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家事 > 分节阅读 22

分节阅读 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四奶奶奉送了一笔不薄的盘缠打发他们上路。又林没到大门口去,听小英说,陆家人雇了一辆大车,陆秀云母女俩可能是早上了车,一直没有露面。

终于送走了陆家人,不少人都松了口气。不过又林例外,陆家人一走,她就正式开始跟着段夫子上课了。

四奶奶和段夫子提了一句周家姑娘也想着跟着学的事情,段夫子并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跟四奶奶说,一个是怕教不过来,要是只教又林一个,自然全心全意。再有一个学生,那多少总得分去部分心力的。

四奶奶也知道这种情形,但是想到自己女儿的个性,就算一个先生整天整夜的盯着她,她也肯定有偷懒的办法。有个人伴着一起学,说不定倒比她一个人学要好些。再说,段夫子倒是个很负责任的人,绝没有听到能多收一份儿束修就立刻满口答应,而是对主家很尽责的把丑话说在前头了。

四奶奶既然不介意,段夫子当然也不会把送上门的差事往外推。她也得趁自己尚且年富力强的时候多挣些银钱养老,时间是宝贵的。既然同一段时间里头能同时教两个学生挣两份儿钱,为什么不同意呢

只不过段夫子还是谨慎的,说要先看看姑娘如何。如果是瘫泥糊不上墙的,那给钱也不能接,砸自己的招牌。

周大奶奶一早儿带了周榭过来了,因为还不到及笄之年,所以并没挽起头发,而是梳了辫子,扎着头绳。段夫子抬眼一瞧,看神情举止,倒是个很稳重的姑娘。

一边是求教心切,一边是顺水推舟,这学生也就收了下来。周榭有些不安,但更多的是期待。

她从小到大,除了有一次去邻镇的亲戚家,一次远门也没有出过。对外面的一切是什么样子,是既渴望,又有些隐约的惧怕的。段夫子听说待过许多地方,走南闯北的,见识广,有真材实料。周榭想,她的将来,大概也就和她的妈妈、伯母婶娘们一样,未出嫁时就一直待在自己家里,嫁了人之后就老老实实待在婆家,再也不会去别的地方。

能在现在多学到一些东西,多长一些见识,这机会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和又林挺投缘,虽然又林比她小,可是主意大,两人在一起总有许多话说,一点都不闷。周榭一想到以后每天至少大半天都和又林在一起,心里就止不住的欢喜。

出了屋门她就拉着又林的手说:“咱俩以后可也算是同窗了吧”

又林用力点头,笑着说:“算”

段夫子教导的方式确实和她们想的不一样。四奶奶按段夫子说的收拾出来两间屋子,屋里除了桌几之外,就是屋角放了一只鱼缸,里面养了两尾玲珑可爱的金鱼。头一天上课,两人心里都没底。段夫子也没有先给她们来个下马威立好规矩,而是十分和气地问她们平时都喜欢什么,做些什么。她语气温和,又很会说话,周榭虽然对先生还是敬畏有加,但是已经不象一开始拘束了,说自己喜欢做些针线,还喜欢看书写字。又林可不喜欢做针线,她喜欢在厨房鼓捣些吃食,书她当然也喜欢看。在这个社会里女子想出趟门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她了解外界的办法太少,读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

不过又林可没有因为段夫子和气就完全放下心防。

她上辈子见过的老师多了去了,笑面虎型的不是没见过。非常和气的跟你拉家常,问你有什么烦恼,耐心开解这种行为还有个别称,叫做思想工作。

段夫子初来乍到,既然想把学生教好,就得了解她们,然后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制订她的教学方案吧

所以又林回答一律很小心简单,反正她年纪在这儿放着,大可以倚小卖小,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回答是不是太过敷衍搪塞。

