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亲临东周 > 分节阅读 26

分节阅读 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屡试不爽。道德在实力面前看似不堪一击,却更深层次的最终决定世界发展的走向。

但是鲁国的尴尬现在等不到道德的深远支援。

自己的国君被羞辱,被暗害,如果鲁国真的不作任何反应,将来其它各国会如何看待,如何对待鲁国答案不提自明。

可是如果愤而一击,失败又是绝对的。那时候国破身亡,可算代价惨重。

弱者面对强者的欺凌,反应可谓艰难。

大夫申繻找到谋士施伯,问道,“我们能够与齐国一战吗”

其实这样的问话已经偷露了鲁国的尴尬,如此境遇,不问如何战胜,只问能否一战,可见心里没底。

施伯坦然答道,“这种暧昧的事情,怎么能让邻国知道呢如果我们与齐国一战,齐强我弱,到时候不能报仇雪恨,反而昭告天下。”

申繻不仅长叹一声,这样的结果他早就预想过了,只是不去与齐国一战,难道邻国就不知道这桩事情了吗哎呀我的主公阿,你找得是个什么败家媳妇啊

施伯对于此事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他提议,鲁国派出使者,追究鲁桓公车中中恶的真实情况,务必要求齐国交出杀人凶手彭生,告慰鲁国众多人民百姓,也是给列国一个说法,齐国毕竟理屈词穷,肯定会照办。

申繻不由得佩服施伯的见解,好一招避重就轻,既给了齐国面子,又能服众。至于冤死的鲁桓公,主公阿,你就早日安息吧,为你报仇雪恨的事情,恐怕得以后找机会了。

申繻将这个建议告诉庆父,于是派施伯起草国书。世子由于在丧中,不易发表意见,派大夫出名,派人出使齐国,投递国书。

齐襄公接到国书,展开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鲁国大臣申繻率领鲁国所有大臣拜下:我们主公鲁桓公为了您的婚事特地来齐国,不料居然不能返回。现在所有的人都在说车中缘故,我们实在耻于对其它诸侯言说此事。请您让彭生伏法赎罪。

齐襄公不由得面红耳赤。这封国书虽然丝毫没有提到自己与文姜的事情,但是含沙射影,居然在暗示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了此事。看来还是详情。不过看鲁国的意思,只要彭生一个人认罪伏法。

齐襄公想,那也只能这样了。

不然不足以平民愤。

齐襄公即刻命令召见彭生。

彭生听说齐襄公要召见自己,心情大好,这肯定是因为自己偷偷害死鲁桓公,要赏赐自己呢。彭生一路小跑,三步并作两步,拜见齐襄公。

不料齐襄公一见彭生破口大骂,“你个废物点心寡人名你好好照顾鲁桓公,为什么你不小心,让他在车中暴毙你的罪过还想推辞吗”齐襄公命令左右拿下彭生,立刻斩首。

彭生呆立无语,这是怎么了自己明明是奉命行事,如何现在主公这样对待自己等到左右来人将彭生牢牢捆住,他才恍然大悟,这是要杀人灭口不由得破口大骂,“好你个齐襄公,你自己和亲妹妹乱来,还杀害妹夫,现在让我顶罪,我死了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的我一定要取你的性命”

齐襄公立刻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听彭生的诅咒。可是彭生的声音依然在大殿之内久久回荡。

左右随从见此情景,不由得掩口而笑。

这桩事情一了,齐襄公立刻派人去洛邑与周王议定婚期,另外将鲁桓公的灵柩送回鲁国。或许是齐襄公害怕文姜回到鲁国被处死,或许只是想留下文姜陪伴左右。总之,文姜居然留在齐国,并没有跟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

