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贼 > 分节阅读 233

分节阅读 23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甚好”董越满意地点点头。使者入营,董卓死亡的消息恐怕再难隐瞒,要的任务自是令诸将回去安抚好士卒。同时,董越为了表达对抗朝廷的决心,以及报复王允、吕布于长安大肆屠杀董卓宗人、亲信,传令抓捕营内并州男女千余人,尽数斩之。

而他本人,则和胡轸、董基封帐商议大事,“牛中郎此时多半业已收到消息,我打算亲自过河北上,与他商量对策”

董基称好,联合牛辅,反攻长安的胜算就更大了。

胡轸却是面有古怪,董越其人,不管领兵、手腕、做人,都是一流,和董卓很像,但他有一点比不上董卓,这也是他未来成就注定难及董卓的一点,即性格。

其性格过于宽和,没有狠劲儿,为将的时候这可能算不得什么,反而使上位者更加放心。然如今董卓一死,诸将并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了。更要命的是,他对外人很有手段,却对“自家人”不设防。

胡轸敢断言,董越一旦入河东,肯定会被牛辅所杀。

“董中郎,此行断不可去。”胡轸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劝一劝董越。他不是没想过巧借董越被牛辅杀死,军中无主,趁机自立。但他虽为董卓麾下有数大将,到底非其亲人,加之士卒忧虑董卓之死,董越再亡,士气必溃,争相奔逃,他纵有奇能,也无力回天。

“哦这是为何”董越、董基皆是一脸讶然的看向胡轸。

胡轸尽量以温和的语言解释道:“牛中郎为董公姻亲不假,可终究不属同姓,只需一纸休书,便能与董公撇清干系,中郎此去,实是自投罗网。”

董越不以为然道:“胡东郡多心了。王允老狗妄图自大,非仅诛董氏一族,而是欲尽诛凉州人,牛中郎亦在其列,他若不想坐以待毙,就当和我联手,怎会杀我”

胡轸见此,只得打开天窗说亮话:“王允老狗处心积虑,董公直系全部遭难,而今能合聚徒众、领袖群伦者,惟有中郎与牛中郎二人而已”

这话说得极为直白,连一介莽夫的董基都听懂了,何况董越,后者神情渐渐严肃起来。

最后,胡轸缓缓说道:“中郎与牛中郎,当以谁为呢”

“”董越顿时色变。是啊,他为董卓族侄,牛辅为董卓女婿,而且两人皆手掌重兵,各有拥护,那该以谁为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其中一人死了

“也许是我多虑了,不过非常之时,不得不谨慎对待,小心总无大错。”胡轸说到这里,一指董基,言道:“董校尉亦为董公族亲,派他为使,也能显出中郎的重视,不知中郎意下如何”

董越看向董基,后者没有半点迟疑,当即点头。说到底,牛辅虽然娶了董卓女儿,但在他眼里依然是外人,两者相争,他自然偏帮董越。

“一切就拜托你了。”董越拍了拍董基的肩膀,郑重道。

董基道:“事不宜迟,我今夜就过河”

“”

第三百六十九章 惊闻

董基过河的一个时辰前,来自长安的使者进入河东襄陵。他身负重任,自不能从董军治下穿行,他是由长安北上,连渡渭水、黄河、汾水,绕了大半圈才到达此地,可谓历尽辛苦。

他要找的人不是旁人,正是骠骑将军治下,主持河东军事的偏将军关羽。目的不外是以诏书命他牵制,甚至进攻河东牛辅部,这也是他为何前来找他,而不是去河东治所安邑找太守臧洪的原因,后者能够调动的兵力有限,找也是白找。

关羽今年三十有三,对于领兵之将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为年轻的年龄,不过他武艺绝伦,隐隐为西北第一,又掌兵多年,威仪甚重,加上身负奇相,寻常之人,无敢有与其对视者,以使者混迹京师多年,也不得不在他面前收起傲态,何况有求于人。

关羽手握诏书,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

董卓死了

这无疑将会是个震惊天下的消息。

不得不承认,关羽有些吃惊,不过也就仅仅是有些吃惊而已。

在关羽看来,董卓算不得什么人物,只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老匹夫,他时常面南感叹:京师无英杰之辈,遂使匹夫掌权,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无怪关羽看不起董卓,后者与盖军三次交锋,尽皆惨败收场,每每丧地退守,狼狈不堪,如此猥琐,怎能让心高气傲的关羽服气

关羽放下诏书,心道将军今年正欲征伐此獠,他好死不死居然在这个时候被杀可是话又说回来,若非骠骑将军一直无意勤王,这老匹夫也活不到今天。

使者见关羽面色有些古怪,以为对方不信,不由开口道:“关将军可是不信”

关羽缓缓摇了摇头,如今董卓死了,为长安文武所杀,对骠骑将军来说,这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

使者又道:“既然关将军相信,那敢问何时出兵”

关羽道:“天使在前,实不相瞒,骠骑将军去岁就已定下今年秋收南下勤王的方略,河北十余郡,都在为此筹备。”

使者先是一怔,也不知对方所言是真是假,不过董卓已经死了,关系不大。说道:“盖骠骑真忠良也。既有计划,更何迟疑,将军宜当率兵南下,进击牛辅。”

“这恐怕不行。”关羽一口拒绝。“本将为骠骑将军治下,没有得到骠骑将军的具体示下,暂时不能动兵。”

使者不悦道:“关将军虽为盖骠骑治下,亦为汉将,岂能不受天子诏”

“我亦知此理,奈何军法如山,不敢碰触。”

使者气得脸色青紫,冷冷地道:“关将军之意是要抗旨了”

关羽固然不惧使者,但也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以免流言加于骠骑,乃道:“事情虽急,不急一时半刻,不若这样,我派急使赴晋阳,三五日间便可收到回应。”

使者眼见关羽坚持,心知无力扭转,道一声关将军好自为之,甩袖而走。

董越使者董基渡黄河,星夜赶路,于次日天明抵达河东董卓势力的大本营猗氏。

自昨日收到消息,牛辅、杨定、李傕、郭汜等人连夜商议,即将天亮才回帐休息,闻董基至,不得不从床榻上爬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