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83

分节阅读 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同意了高虎的建议。

于是高虎奉世子昭出奔宋国。

第十九章闭不上的临淄城

宋襄公不辞辛苦,召集四国,奉世子昭返回齐国。好在有国懿仲和高虎两位齐国元老大臣里应外合,顺应时事,易牙和竖刁一败涂地。既然齐国大事已定,宋襄公安心返回宋国。

没想到刚到宋国,行李还没拆开,有人报称,高虎保护着世子昭一同来到了宋国。

宋襄公不由得一愣,难道齐国又有变故

见面之后,高虎将齐国形势向宋襄公解说明白,虽然恶人已除,但是余恶未尽。眼下各路反对派都在齐国,单等着世子昭前去好动手呢

宋襄公恍然大悟,这都是四国军队回国太早的原因,看来这齐国国内的残余势力,如果没有军队保护,世子昭还真是羊入虎口。宋襄公当下表示,既然决定要做这件事情,那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请世子昭同志放心,宋国不会将兄弟国家齐国就这样置之不理,让齐国的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去。

宋襄公当即命令,大将公孙固点选车马,这次宋国单独发兵车四百乘,公子荡为先锋,华御事为后卫,自己亲自率领中军,护送世子昭再次进入齐国。

宋襄公为人果然实诚,为了世子昭,不辞辛劳。

而这当时只不过是齐桓公的一次嘱托罢了。

宋国军队去而复返,齐国守城军队一看,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高相国,立马开门。

宋国军队一来,几位公子又坐不住了。

没想到这世子昭这么大本事,居然能让宋襄公再次发兵,关系挺铁啊

公子商人说,我们还是趁着宋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的好。万一能够胜利,料那世子昭再不能回还;如果失败了,大家趁乱撒丫子跑啊如果等着宋襄公先动手,谁知道他这次有没有叫帮手倘若给四面围堵,那可大大不妙了。

于是这天夜里,宋国军队忙着安营扎寨,齐国公子联军大开城门,偷袭宋国军营。

先锋公子荡首当其冲,被齐国军队打个正着。

宋国军队只听先锋营寨呐喊的沸反盈天,知道齐国前来偷寨,于是大将公孙固、后卫华御事和老将高虎,纷纷带人来帮助。

而齐国军队开始就安着两个心思,打得赢最好,打不赢还得操心逃跑。在自己奋力拼杀的时候还得注意观察周围动向,可别自己杀的兴起,大势已去,耽误了逃跑的机会。

于是这一夜齐军与宋军直厮杀了一夜,谁也没休息。

毕竟齐军心思已乱,到天边方白,齐国败势已露。

公子元是个有心机的,眼看齐国兵败如山倒,心想这节骨眼上如果还回齐国,那是等着让世子昭收拾呢公子元收拾几个残兵败将,往卫国出奔去也。而公子潘和公子商人被宋军一路追赶,且战且退,居然没有趁乱逃跑的机会。这二位往临淄城内退去。

眼看公子潘和公子商人撤退就要成功,这时候发生了意外。

城门闭不上了

城门是古代都城最重要的建筑。

平日里,城门是维持城池正常生活秩序的保证,凭你什么人,只要到了闭城门的时候,那只能等明天。战时,一个好的城门,那就是无数人活命的法宝。任凭你再厉害,只要我们紧闭城门,高挂免战牌,你也得另想高招。

可是就在公子潘和公子商人要安全撤退的时候,临淄城门闭不上了。这绝对不是因为临淄城门是豆腐渣工程,实在是敌我双方血战激烈,根本没有关闭城门的机会。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崔夭驾驶战车,保护着世子昭长驱直入

随着宋军保护世子昭进入临淄城,各位公子的残余势力被一扫而空。上卿国懿仲召集百官,迎立世子昭,是为齐孝公。而这一年,就被定为是齐孝公元年。

齐桓公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闹剧,终于暂时落下帷幕。

齐桓公登基之后,非常感念崔夭的功劳,封崔夭为大夫,并且大出金帛,犒赏宋国军队。

这次宋襄公吸取了经验教训,没有立即返回宋国,而是在齐国停留了五日,等到局势稳定,然后才返回宋国。

谁知鲁僖公说话算话,听说宋襄公帮助世子昭,居然也发兵前来帮助公子无亏。看来他的消息还是比较滞后,公子无亏早在宋襄公第一次发兵就已经在齐宫遇难。鲁僖公发兵途中,听说了齐孝公即位的事情,只能是无功而返。

不过鲁僖公发兵的消息还是为齐孝公所知,所以从此齐国与鲁国嫌隙再生。看来信息传递还是很重要,如果早点知道公子无亏遇难的消息,鲁僖公也不必费力讨人嫌了。

而被抓住的公子商人和公子潘,为了保住自己性命,都不约而同的把发兵抗拒世子昭的过失推到已经逃跑的公子元身上。

反正公子元现在在卫国,他也不能回齐国来对质。就算他回来了,难道能问公子商人和公子潘,不是大家一起要抗拒世子昭的吗

那样只不过将个人犯罪行为上升为集体犯罪。公子元怕是没有这么傻吧

看来齐桓公这几个儿子人品真是不怎么样,没抓住就拼命造反,抓住了就推卸责任。

这其中一切原委国懿仲和高虎当然心知肚明。但是他们更加知道,齐国素日富庶强盛,但是经历了齐桓公去世之后的种种变乱,现在国内急需稳定的局势。所以国懿仲和高虎请齐孝公单治易牙与竖刁之罪,捕获齐党羽,余者不问。

毕竟公子元、公子潘和公子商人,都是齐孝公的兄弟。

齐孝公听从了这二位元老的意见,并且在这年秋天的八月,齐孝公将父亲齐桓公安葬在牛首岗之上。齐孝公连起大坟三座,将晏娥儿陪葬在旁,由于公子无亏和公子元的缘故,命令他们的母亲长卫姬和少卫姬也在旁陪葬。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这也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终于得到安葬的齐桓公,大概万万想不到,自己优柔寡断的立储事宜,最终将家人带到了如此惨烈的境地。就算管仲当日料想到,拜托给宋襄公,世子昭一定能够即位,恐怕也没想到会是如此结局吧

再说宋襄公顺利扶立了世子昭,自己也为自己的恩义所感动。人有的时候的确如此,自己做了好事,就算别人没有交口称赞,但是心里也会比较舒服,难免发出“我是这样一个高尚的人啊”的感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