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贼 > 分节阅读 168

分节阅读 1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盖俊管理麾下十数万人马的所有事宜。

荀彧沉默良久,抬遥望北方,他和袁绍志向不合,去邺城也是枉然。虽然他至今看不出盖俊的志向,但他却是自己心中目前为止最符合拯救社稷的人。

荀彧乃躬身道:“将军亲至邀请,岂敢不从”

盖俊笑而扶之,他自不会说出“吾之子房”这等无脑的话,也不认为招揽到荀彧,就可以马上收得大批青史垂名的颍川贤才,他没有袁绍那么大的影响力,曹操也是按照荀彧规划,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才使颍川俊杰归心。

宗族自有四兄荀谌接应,荀彧离开大队,随盖俊而走,其很快进入角色,坐在马车上便开始向盖俊进言,“将军幼有盛名,孝勇闻于天下,弱冠出仕,在朝,则名士倾心;在边,则羌胡拜服。中平黄巾卒起,将军奋勇争先,数斩贼帅,功高封,旋师西北,所在皆平,威震天下。”

“将军据龙潜之地,控带云朔戎狄,英才毕集,带甲百万,今董卓乱政,世道纷乱,苍生所望者,将军与袁氏耳。二袁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兄弟尚不相容,能容天下事乎依彧之见,天下走势,惟在将军。”所谓龙潜之地,是指太原郡晋阳,并州刺史部治所。昔年汉文帝八岁为代王,二十四岁才登基,龙潜晋阳十六载。

盖俊说道:“未知前路也。”

荀彧道:“将军欲所施展,则必扫司、凉。董卓废立、韩遂叛逆,此等国贼,破之不难。”

盖俊似笑非笑道:“二人各拥兵十数万,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岂能卒除”

“不然。古往今来,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无过董卓。将军高举义旗,跨河而南,克复雒阳,自抵函、桃,会河东之众,勤王长安,枭董卓,抚三辅,鼓行而西,韩遂小丑,抗拒即亡,传书河西,四郡必安。届时拥三州之地,立不败之基,缮宫室,纳贤才,复威信,不出数年,天下可传檄而定也。”函即函谷关,桃即桃林塞,皆在河南尹雒阳与京兆尹长安之间的弘农郡。河西四郡则是凉州黄河以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盖俊家乡。

天下事绝不会像荀彧说得这么容易,他只是给出一个宏伟的战略蓝图,即先除董卓,拥戴天子,再平韩遂,成强秦之势,而后东出旋门关虎牢关,奉国家以征天下。

可以说这是目前盖俊最佳战略路线,没有之一。

问题是,他对是否勤王抱有疑虑。

挟天子优势当然很多,比如收揽人心,天下才士皆愿效命,走到哪都有人拥护,比如能够插手诸侯尚未形成绝对统治的地区,收买势力较小的割据者,无往不利。比如师出有名,以大义压之,震慑宵小

但它的缺点也不少,天子就是天下之主,有事经过他否经过,则其名正言顺收权,不经,则遭到世人斥骂。而且在外征战,还要提防政变,董卓自入京后,阴谋就一直笼罩在头上,最后千提防万提防,还是被骗入宫中,照头一刀。除非效法曹操,几十年都不进宫,可是曹操一生也没少经历政变,把三辅旧勋杀得元气大伤才消停。

更让盖俊顾忌的是,他的老子盖勋、老师马日磾堪称铁杆保汉派。自他东入冀州,盖勋是三天一小书,五天一长信,使者不断,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欺骗自己讨董,至今两年,雷声大雨点小,如今更是跑到冀州争权夺利,甚至说出敦煌盖氏没有他这个人。

盖俊心里非常郁闷,心道我可是你唯一的儿子,把我踢出门,你不是绝后了吗。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大的火气,至于吗,消消停停和阿母过美满小日子多好

盖俊若入主长安,必要重用二人,这是1un理,说不得二老胳膊肘向外拐。

而且,在打不打董卓的问题上,他也是顾虑重重,他既想趁着马镫尚未被人现,一战解决董卓,顺势扫平韩馥,整合关西,又怕打之不死,董卓转为死守,到时他有多少人也不够填。

何况,历史上董卓好像就死于今、明两年,自己究竟有没有必要改变历史他同时又担心由于自己的存在,使得历史本来的轨道生扭曲,董卓未必会与历史一样结局

盖俊脑海里纠缠着无数的疑问,这是熟知此段历史的人所独有,旁人无法理解。

贾诩虽然理解不了,却能猜透他复杂的心思。这就是其人可怕之处,就像你肚子里的蛔虫,透视你的思维,揣摩你的心理,然后认为合适就说,不合适就装聋作哑。

“下官倒是与荀司马有些不同的见解”

第二百八十二章 财富

“下官倒是与荀司马有些不同的见解”贾诩斜倚车厢,整个身体缩进宽大的绣袍,由于其眼眸狭长,看上去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加之脸容僵硬,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患有不寐之症。

盖俊早就习惯了他的模样,荀彧则不太适应,见他另有见解,遂抱拳道:“还请贾长史不吝赐教。”

“不是什么赐教,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我互补”贾诩才和荀彧相处不久,虽然心里早就通过对方言谈举止断定他是一个胸怀大度之人,但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没错,开始给荀彧灌迷魂汤,争取使对方不致对自己生出恶感。

说实话,这种性格非常讨人厌,看得盖俊苦笑不止,不愧是明哲保身贾文和、低调做人贾文和

贾诩长篇话完,转入正题道:“我与董卓同乡也,素知其人,他长于湟中,颇染胡风,性格狼戾,暴虐不仁,治兵亦以狠厉著称,士卒惧甚于敬,大抵如是。往时或无不可,然其今年已六十余,垂垂老矣,又无长子,将士忧虑,两次惨败孙文台便是证明。”

“经此打击,董卓丧志,必走长安,凭险据守。袁术、孙坚虽然得志,亦无能为也。”

“凉州人素来以力为雄,犹如苍狼,董卓既老,诸将未尝不思之。董卓欲保其位,除以杀戮为手段外别无他法,长此以往,诸将离心,董卓虽资强兵,实孤家寡人耳。一二年间,其必死于亲信之手,以乱终。”

贾诩最后总结道:“我若缓图之,则董军内部自相残杀,急图之,则凉州诸将相结自保。将军不可不思。”

贾诩一番分析丝丝入扣,合情合理,荀彧神色肃然,难怪盖俊授予他骠骑将军府长史一职,权倾北疆,其确有过人之能。

盖俊目瞪口呆的看着贾诩,后者把握人心之能堪称登峰造极,将董卓及董军将士的心理乃至他们未来的心理变化料得通透,盖俊知道历史正是像贾诩所言,一般无二。不愧是大智若妖的三国顶级谋士。

盖俊看看荀彧,又再看看贾诩,两人一个善于宏观战略,避免走弯路,一个擅长洞悉人心,知己亦知彼,得此二人,辅以强兵,天下更有何忧

贾诩料事如神,大谷关前一战,董卓心底最后一丝雄心壮志被孙坚打得飞灰湮灭。不过他没有在惨败的第一时间撤回关中,他当然不是为了在雒阳城下再和孙坚比划比划,孙坚现今风头正盛,谁挡在他面前也免不了一个败字,董卓甚至怀疑骠骑将军盖俊恐怕也不行。他是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必须亲口说出来不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