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84

分节阅读 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子目夷急忙劝谏道,“过去齐桓公召集会盟,也有没来和迟到的先例。但是齐桓公从来没有因此责罚谁,这都是对于他人的一种体谅啊曹国君主虽然无礼,但是对于主公有什么损伤呢何必非要兵戎相见呢“

的确,要人心服口服,宋襄公还差得远。

但是宋襄公根本听不进去公子目夷的好言相告,命令公子荡发兵车三百乘包围曹国。而曹国这边派出僖负羁率兵抗衡。

如果宋襄公能打下曹国,倒也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可是这时候更囧的是,公子荡和僖负羁抗衡三个月,居然不分胜负。

装的和大哥一样,随便打人收拾人,原来你没那么厉害啊

纵观宋襄公的这次会盟,的确达到了损伤友谊、传播恶名的目的。

而这时候,郑文公率先朝拜楚国,并且还约定了齐、鲁、陈、蔡四国之君,和楚成王在齐国境内会盟。

您在发疯胡闹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开始真正的事业了。

宋襄公听说这个事情非常吃惊,而且心里暗自害怕。如果齐国和鲁国任何一个国家提出称霸,那都不是宋国能够抗衡的。

看看,心知肚明的,既然如此,何必强要出头实力不是还差得远吗

再者,由于自己的一时愤怒,公子荡率领宋国大军和僖负羁率领的曹国军队还在抗衡。

坑爹的,抗衡了仨月了

公子荡赢了还好说,如果输了呢宋国居然连小小的曹国都打不赢,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要在诸侯中称霸

宋襄公此刻冷静下来,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撤兵。

无论是为了什么,无论到了什么程度,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而曹国也害怕从此得罪了宋国,特别是宋襄公在会盟中暴露出来残暴的气质,的确让曹共公害怕。曹国不久派出了使者谢罪,曹国和宋国和好如初。

打仗不是目的,战争之后双方看清楚了自己的地位、角色,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自处,那是最重要的。

公子目夷就当前形势又劝谏了宋襄公,眼下楚国和各国会盟已经成功,而我国会盟虽然结果不甚理想,但是我们的目的想必天下诸侯已经知道了。既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楚国和宋国又不可能同时称霸,恐怕两国的纠纷将就此展开。

当然客观说,宋国根本不具备和楚国竞争的实力,公子目夷这样说,也是为了让宋襄公脚踏实地,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不要继续犯错误,以免受到楚国伤害。

但是宋襄公根本听不进去公子目夷的话。

对着糊涂人说明白话,恐怕受伤的永远是明白人。

宋襄公派公子荡出使楚国,携带重礼,希望和楚成王明年春天在鹿上之地会面。楚成王当然答应了公子荡,楚国实力在这摆着,难道还怕你宋国玩儿什么花招不成

公子荡回国之后,宋襄公说那这事儿还得跟齐国说一下。鹿上之地,那是齐国境内。于是宋襄公又派公子荡出使齐国,说明此事。毕竟宋襄公对齐孝公有恩,这点小事,当然齐孝公痛快答应了。

第二年春天正月,宋襄公先来到鹿上之地,修筑会盟之坛,二月初,齐孝公才来到鹿上之地。宋襄公心里总记着自己最大的恩惠就是扶立了齐孝公,不免面露得色,而齐孝公也特别恭敬,对宋襄公招待的特别周到。

又过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来到鹿上之地。

宋国、齐国和楚国,按照爵位顺序,当然是宋国是公爵在先,齐侯次之,楚成王虽然称王,但是不过是僭号,所以在最后,这是宋襄公的排序。等到了会盟那一天,宋襄公非常自然的站到了老大的位置,先执牛耳,可是楚成王心里非常不痛快。

什么意思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你宋襄公不就是意思我们楚王的王号是僭号吗就是僭号怎么的了,连周天子都没奈何,要你们宋国强出头

宋襄公在会盟中先拱手言道,我们宋国呢,多亏了祖宗给力,在周室被封为公爵。我准备修会盟之政,秋天八月的时候在鄙邑会盟。但是唯恐我们宋国人微言轻,所以想借重二位国君,倡议此事。寡人愿与二位结为兄弟之好。

这当然是客气话,面子话,意思就是我准备召集会盟了,你俩一起参加,咱们结为兄弟,把这事儿办一下,咋样

齐孝公和楚文王也是照方抓药,也客气的推辞一番。

过后宋襄公说那既然大家都不嫌弃我,咱们就此签名吧但是他这次送文件签名,又先给了楚成王。这下子齐孝公心里好不郁闷。

楚成王结果文件仔细一看,暗笑道,“这事儿您自己也能办了,何必找我们呢”

第二十一章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襄公举行鹿上之会,原是为了给将来召集诸侯打个底子,免得自己召集诸侯的时候,不来的不来,来晚的来晚。

可见宋襄公之勉强,召集不到诸侯,还得先开小会,拉拢人心,特别是借助齐国和楚国的威望。而齐桓公第一次聚会来者甚少,虽然生气,但是依旧听从了管仲的说法,不治罪于诸侯,用行动征服诸侯。所以齐桓公的霸主,实至名归。而宋襄公此举,不过是沽名钓誉。

宋襄公在会盟开始,由于排序问题,已经一举成功得罪了楚成王和齐孝公,还茫然不知呢,所以楚成王问他为何非要自己署名,宋襄公也就实话实说。

楚成王一听,原来是让我们当托儿来了,当下推辞说,那也得齐孝公先署名,齐国那威望多高呢齐孝公却坚持说,齐国对于楚国而言,那也是宇下之国,还得楚成王先署名,比较恰当。

楚成王得意洋洋署名之后,将笔递给了齐孝公,可是齐孝公还是坚持不签,而还说自己流离失所,能够回到齐国已经不错了,还能倡导什么吗岂不是为众人所笑

这当然是表面文章,其实是齐孝公从宋襄公种种举动已经看出来,宋襄公对楚国的巴结奉承,所以齐孝公坚决不肯在这份会盟文件上签字。可见齐桓公果然没看错自己的儿子,世子昭的确有骨气。

宋襄公和楚成王当然不知道齐孝公的心事,整个会盟在貌似热烈的气氛中闭幕。

楚成王回国之后,将会盟之事告诉了令尹子文,子文特别不解,既然宋襄公其人愚蠢又自大,为什么我们楚国要给他这个面子,在这份文件上签字呢

楚成王笑道,“中原各国一直认为我们楚国是蛮夷之国,还对我们有种种非议。所以无论他们怎么闹腾,对付我们楚国总是齐心合力。现在,有了宋襄公的私心,我岂不是可以正大光明的召集中原诸侯了”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原来楚成王有这样的野心。

子文说那也不对啊,您都跟人说好了要结盟,忽然变卦,中原诸侯一定会认为您没有信用,您如何服众呢

楚成王顿时一愣,要以信义服众,这事儿他还真是没想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