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753

分节阅读 7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定是南蛮英妖,车砸了,人打了。

街边小商铺有卖英货的。抢光,砸光借此机会,何智还领着兄弟去了他原本上工的杂货店,不仅抢了一大堆之前只能看不能动的好东西,还把“狗眼看人低”的掌柜殴了个半死。

当各地进京团围哄英华总领馆时,像何智这样,高举反英旗帜的游击队难以计数,满布京城,掀起了一场更大的打砸抢运动。

当庆复急急入宫向茹喜禀报京城乱相时,茹喜不以为然地道:“把那些草头小民的火气撩了起来。总得让人泄火吧,只要南蛮使臣不出事就好。听你说的这些个事,不都是汉人遭殃么没去冲官府,没坏咱们满人的产业,你急什么”

庆复还想说,现在是没冲官府。没针对满人,可不勒勒缰绳,谁知道下一步会乱成什么样

千万民人如指臂一般,由她信手挥舞,此时茹喜意气风发,就觉憋了三十年的气一口喷出,畅快得要升仙了,哪还理会其他,下一步下一步不就该等着南蛮使臣服软么

此时茹喜和庆复自不知道,在其他地方,下一步已经到来了。

山西太原府城,民人连日游街,已是不够刺激了,如何智那般砸抢小商铺的行径早已热闹上演,正闹到兴头上,不知谁振臂一呼:“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食南蛮的盐和米,不穿南蛮的衣”顿时再点燃了民人心中的刻骨仇恨,这几年盐米布匹价格节节升高,日子越过越艰难,同时市面上这些生活必需品也越来越多来自南蛮,一般民人自然会将这种情形归结为南蛮祸害了他们。

乌泱泱的人潮直逼粮店盐店和丝棉布帛店,再冲仓库,垄断了太原府城粮盐丝棉进口贸易的晋商们本还如看热闹一般地看着这场乱子,现在则成了丧家之犬,惶惶奔逃入衙门和兵营,找上面主子,也就是内务府哭诉。

内务府在山西的头目们不满了,民人奉旨闹腾,怎能敢闹到内务府头上了,这是作反啊背后定有居心叵测之人鼓动

目标很快就找到了,或者是说选定了,那就是平日跟他们垄断生意作对,走私南蛮商货之人

内务府老爷一声令下,太原知府刘宾祖赶紧忙乎起来,不仅全力弹压这股乱相,更开始大肆缉捕走私商贩。

能游离于内务府之外走私南蛮商货的自不是一般角色,不是黑道上的,就是跟官府乃至绿营有牵连,若是平日,刘宾祖还不敢得罪这些人狠了,可看现在这势头,骚乱已直指内务府,这可是铁杆栋梁,坏了这局面,他怕是要顶戴跟着脑袋一起掉,因此他是两眼一闭,将这些人跟最底层的贩夫走卒一并料理。

就在太原府进京团在英华总领馆门前鼓噪的同时,内务府要封市禁商,所有商货都得由内务府指定发卖,并另交厘金的传言顷刻间传遍一城,而官差上街查封商铺,缉拿商贩的行为又证明了传言的真实性,本就已点起了火的民人不仅再度爆发,方向也开始变了。

短短半日,太原府一城就被暴起的民人淹没,走私贩子和良民联合起来,连砸山西内务府衙门、省关衙门和厘金局,再跟官差和内务府组织起来的差人和黑帮对掐。从拳脚到砖头,从扁担到菜刀,之后老式鸟铳上阵,十一月二十七日,太原府城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场。

“内务府里通英妖”

“刘宾祖卖国求荣”

领头人高喊混淆人心的口号,不仅毫无造反之意,还顺应朝廷借以翻搅人心的大义。因此当民人冲击官府时,心头也格外理直气壮。太原知府刘宾祖、内务府山西厘金局局董海富被殴死,无数顶着内务府包衣身份的晋商横尸官衙。

山西巡抚陈至应正在阳曲县,收到消息时。已是二十九日,当时就两眼翻白,晕了过去。

祸不单行。

阳曲县之前为响应朝廷号召,也在凑人鼓噪。可知县是个毫无政治敏感性的蠢货,朝廷为推动这场运动,都给地方划拨了一些经费。这知县觉得,阳曲县处处是煤矿。把那些命如草芥的矿工弄来闹闹,半文钱都不必出,那些经费就能进自家腰包,因此,聚在城里的上万矿工反了。杀了知县,占了县城,还竖起了红阳教的大旗。

陈至应急急带着绿营赶来阳曲,部署镇乱之事。却没想到太原府城大乱。他悠悠醒转,再想到山西如今几乎县县都有煤矿,东主都是晋商一系。压榨矿工格外狠厉,他又恨不得再度晕过去,阳曲之后还会是哪里

此时陈至应不仅万分痛恨阳曲知县,更叹京城中那位鼓噪起满清一国的太后,大清治下本就是满身创痍,继续这么闹下去,是要坐看满地烽烟么

“此时已是诸位舍身报国之日,望诸位戮力用命,速速破城,再回太原镇乱”

陈至应咬牙督压着绿营军将。军将们有气无力地应着嗻。出了大帐后,这帮游击参将副将们面面相觑,然后冷笑耸肩。舍身报国不管是阳曲的乱子,还是太原府的乱子,背后直指内务府,直指垄断工商的国家栋梁。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这些地方绿营,薪饷多年不涨,装备积年不换,跟内务府那些扛着自来火枪,衣衫光鲜,油水丰厚的旗差兵一比,过得就跟街头野狗一般。现在出了事,还指着绿营卖命

乱越乱越好最好是掀了内务府乃至“栋梁”,咱们绿营就在一边看戏好了。

抱着这样的共识,山西大乱时,一省绿营都坐起了壁上观,即便是巡抚当面坐镇,也都堂而皇之地磨起了洋工。

山西乱,山东因刘统勋坐镇,还算平静,而夹在中间的河南,则是乱中有静。

河南彰德府城郊,一处小乡村里,外表像是普通祠堂的屋舍里,一位俏丽白衣少女奉香后,朝一面木牌盈盈叩拜。看这木牌就一圈云纹镶边,中间平白无字,竟似英华天庙里的天位碑。

祠堂左右还挂着多幅图画,一幅是如观世音菩萨般的女佛像,头顶佛光,下坐莲台,一副是林间老僧坐禅像,还有一幅是僧人田边授法像。

“真空老母、慧远禅师和慈照子元祖师在上,许五娘当领白莲儿女回归正道,一心求善”

拜完那无字牌位后,少女又向这几幅画像拜下,低低自语着。

礼毕,少女才转身对身后跪拜的一群人道:“我们虽立闻香教之名,实是白莲真门,只求互助自渡,绝不行伤天害理之事。天地会来使也说了,我们要做的是安定人心,而不是乱世杀戮。那些教门要做的事,我们绝不能附从。”

一人恭谨地道:“圣姑娘娘既有法旨,我等自无不从,只怕那些教门闹出了乱子,鞑子官府清算时,会牵连到我们。”

少女道:“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挺身而出,招呼邻里民人,让大家不要互相攻杀。听我们话的人多了,鞑子官府不得不借助我们的力量,那时他们自不敢对我们动什么手脚。”

另一人道:“我明白了,圣姑娘娘是要我们韬光隐晦,待天朝大军北上之日,我们再群起响应,立下大功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