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754

分节阅读 7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口气没提上来,两眼差点翻白。之前日本长州藩刺杀南蛮两名通事。南蛮就起了大队水师,正奔日本去问罪。看南蛮报上消息说,不把日本德川幕府搞下台。不把长州藩连根拔起,怎么也难消南蛮一国之气。

现在好了,大清这边捅出的篓子已破了天,先不说天庙医院和商馆被砸无数,北京东城英慈院死了十多南蛮大夫,本已让她极为忧心,又多出来一百七十六人,还有使臣,就算圣道爷还无意出兵,也难以违逆一国人心。

大清要亡国了么要因自己翻搅起这一股人心大潮而倾覆了

茹喜仰头就瘫在软塌上。惊得太监宫女们又是掐人中,又是捏手足,弄了半天才让她回过神来。

“杀那些个暴民,就是想亡我大清啊,杀塘沽的官,勿论军政。从同知到守备,杀”

茹喜再高举镇魂宝物,事到如今,就只有先下手为强,把姿态摆出来。

“唤庆复来,赶紧的让他去见陈大人,说什么条款我们都允了”

冷静下来,茹喜就想到了最重要的事。

下方跪拜的军机们相对无语,心说什么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就是啊

“本以为那妖婆能有点起码的理智,知道麻杆打狼两头怕,可没想到”

未央宫肆草堂,李肆面对前来紧急请谕的薛雪、陈万策、谢承泽和萧胜等人,话语既有讥讽,又有沉重。

对君臣来说,北方大乱的消息有好有坏,好的是茹喜待国器如玩物,不知死活地翻搅起民心,现在形势已失去控制,为了不让满清江山倾覆于这汹汹民意中,茹喜必定会向英华五体投地,任由处置,断根行动该再无障碍。坏的是英华在这场乱子中也损失严重,尤其是死了不少人,英华国中也将再度掀起反清高潮,要求马上北伐的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打也不是不行,以伏波军为先导,自塘沽直入北京,再从淮北、陕西以及苏里雅苏台各遣一军,三面进击。满清正如沸锅之势,我军北上,即便不是一呼百应,城城纳降,也能势如破竹。因此不必动精锐之师,三五万红衣加倍数义勇,再纠合苏里雅苏台蒙古诸部,足矣”

见李肆目望虚空,显是在计较着利害,萧胜略有些激动地提了意见。

正在调理一国架构的薛雪率先反对:“伐清重在政治经济,而非军事。这两面现在火候还有不足,就此拿下北方,会有太多问题。”

谢承泽脸上还浮着悲戚之色,塘沽领事是通事馆新生代翘楚,就此殉难,通事馆的损失难以弥补,他也摇头道:“看满清这乱子,就知太多北人还蒙昧不明,对我英华满腔怒火,否则也不至于闹到那妖婆都难收拾的地步。此时北伐,真的是火上浇油,杀戮太重的话,又要牵动国中墨儒仁党起来跳腾。”

萧胜哼了一声:“之前北人自乱,讨伐朝廷压迫北人太甚的是他们,现在叫嚣北伐的也是他们。将来北人伤亡多了,要跳出来闹的还是他们,这闲话生意真是好作啊。”

史贻直嗯咳道:“我英华倡中庸,总得有人唱反调。让大家绷着一根弦,行事不至于太偏执嘛。”

他看向陈万策:“陈相是何意见”

陈万策微微一笑,朗声道:“在下领国中俊杰谋划北事,首论即为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现在北方之势,大家看起来乱,可在下看来。却是泾渭分明。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留不得,哪些人要诛心革面,再清楚不过”

尽管国人也付出了代价,可陈万策本心是极兴奋的。满清以内务府、皇商官商为脊梁所编织起来一张利益大网,维系着满人的统治,也攀附着汉奸官僚。北方民间工商力量以及一般民人被这张大网重重压着,原本后者之间还有若干矛盾。可经由这场乱子,后者开始融合到一起,一同反抗这张大网。山西太原府之乱就是例证。