段夫子于是让她们铺开纸,研了墨各写了几个字。写完之后,段夫子把两人写的字都看了,微笑着说:“写得不错。”又特别指出来周榭的字写得更端整。这个又林是服气的,她耐心的确不太好,毛笔刚拿到手里的时候,特别不习惯。写的字是忽大忽小有粗有细简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经过练习,她现在起码写的大小均匀,也称得上工整了。

然后又让她做一点儿针线活,很简单,把一段细细的绢布拧成带子,再钉到布片上,做成一个纽绊。这个周榭做得也好,又林就差远了,光纫针就纫了好一会儿,拧成的带子粗细不匀,还没缝到布片上就已经散开了,不得不从头再来。

周榭已经尽量放慢速度等她了,又林出了一脑门的汗终于完成了,作品歪歪扭扭,一拉即散,不管是从美观还是从实用上来讲,这都是一件失败的次品。

段夫子又夸奖了周榭,并且安慰又林:“李姑娘年纪还小,针线女红倒是不用着急,慢慢来,总是会好的。虽然说将来未必一定得学会裁减缝纫量体裁衣,可是要做双鞋,做个荷包,绣个枕罩手绢什么的,总得会一些。”

周榭听得懂段夫子的意思,脸有点儿微微发红。

这会儿姑娘出嫁到婆家,是要给婆家送上针线活计的。比如心房里的枕罩,公婆的鞋,平辈的姑嫂妯娌送些小东西,按规矩逗的是新娘子亲手做。再手笨懒惰的姑娘,这也是不能省的,过场总得走一走。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请人代做了拿去分送,只是纸里包不住火,路遥知马力,手里没点真本事,早晚还是会漏馅的。

段夫子很和气地吩咐周榭可以先回去了,又林却得留下来,把刚才那活计再重复一次。

又林没办法,只能再从头开始,穿针引线。过了好一会儿,交出来的作品比刚才只能说稍好一些。

“比刚才那些好些了。”段夫子不紧不慢地说:“一开始做不好没关系,慢慢的做,总会好的。刚才扎着手了吧疼不疼”

又林摇头:“不疼。”

从这一天开始,又林的日子可逍遥不起来了。段夫子十分认真,把两个姑娘一视同仁,并不区别对待。从行走坐卧举手投足,一直教到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话,该怎么样行礼。夏天过得很快,前一天人们还在感叹暑热难耐,结果下了场雨,一夜之间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秋意。

又林两辈子的时间加起来,捻针引线的次数也没有这两个月里头多。一开始总是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手指更是不知被扎了多少下。

但是许多年后她想起这段经历来,不由自主的感喟那一段时间打磨了她的性子,也让她学会并习惯去忍耐。

要不然的话,也许后来的就一切都不一样了。

第36章 一字之差

关于陆秀云的事,又林只是后来模糊的听说,她没嫁人,自己开了个小铺子但是以陆家的家底来说,她开铺子的铺面、本钱是哪里来的,可都不好说。据胡妈妈她们隐晦的说法中透露的信息,她象是做了一个富商的外室。

无论如何,那都不关李家的事了。因为这件事同时牵扯到老太太、李光沛和四奶奶,所以家里上上下下闭口不提,仿佛世上就没有这么个人,也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件事一样。当然,下人们私底下会不会议论,这个可就管不住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顶风也能传十里。四奶奶再带又林去七奶奶家的时候,七奶奶迫不及待,让喜凤把又林赶紧领出去,急着问:“你们家那事儿,到底是怎么个说法真是你家那位的青梅竹马”

这要换个人问,四奶奶准保觉得对方是想看她的笑话,但七奶奶和她关系是不一样的。再说,四奶奶肚里有话,也憋了好些天了,没个人能说。

“就算是吧,表哥表妹好作亲。他们还小的时候,好像我婆婆也有点那个意思。”

七奶奶小声说:“我还当是她们胡说的呢,想不到还真是。”

“她们”

七奶奶撇了下嘴:“老五老六家的,整天游手好闲没得事儿做,就除了会嚼舌头。”看着四奶奶的神情,她有些纳闷:“你不好奇她们是怎么说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