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224

分节阅读 2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右路军,由麻贵、黄来福统帅,领明军一万四千人,进军泗川。

中路军,统帅高策,率明军一万一千人,进军顺天。

战略布局中,左路大军进攻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等部。右、中路军向南挺进,东援庆州,西扼全罗,再令朝军都元帅权率朝鲜军一万余人增援高策,以阻止小西行长部支援加藤清正。达到迷惑敌人地目的后,最后三路大军皆在庆州会师。

议遂定。

最后邢

道:“今方略己定,尔等诸将需得拣选精壮,喂养习诸将,杀贼报国,就在今时”

众将都是轰然应命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这天地汉城己是大雪纷飞,天气酷寒,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大军决定在这日出击。

早在前些时间,明军密使李大谏便私下与小西行长暗通款曲,希望小西行长假装抽不开身。小西行长向与加藤清正生怨,岂肯放过这借刀杀人的良机自然求之不得。此外,明军又派死士黄庆赐前往西生浦加藤清正处,诈言议和,使其放松警惕。

而同时间里,明军则是集结重兵,准备出击,眼下时机己经成熟了。

这天里汉城全城戒严,而数万明朝大军,则在城下集合,总督邢陪,还有朝鲜国王李等人,亲往送行,汉城百姓,更是倾城而出,手持香烛为大军祈祷,祝愿旗开得胜。

大军浩浩荡荡过江而过,过江时,统领全军的杨镐见己方兵强马壮,将佐以下壮气可掬,不时豪气大发,在马上口占四绝诗句一首:“长子帅师吾岂敢,误承兵柄付书生。南山大河行军令,龙虎雄才聚柳营”

众将都是大声叫好,只有黄来福暗暗摇头,这些文官们,将打仗作旅游啊,还吟风弄月的。

此后,每过数十里,杨镐都是吟诗一首,让黄来福叫苦不迭。

几日后,大军到达忠州后分兵,按原先计划,一路攻庆州,一路攻泗川,一路攻顺天。

很快,麻贵与黄来福,便率军攻入无人防守的全州。次日,南原光复,兵指泗川。不过两座大城都几乎被夷为平地。城内尸如山积,片瓦不存,日军撤退时,杀光了城内所有的朝鲜人。

而另一路明军,很快也攻占了庆州,并击败了日军前来的增援部队,余者慌乱收缩兵力,退守蔚山倭城自保。

面对明军与朝军的数路进攻,日军分不清明军的主攻方向,乱成一团,互相拼命呼叫增援。

一直到了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另两路大军突然改变方向,与杨镐的左路军一起,在距离蔚山不到百里的庆州会师,大明方向的意图终于完全揭开。

而此时大明与朝鲜的联军在庆州总共有五万余人。日军在蔚山之地约有兵力二万人。

眼下在蔚山的主将是加藤清正,早在十一月中明军出兵来,加藤清正就知道他们不会放过自己的蔚山之地,因此这些时间内,他更是加紧修筑城防。

第一次朝鲜战争后,日军在朝鲜沿海修建了许多坚固的堡垒,统统称之为“倭城”。这些倭城都是以巨石为垒,依山而建,坚固无比。这些倭城密密麻麻,布满了朝鲜半岛的南部沿海,主倭城有驻兵五千人,支倭城有驻兵两千人。

加藤清正驻防的蔚山同样是依山傍水,坚固无比,他仍闲不足,又在离蔚山约两里外,太和江边一座约五十米高一个叫岛山的小山上修建倭城,名为岛山城。

该城是以城中将领居住的内城为中心,内城高十五米,周长两里多,城墙全以大石条砌成。城最外端也围起一道土墙,以保卫石墙之外的设。这还不够,石墙之后,又竖起十余座箭塔,严阵以待。

由于时间紧迫,在岛山城的修建中,蔚山的全体日军一起上阵,上至武士足轻,下至民夫苦役,都在拼命的劳作中。

眼下天气己是非常的酷寒,加之工程浩大,又加上缺粮,许多日本来的民夫都是饿倒累倒冻伤,为了节省粮食,一些管事便将那些已不堪使用的民夫赶到城外,任其自生自灭。

最后岛山城终于在明军进攻之前完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岛山城东与蔚山城相连,从水路沿太和江可通西生浦倭城,经彦阳或西生浦又可以到达釜山。

有了这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加藤清正内心会安慰了些。

兵贵神速,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午,大明与朝鲜联军五万余人,从庆州浩浩荡荡来到蔚山城下。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蔚山之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二十三日清晨,游击摆寨率步兵一千人为先锋,率先突袭蔚山城,参将杨登山率精骑三千为后援。守城日军见明军人少,纷纷出城迎战,并将明军击退,不料追击途中,杨登山领骑兵杀出,日军大败,就阵被斩首二百三十四级。

余者日军丢弃枪刀,奔命溃散,他们不敢回蔚山,往岛山倭城撤退,随后明军占领蔚山城,城内倭人大半被歼,余者同样逃亡岛山。

明军首战告捷

正文 第232章 竖儒

更新时间:20091115 14:32:30 本章字数:5160

二日上午,大明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岛山倭城下,源人马,将倭城下的平川挤泄不通。

看着城外旌旗如云,尽是密密麻麻的大明与朝鲜士兵,骑兵,步兵,车兵连绵不断。看得城内的日军个个都是心惊胆战,他们别无他法,只好严加防守。

在离岛山倭城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丘上,杨镐、麻贵、黄来福、高策、李如梅,还有朝鲜都元帅权栗等人,都是策马立在山丘上,仔细仰望那个巨大的岛山城。

黄来福神情凝重,眼前的岛山城地势险峻,整个倭城建在山的最高处,内城高达十余米。依借地形,外面还用石块石条砌了一个两里多长的大围墙,不但如此,石墙外面更有数道土墙及箭塔,可说是易守难攻。

依黄来福对倭城的了解,这种依山而建的日本倭城,攻方大多无法展开兵力,就算攻入城内。那内中弯弯曲曲修建的回廊,同样使敌军无法展开兵力,发挥人力优势。

单靠硬攻,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倭城,连大炮也无法发挥优势,更不用说由于兵贵神速,路上又是雨雪交加的,沉重的大炮运送非常不便,使明军的大炮大多留在了庆州。眼下军中只有一些轻型的灭虏炮和虎蹲炮,就更不好打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