鲁国大夫申繻应回鲁桓公灵柩,就在灵柩之前扶立世子同即位,是为鲁庄公。

回首鲁桓公的一生,他确实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人。为了调和郑厉公和宋庄公的矛盾,不辞辛苦,往返奔波多次。特别是遇到宋庄公这样卑鄙小人的极品,也极力忍耐,只为郑国与宋国能够和好如初。甚至为了帮助纪国这样的小国,也不惜与齐国一战。而最为人称道的是,鲁桓公做这一切,完全不掺杂私人利益,不为鲁国牟利。这就在诸侯之中难得一见了。但是鲁桓公的缺点是缺乏权谋,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当仁义道德的鲁桓公遇到了没有人伦的齐襄公,那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人都说好人不长命,那是因为善良的人从来不想着去害别人,同时将别人想得和自己一样为人处事。倘若善良的人能够多一些保护自己的能力,多一些警惕,将为整个世界带来更多的阳光。

鲁桓公的时代过去了。

鲁庄公率领申繻、颛孙生、公子溺、公子偃、曹沫一班文武大臣重整朝纲。鲁庄公的庶兄公子庆父、庶弟公子牙、娣弟季友均参与国政。

申繻向鲁庄公推荐施伯,鲁庄公拜施伯为上士。第二年改纪年为元年,这时候是周庄王四年。

鲁庄公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召集诸位大臣,不是为了鲁国,而是为了那个麻烦的邻国齐国。

鲁桓公是齐襄公迎娶王姬的主婚人,现在王姬还没过门,鲁桓公先死在了齐国。

可是这主婚之事,是周庄王专门安排给鲁桓公的。要想直接推掉,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鲁庄公提出了这个事情,一时之间,众位大臣居然都沉默寡言,冷场了。

还是施伯首先问鲁庄公,说我们国家有三大耻辱,您知道吗鲁庄公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施伯想说什么,但是也不完全明白,于是沉默着听施伯说下去。

施伯严肃的说,“先君虽然已经下葬,但是恶名在外,这是第一耻;君夫人留齐不归,因人议论,这是第二耻;齐国是我们的仇国,可是您居然在丧中为齐国主婚,如果您这么做了,那就是贻笑大方,如果您拒绝,便是忤逆周王,这是第三耻。”

鲁庄王的脸色凝重起来。

父亲就这么突然去世,而且还是被人害死,母亲又是一副那样的作风,而这一切都是拜该死的舅舅齐襄公所赐自己能怎么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根本就是个笑话

鲁庄公相信能提出问题的人,就是有想法的人。起码这一团乱麻之中,自己看不明白,可是施伯看明白了。于是鲁庄公请教施伯,应该如何处理。

施伯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几件事情处理好了,也会令鲁国在诸侯之中有一个好的风范。首先,先君鲁桓公的即位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那我们可以借主婚之机,请求为鲁桓公正名,这一个耻辱可以避免了。其次,君夫人滞留齐国,主公可以以礼仪迎接君夫人,一方面避免耻辱,另外也成就了主公的孝名。第三,可以将王姬的馆舍建立在郊外,命令大夫迎来送往,主公可以用正在守孝推辞。这样齐襄公与周庄王,我们两边都不得罪,主公也没有失去守孝的礼仪。

鲁庄公不由得感慨,怪不得申繻说你是智谋过腹,果然如此。于是鲁庄公听从施伯的建议,依计行事。

第五十三章鲁庄公在行动

鲁庄公听从施伯的计谋,准备解决这一团乱麻的尴尬事情。他派大夫颛孙生出使周朝,迎接王姬,同时请求周王赐下黻冕圭璧,也就是古代大夫以上地位诸侯一级的祭服,作为鲁国先君鲁桓公的荣耀。这当然不是说鲁国艰苦朴素到一定的程度,鲁庄公连老爸的祭服都得请求周王赐给,而是向周王要一种身份,一种父亲鲁桓公被体制内正式承认的身份。好比现在的公务员,有编制内正式的,也有编制外临时的。有了周王赐给的祭服,那鲁桓公就正式转正,成为编制内的诸侯。虽然这转正来的晚了点,鲁桓公是看不到了,但是也可以告慰他九泉之下的英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