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家事 > 分节阅读 23

分节阅读 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儿和六姑娘这么时时能见着面,天长日久的

可是六姑娘的年纪,实在是小了一点儿。

又林可猜不着喜凤这会儿心里琢磨什么,她在想,这鱼要是新鲜,就让厨房用来做个汤。这几天李老太太胃口不怎么好,要是汤做得好了,她兴许能多喝两口。她一走神,就只听见喜凤后半句话。

“一论起来,原来还都是亲戚呢。”

又林问:“谁和谁是亲戚”

喜凤替她把裙角提一提,怕被草叶树枝给勾破了,一面回答说:“从京城来的朱家的少爷啊,前天他上门来呢,原来他叔祖母是我们家奶奶的姨表姐,让他捎带了东西来。六姑娘,这么说起来,下次朱家的少爷见了你,还得称你一声姑姑呢。”

又林眼睛快变成蚊香眼了。

朱家的少爷好像是叫朱慕贤吧他怎么和自己家扯上亲戚关系了

这姑姑和姑娘,只差了一个字,可是自己的辈分陡然拔高了一辈。

好在这亲戚关系已经远得很,又没什么见面机会,称呼什么的也就无所谓了。

第三十七章 过年上

秋去冬来,过年的时候又林一家人都回了一趟本家。过年可以说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当然,也很折腾人。李家的祠堂已经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再干净,也掩盖不了祠堂空旷寒冷的事实。四奶奶一早有所预备,给她们姐弟都穿的十分低调厚实。所谓低调,是指没有象二房一样恨不得都让人知道他们家今年赚了大钱,父母孩子身上全是金光闪闪的。果然族老等族长也就是本家那位大伯主持过祭祀之后就开始训话了,大意还是让族人们不要忘本,不要奢靡浪费。这话说的是谁,不用指名道姓大家也都知道。

别看这位族长干瘦,可是嗓门却很宏亮,中气十足。又林要管他叫一声叔公,这位老爷子早年中了秀才之后,在举业上就再没有什么进益了,一肚子怀才不遇的酸气,平时可遇不上这种在众人面前露脸的机会,逮着了就说个没完,又林的脚早站麻了,左右换右脚,右脚换左脚。女人又不能进祠堂里去,院子里异常的冷。好不容易终于等他说过了瘾,又林觉得脸都冻木了。

好在这样的罪一年也只要受一次,咬牙忍忍就过去了。

四奶奶心疼得要死,一回到骡车上就张罗着给他们姐弟拿手炉,又从暖窠里把一直保温的茶壶拿出来,让他们快点喝些热水。

又林握了一把四手,四手比她的手还凉呢

“娘也暖暖。”又林把手炉塞到四奶奶手里。德林有样学样,也把手炉往四奶奶手上塞。

四奶奶笑着把一儿一女揽住。孩子懂事,当娘的心里就够暖了。

玉林没有来祭祖,家里人的说法是她身子不好来不了。

但是真实的原因又林知道。

玉林的名字没上族谱。

作为一个小孩子,尤其是还处在半懂事的年纪。又林没法儿去问爹娘为什么玉林没有记上族谱。是她娘的出身太不光彩了吗

曾有人说玉林的生母是个风尘女子,是李光沛替她赎的身。如果脱了贱籍的话。那也没什么不能写的,大不了在玉林生母上头写上妾某氏就可以了,或者记在四奶奶名下,很多人家都是这样做的。

还是说,四奶奶对玉林的存在其实心中有很深的芥蒂,所以从中阻挠这不大可能

也许爹娘自有她们的考量吧

过年这些天又林和周榭不用上课,段夫子提前给她们放了假。

四奶奶挽段夫子留下过年,被她婉拒了。不论古今,人们在过年的时候总有一种回家的情结。哪怕老家已经没有人了,只剩下两间空屋,那里仍然是根,是人们心心念念要回去的地方。

没了先生管束。又林和周榭都松了口气。尤其是又林。每天穿针眼儿做女红早就腻烦了。一开始特别静不下来心,渐渐的,她也习惯忍耐了。不管她怎么焦躁烦闷。活儿都是做的,而且不能敷衍了事。这在这件事情上又林找不到任何一个站在她这一边的人。从李老太太到她的爹娘,甚至连周榭都觉得姑娘家该当他会做针线活儿,哪有姑娘家不会做点儿针线的就是手拙的,也得能做个鞋面缝个钮子吧

正月里人们互相走动,串亲戚、拜年。小孩子们特别喜欢过年,过年的时候可以尽情的自由自在的玩耍。吃果子,穿新衣,放鞭炮,还有压岁钱可以领。又林收了一大把红包,各式的锞子、福钱、精致的小玩意儿收了满满一大兜子,她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都会认真把今天的收获盘点算好,分门别类一一收起。

“十七、十八”又林把最后一个银锞子数完:“今天收了十八个。”

小英对自家姑娘的财迷劲头早就习以为常了。再说,她小时候家里不宽裕,要不然也不会把她卖做丫鬟了。

自己手里有多少钱,当然要算个清楚,姑娘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的。

初六那天又林跟着四奶奶出门,先去了本家的大伯母她们那里,几家都打了个转,出来又去了七奶奶那儿。七爷李光新过年终于回来了,他当年想必是个十分风流倜傥的少年郎,现在微微发福,笑起来很和气。

“又林又长高了。”七爷很痛快的给了红包,又林收得心安理得。

七奶奶家还有旁的客人来拜年,大人们凑一起说话,孩子们在院子里放爆竹玩。

又林一眼就看到了朱慕贤这人已经半大不小了,却还算不上大人,站在一群小孩子里头显得有点尴尬,放爆竹抽陀螺这些他是肯定不愿意玩的。

这个年纪的少年少女们最是别扭,也最敏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孩子了,可是大人的世界他们还一知半解,无法参与进去。

青黄不接,半生不熟。

他也瞧见又林了。过年图个喜庆,又林穿着一件缎子绣花的小袄,小辫上的头绳打的是吉庆双鱼扣,看起来就显得十分伶俐可爱。

四奶奶在打扮女儿这件事情上是不遗余力的,也许天底下当娘的人都是一样。

“李姑娘你几时来的”

“刚到的。”

过年的时候大家经常会碰面,有时候一上午会碰到好几回当然是在不同的亲朋家里。

一想到上次喜凤说,这个朱慕贤还要喊她一声姑姑,又林心里就觉得特别古怪。

又别扭,又想笑。

不过和朱慕贤站一起,又林感觉到有点压迫感朱慕贤个子可真不矮,和又林平时见的那些人都不一样。朱慕贤从京城来的,北方的米面大概特别养人。相比起来,于江算是江南小镇,放眼望去,不止女子娇小玲珑,男子嘛嗯,也是象老爹一样,斯文秀气的偏多。

又林手里正好拿着半包炒糖豆,既然没什么话说,她礼貌性的问了一声:“你要不要吃糖吓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