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424

分节阅读 4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成了,所以”

年轻人想到了什么,抽了口凉气:“于老大之前从罗将军的军情司那找来了一批人,莫非”

中年人点头:“如今这人心的台面,什么都摆得下。真是不愿摆上台面的,那就是足够抄家砍头的大罪咱们禁卫署就得当自己身在敌境,内线暗谍怎么下作怎么来”

似乎见着了一番远大事业,年轻人握拳,眼中也生起光芒:“布出一张网,不碰上大案,拿足证据,绝不轻易动弹”

中年人有力地道:“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咱们禁卫署,今后也是访大奸如烹小鲜,火候不到,绝不起锅”

年轻人却是脸一垮:“我才是见习,大哥也才是外班查访,咱们能摊上什么大案呢”

中年人呆住,接着没好气地一巴掌拍上年轻人的脑袋,郁闷地继续翻起报纸。

韩府偏厅里,韩玉阶和沈家父子三人相对,气氛显得很是沉闷。

许久之后,沈世笙叹气道:“早前之事,是沈某的不是,会首权衡诸方,背后的压力,沈某确是没有料及。”

韩玉阶摇头道:“范四海转为军法审裁,是陛下圣心独断,韩某可没从中斡旋。韩某的思量依旧没变这一国,咱们广东湖南工商不敢说是独力帮着陛下定鼎,但怎么也出了五六分力气,你们沈家虽是后来,却也出力不小,咱们都能一家人相待。”

“可范四海,连带他背后的闽浙人,不但没为这一国出力,反倒一直帮着施世骠抗阻天兵。甚至我英华工商在闽浙作生意,都遭刁难盘剥”

“现在我英华国势鼎盛,南北强弱,一眼分明,闽浙人就要投过来了。照着规矩,只要在境内落籍设公司,就能入工商总会,分我们这些老人的话事权。老沈,抛开你们跟福建盐商的关系,扪心自问,你真的乐意吗”。

“犬子荣升将军,也说到了一些军中之事,他就说,此时军中诸将,怕的都是满清军将投诚。甚至何孟风谢定北展文达一干降将都是这心思,道理不很简单吗若是施世骠忽然投诚,陛下不算他旧账,却一力重用,军心能安”

沈世笙不迭点头,他也很是纠结,确如韩玉阶所言,他本心是不愿福建商人涌过来。他们广东湖南商人在这一国的地位日益牢固,靠着工商总会,能跟朝廷连通声气,定税和拓业都很顺畅。可福建商人要涌了过来,朝廷自然要考虑那帮人的利益,这事何止不美工商总会能不暗中整死范四海,而只是唆弄苦主走官面流程,已是很克制了。

但沈世笙又有自己的苦衷,他是潮汕一派,银钱流动还多仰仗福建商人。早前交趾拓业,都是从福建商人那得了周转,才在交趾占下一脚,他自然得帮福建商人说话。

就因为如此,他跟韩玉阶在范四海一案上闹得很不愉快,如今范四海被皇帝转到军法司,这事大家各有解读,为此他才来找韩玉阶通气。

在沈世笙看来,工商总会在范四海一案上表现得太过强厉,太抱团了。皇帝那等人物,怎么也不会容工商总会把持国政。看似皇帝始终跟工商总会站在一起,攻交趾,缓北伐,连北面侮称皇帝是商贾之狗也不动气,那是因为皇帝的谋划,现阶段是跟工商总会一致的。

但这不意味着未来还会一致,就说北伐,皇帝难道会一直安于偏居岭南,而不光复华夏工商总会能阻得了一时,还能阻得一世

今次皇帝断然插手,沈世笙认为,这对工商总会已是个警告,不定接下来还会对工商总会有什么动作,他也是工商总会一员,来此跟韩玉阶商量,看怎么说服总会其他要人,在皇帝面前转圜一下。

听了沈世笙的话,韩玉阶笑了:“老沈啊,看你儿子小沈一脸笃定,你还不如他沉得住气。最初工商总会里,就有人动过其他心思,我都在劝他们,照着规矩走。”

“陛下所领这个世道,所立这一国,最重什么规矩要斗都按规矩来,即便输了,都不损根本,大家还是可以和和气气,继续作生意。若是坏了规矩,那不仅是跟陛下,更是跟所有人为敌。”

“所以我韩玉阶不怕,我们是按规矩来的,照着规矩来,工商总会拧成了一股绳。让陛下头疼,那是陛下该的这结得让陛下自己来解,我们都等着陛下出手呢。”

韩玉阶慨然道:“而陛下这一出手,还是照着规矩来的,所以韩某很放心。”

沈复仰终于开口了,他拱手道:“会首所言,乃是世间正道,我也相信陛下定会解开这个结”

刚说到这,就有家仆急急奔来,手中抱着厚厚一叠文书:“老爷计司和中书省商部一并发来这些东西,说说要老爷召集工商总会要员,尽快传达”

来了

三人霍然起身,都道皇帝动作好快看这厚厚一叠,想必是早有谋划,范四海一案不过造出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嘴上虽然说相信皇帝,可心中都是慌的,毕竟工商总会在范四海一案上,是明目张胆跟国政对立,还不知皇帝是要怎么处置工商总会。

接过这叠文书,韩玉阶粗粗一番,眉头皱了起来:“国债,股票”

沈复仰拍手:“国债和股票这就对了之前就在英华银行那听过一些风声,他们正在核算发债的长短和利息,还说要用股票接盘。”

接着韩玉阶失声道:“一千万两”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豁然开朗,皇帝原来是这样来处置工商总会,乃至处置希望投入英华的福建人啊。

原有的盘子,已有固定格局,新人想要加入,怎么办再开另一个盘子呗。而这个新盘太大,把住老盘的人想要在新盘里占利,那就得舍开老盘。当然,也有人不愿去新盘冒险,但老盘已动,格局自有变化。

沈世笙皱眉道:“陛下这一手,总得有下家托着。银行、殖民和军械,不仅难容一千万两,更难挣得利息”

这话大家都懂,皇帝发债一千万,那就得有能捞回利息的地方,银行是在自家地盘里打转,殖民一时难见效益,军械现在又没大仗打。

沈复仰笑了:“没有下家,就去找一个下家嘛,冤大头多的是,之前有交趾,现在不能有广南、暹罗,乃至西班牙人么”

韩玉阶和沈在笙同时愣住,他们的思维毕竟有些僵了,一时竟难接受,将国战当作托盘下家这种事情。

细细思量,三人更有感悟,商贾终究不可能独掌国家啊,也只有国家,才能有能力操纵这般格局。

韩玉阶感慨道:“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可是用心良苦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