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163

分节阅读 16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帆船的采购,又涉及到木料、帆布、油漆、桐油、麻绳、铁钉、仪器、铁锚等等各种子门类。

可以说,造船业的发展,并不仅仅造船厂本身的事情,而是能够极大的促进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么多材料中,光是对于帆布的需求,就会形成10万两银子的订单。需知道,17世纪的帆船,根据风帆材料不同,分为硬帆船、软帆船。硬帆船用竹席、草席作为船帆,中国的古代帆船一般以硬帆为主,特点是能八面来风,任何风向都容易航行。

欧洲采用软帆船,用帆布作为船帆,co纵起来更灵活,在战斗、远航方面,也更具备优势。这年代的帆布,一般都采用厚实的棉布。

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经常采购大明的帆布,采购量有时候,非常的惊人,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棉布价格便宜。很适宜作为廉价的风帆材料。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进口中国的棉布,风帆材料是主要用途,民用的穿衣需求,反而摆在次要的地位。

天津的造船,这次主要仿制欧式软帆船为主,并不采用大明传统的硬帆船。硬帆船和软帆船之间的竞争中,或许有一些优势。仅满足于东亚称霸,自然硬帆船就够了,但是要发展世界xg的海军,将战舰驶往非洲、欧洲、印度、美洲、澳洲,发展软帆船是必须的。

大规模投资造船,需求数十万匹的棉布作为风帆之外。对于木材的需求,也是非常的庞大的。原始森林里面的百年树龄的巨树,是制造帆船的上佳原料。

一艘小型帆船。也需要消耗十几根大型木材。而若是制造一些超大型的战列舰,恐怕会耗费百根上号的木材。

一艘战船的造成,少则砍伐十多亩林木,多则要秃掉几平方公里的树林。而且,这些木材不是砍伐好了,就能够立即用来造船,而是需要放在空地上晾晒个几年时间,才可以用来造船。

为什么要将木材晾晒几年,古代的木匠仅知道如果不晒的话,可能木材有可能会生根发芽。船体会出现变形、渗漏。

肖图白更清晰的了解。因为木材被砍伐后,里面可能会存下一些活着的植物细胞。这些植物细胞没有死透之前,木材还有可能会生根发芽。要是造好的船,用这些细胞没有死透的木材。会很危险的。说不准。植物在海上就继续生长发育,造成了原本很密实的船体,渗漏、断裂。从而造成了不幸的事故。

造船需要的木材,在辽东、朝鲜、ri本等地采购一部分,天津、山东等地,也采购一部分。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们,虽然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人口数量稀少,造成原始森林,是比后世要密集的多。直隶、山东等地,也存在不少的适合看砍伐的木材。

而辽东那边,更是大片大片的森林。

可以说,关外的山林中,老虎、狗熊之类的大型野生动物,数量都有可能超过当地的人类数量。

造船行业需要木材,会刺激底层的人们,上山去伐木。一根上好的木材,少则十多两银子,贵则几十两。底层的劳动者,砍伐一根适合造船的木材,全家老少一年的生活费,便有了着落。

可以说,抛出了造船订单,对于这个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正面的刺激,一年内至少解决上万人的生计问题。

至于破坏森林植被,环保问题的,肖图白只能打哈欠,全国大多数底层百姓,都快穷死了,谁还顾得上这个问题。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将来经济、生产力发展起来了,可以再搞环保嘛

世界工业国家的发展史,皆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伦敦成为整天笼罩在烟雾中的雾都,空气质量之差,恐怕是空前绝后的。

欧洲人更是污染了整个地中海,各种化学物质、污水,疯狂向地中海倾斜,让地中海成为了一片死海。

想要不牺牲环境,去搞工业、搞经济这是天方夜谭就和不想劳动,整天做白ri梦,指望以后能不劳而获,成为富翁一般的天真。

就连后世,人们为了追求粮食产量,于是,不断的挑选高产作物,令味道好吃,却低产的很多粮食作物,开始逐渐被淘汰了。甚至,中国本土,口感更好处的一些名猪也纷纷绝种了,因为,这些味道好的猪肉,被产量高的欧洲白猪肉给取代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追求吃肉,对于肉的产量要求非常高,于是,本土的猪产量低,不够国人消费,于是纷纷引进了欧洲那些产量高、出栏快的白猪种。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的养猪场基本都是白猪。不少好吃之辈,开始挑剔了,觉得市场简直太荒谬了,让这种难吃的肉,将好吃的肉给淘汰掉了。

这其实,也是很简单的等价交换原料要获得了高产量,失去了口感和美味。

天津展开造船盛宴,江南的棉纺作坊,却是波澜四起。

南直隶的政治风气向来浓郁。

江南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向来喜欢参与政治,各种结社运动非常普遍。

晚明江南的结社,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和文人勾结,互相捆绑利益的一种方式。比如,大地主、大商人,赞助文人金钱,文人利用商人、地主给自己的政治献金,去结社,去结交更多的文人,形成自己的人脉。有的文人,虽无一官半职,但是却能co纵科举,co纵朝廷,拥有巨大的能量。

而由于文人想要经营人脉,需要巨大的资金。否则,他不事生产,整天在结交才子、官员、名ji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靠着江南热衷投机的地主、商人们的赞助。由于,这些地主,商人们的资金赞助,也迫使很多的文人与他们利益捆绑,不得不在政治上,为这些大地主、大商人们说话。

比如,朝廷每次向富人征税,大多数文官们,并不为朝廷利益和百姓利益着想,而是一个个正气凛然的叫喊什么不能“与民争利”之类的废话。

谁是民还不是那些富人

既然,大多数文官集团,是为富人说话的。各种宽待富人的政策,一个个制定出来。甚至,原本是抗税、抗法的违法行为,在文人们艺术加工下,那些为抗税抗法的富人、文人们,似乎成为了英雄一般。

富人们抗税、抗法成功了,得到了朝廷文官给他们背书,于是他们很多法定的税务直接不交了。

明朝末年,从富人身上的征税越来越少,从穷人身上征税越来越多,终于迫使底层的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对于南方这些棉纺行业的巨商而言,对于天津棉纺业异军突起,恨的牙痒痒

“jin臣肖图白,简直太坏了他一个官员,不去当官,整天与民争利这像什么话”齐氏织造的少东家齐橙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