乌贼上钩后,它会拼命挣扎,此时,必须要尽快将它拉出水面,才不至于逃脱。而在乌贼被拉出水面时,它会使出浑身解数,向上喷射出几米高的墨汁,似喷泉一般。有时被钓上岸来时,还会留一手,冷不防喷你一身一脸的墨汁,让你成个“大花脸”,弄得你啼笑皆非,而当它将腹中的墨汁喷完后,还心有不甘地肚子仍一鼓一鼓的,“嘴”里发出“气呼气呼”的响声,一对大眼睛瞪得滚滚圆,仿佛像在发怒时的那副模样,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有点好笑。

乌贼在离开海水的一刻钟左右,便会断气身亡。因此,刚钓上来的活乌贼得及时剖杀后,去骨洗净,以清水煮熟,然后加调料佐食,其味鲜嫩可口;而一旦死后煮食,其鲜嫩味大打折扣,这恐怕是海边人能独享的口福一时夜间山前的海滩上灯火通明,大伙灶上煮的都是一股浓浓的海鲜味,女人们在美食的快乐中很快就忘记了不适和乡愁,高高兴兴投入了新的生活。

老铁山的生活还是很养人的,即使隆冬到来,海里鱼虾蟹蚌丰富,天上的海鸟众多,山上梅花鹿獐子狍子野猪马鹿狗熊等等野兽都不避人,阎思源把已婚男子编成八人一班,每人隔七天可以和妻子相聚一次,而三百多未婚男子已经出发寻找建设新的定居点,未婚女子们集体住到一起,十二人一班,已婚女子们和已婚男人一样八人编成一班,轮番相聚,不过这个编制是暂时的,很多夫妻都选择了自己新建窑洞,自己单独自立门户,这样的好处是很快窑洞就达到九百多,大大加快了移民进程,在一个月之内,一万人就都来到了旅顺,并暂时安置在沿海向阳的地方,等天气转暖再朝内陆。

老铁山上就有金矿,阎思源带着山东招远请来的金矿师傅,师傅当然也是倾向义军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其他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有金矿。

不过本地人虽然人少,但榆园军迁民规模太大,人太多,所以也免不了因为利益和这上万的移民产生矛盾,特别是一些投效旗人的汉人,总觉得这地方是他们的,所以慢慢时间长了,一些蛛丝马迹还是传到满清政府里,清朝官府也知道了些什么,为了限制义军,就开始鼓励招民垦荒,以对东北流民加以控制,颁布法令:招一百人迁到东北,文的授知县,武的授守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