而反英最积极的人群在此次乱子中也显现出来,那就是被鼓动起来的社会渣滓,这些人蒙昧无知,毫无底限,正是未来英华复土要整治,要诛心的重点对象。

而一般民人,尤其是底层农人工人,满清不敢太过触动,却是英华异日复土可借助的有生力量,但这需要清理和转化深埋其中的邪教道门。

至于知识分子。由此次民意运动可以看出,满清治下已没什么有“脊梁”的知识分子,要么因开了眼界,不愿再接受满清大义,由此避世乃至投奔英华。即便对英华还有抵触,也都是选择年羹尧那一派。跑去宁古塔了。而剩下那些顽冥不灵的守旧派,抱着道学礼教,不足为患。

陈万策分析了北方人心形势和力量格局,总结说,守旧派知识分子,加上北方悠久的邪教道门传统,有可能跟北方受苦农工合流,再加上社会渣滓和野心投机分子,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破坏力量。此时北伐,这股力量会聚合起来,破坏英华北伐大势,乃至影响之后的北方改造。所以还需要时间,尽量将这股力量引流。

通事馆是一只手,天地会是一只手,工商和文化医药等事务交流又是一只手,现在三手刚铺开,这场乱子虽会短暂拉住手,可乱子过后,局面明朗,三只手定能发挥出绝大作用。

陈万策所负责的南北事务总署不仅统筹复土文事,复土之后还要负责北方改造,他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众人的思想也再度统一了。

讨论完毕,众人再看向李肆,李肆也结束了神游的状态,吐出两个字:“开战”

开战

众人都道,刚才一番嘴舌来往都白费了皇帝也再没耐心了

李肆道:“人心既已预演了,军事也得预演,再说我英华国人性命和产业的损失,也必须找鞑清讨还这一战不为复土,只为索这一债至于满人害我华夏的债,不能轻飘飘以复土揭过,谋划复土的同时,还要为满人定好下场”

将新债老债分开,却是将满鞑和华夏的债通盘考虑,众人心胸激荡,一同长拜。

当圣道皇帝亲拟的满清非国论登载于报,急传南北时,茹喜在乾清宫正殿面对一殿臣子,厉声连问“如何是好”。

满清非国论是圣道皇帝借满清国中大乱之势,置疑满清政府恪守英清和平协定的能力,进而置疑满清统治北方的大义。这已是在为他日北伐作大义准备,毕竟英清两国尊卑相约多年,不把这个大义逐步澄清,立马换上讨满嘴脸,这个转折太过生硬。

尽管圣道皇帝这篇社论的调调离北伐还有一段距离,可在茹喜乃至满清上层看来,却已接近北伐檄文。而跟着这篇社论来的,则是南洋舰队和伏波军增援北洋,即将兴兵问罪的消息。

“我大清该怎么是好”

茹喜继续逼问道,当年她可是眼睁睁看着李肆带舰队自塘沽北上,以区区万人粉碎了光绪集团的武力,直趋入北京城。她由社论能看出,李肆还无北伐复土之心,可兴兵而来,说不定是针对她这个太后的。她这话可不是在问如何保大清,而是在问如何保她自己。

臣子们颜容枯槁,不敢去提是谁搅起这场乱子的,纷纷建言说,得让南蛮赶紧看到大清赔罪的诚意,看到大清管治北方的能力。

“十万人头谢国罪”

讷亲的发言铿锵有力,反正这人头是汉人出。他主张大杀特杀,除了缉拿杀害南蛮之人的凶手,之前起来闹腾的人也大肆缉拿,杀个血流成河,吓住南蛮再说。

“光治民人怕难以交代”

张廷玉终究不忍心地发话了,光杀草民怎么行怎么也得拿几个大员出来祭旗吧,当然,有地位背上这场乱子责任的,要么是满臣,要么是吴襄这样的“正绿旗人”。

茹喜咬牙道“北直隶总督,顺天府尹,山西巡抚,一并治罪由他们往下抓,谁之前鼓噪得最欢,就拿谁的脑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