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301

分节阅读 3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凝肃穆的脸顿时垮了,抹着额头上的汗道:“可比盘石玉跳大鼓还累”

段雨悠噗哧一笑,却又转头朝场中看去,正见那郑燮朝帐中拱手,像是敬谢李肆对孔孟之道的“引流”。

英华永历元年十二月二十一,会试顺利举行。英华永历二年元月初十,殿试在黄埔无涯宫至正殿举行。五科总计三百多人分别得了一二三甲,进士科状元叫唐孙镐,此人是绍兴师爷世家出身。江南祸起时,随着亲族来这广东避祸,早早就入了天王府,在尚书厅下供职。此次由他得了状元,出身在江南,又早从龙,算是调和英华治下各方读书人的折中之选。1

恩科状元郑燮一身大红冠服,朝亲手递上“状元封诏”的李肆跪拜而下,看着李肆那明黄龙袍上的双身团龙,再感受着帽翅在脑后的悠悠晃动,一股极度陌生,却又极度向往的心绪激荡不停。

“果然是全新之朝,就不知我辈士人,能在此朝里作出一番怎样的事业。”

郑燮深深叹着。

士子们原以为这场人心风波,随着李肆一声“各归各的道”而要平息,却不想殿试之后,段宏时的真理学出炉,引发了更深更广的思潮卷动。

“上天造人亦造物,人自利而有界,人当与造物相济相谐,曰天为人之纲”

“天道施于世,君持道而治国,有道国兴,无道国废,曰道为君之纲”

“华夏立国,为谋万民相利,背国者夷狄,入国者华夏,曰国为民之纲”

孔孟道连着理学,被李肆推下朝堂,停在了人心一层。而他所持的“君王道”,士子们看白城学院太平楼薛雪所讲的课目,竟有些类似鬼谷子一类的“谋道”,也就是帝王术,都觉再没自己插手的空间。

现在真理学一书立起了新的三纲,顿时让士子们精神大振,段宏时这书是在说,除了教化人心,弘扬文教礼仪之外,孔孟之道沿着理学再到段宏时这“真理学”一途,还是能有挤进君王道的机会。

这本真理学一出,当时就被抢购一空,幸好英华境内的书坊已经经受了报纸大战的考验,不管是人才、技术和经验,都足以应付这般局面。活字版一上,无数盗版纷纷扬扬传播开来,气得段宏时吹起了胡子。

“老夫的文字,印在擦屁股的草纸上,几十文钱一本满大街卖,即便不为银子,也失了颜面。那盗版之人,赶紧杀一批,流一批”

老头跑到无涯宫来,揪住李肆的衣袖,一脸暴戾地说着,就这时的段老头而言,那就是活脱脱的腐儒作派,李肆无言苦笑。孔孟之道,可是华夏千年传承,怎么也没办法消掉,自然也没必要消掉,否则华夏也就不成其为华夏,让它往原本该待的位置上行去吧。

“对了,你与我那侄孙女,该何时办事”

老头刚才也只是装疯,现在则讲到了正事,不过语气有些炽热,像是在找李肆要报酬,他老头子拼尽骨血推着这思潮来回荡动,最后有了安稳流向,还不知道燃了多少阳寿。

“办事我手都没牵一下”

李肆卖傻道,见老头挑眉,赶紧补充道:“还得看她心思如何啊。”

段老头切了一声:“你小子能把三娘勾住,就没本事勾住我那懒孙女”

李肆长叹一声,不是他推脱,年底就有消息传来,他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人心之事,殿试前就已经丢手了,做到眼下这般地步已经足够,接下来的事,就看这英华新国能不能搅起大潮,将旧事物,旧思想卷进全新时代吧。

段老头还不信,看了看李肆给他的一封文报,语气才缓和下来:“两万人头唔,那小子终是露了真面目,我看啊,他就像是你分身而出的一头罗刹恶鬼”

他有些紧张:“数千里之外,这番动静,这国能不能周应得及别忘了,鞑子在西北松了口气,现在也该是摩拳擦掌,有所动静吧。”

李肆呵呵一笑:“老师,你闭关数月,却不知这一国又有了什么变化。已经闲了半年,现在人心也暂时调顺,我正想着动动呢。”

第二卷 第三百七十章 咱也是个有钱人了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21 23:37:05 本章字数:4895

第三百七十章 咱也是个有钱人了

人心之事,李肆的工作告一段落,但他完成的只是划界和勾描轮廓,细描和上色的事还得各方自己完成。

英华永历二年,新年过后,新科进士们充到了翰林院、弘文馆和新建的经义阁里,开始编撰各类新朝文书,其中尤以英华字典、英华词典为众人瞩目。

此时清廷正在编撰康熙字典,历史上本该在去年就刊印广发了,可因为李肆这一捣蛋,康熙对汉人之心多了提防,下旨要康熙字典体现“正北心,斥南蛮”的政治诉求,所以还没出炉,这也算是李肆对历史细节的又一项破坏。

得知康熙字典还没出生,李肆自是大喜,将翰林院和弘文馆的文人全都押到了这两项工作上,也将其当作一桩政治来搞,虽是面子工程,有李肆的私心作祟,但在参与编撰的读书人眼里,却也是一桩遗泽后世的文治大事,无不舍命相从。

此时英华境内,读书人的人心也大多勉强拧过了头。新年过后,沉寂了好一阵的各家报纸纷纷复刊,整理了李肆之前在小金明池的讲话,借鉴英朝之前颁布的英华民宪和英华商宪,创造性地将李肆所言的天主大道冠以“英华天宪”的名义,由此李肆也成为名副其实“口含天宪”的君王。

各家报纸对“英华天宪”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但都集中在天主大道之下,李肆所持的君王道,究竟是怎样一番面目上,这当然都带着工商和读书人自己的期许。而白城学报和越秀时报的注解更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份报纸的阐述,算是对李肆所言“英华天宪”中一些空白处的完善。

白城学报说,天主大道下,李肆所持君王道,其实就是两个字:中庸。

李肆很早就讲,他这君王是要持中守正,调和阴阳,英华国旗上的太极双身团龙,寓意也正在此。

这个说法进一步安抚了读书人的心,孔孟大道,尤重中庸,虽然大家对此各有抒发,但李肆愿意捡起这个中庸,至少还意味着孔孟之道并不是全然排斥出了君王道。借着这个“中庸”,孔孟学子,总还是有在君王道里说话的空间。

越秀时报的论述更让人振奋,主笔雷震子在版首文章里说到,为何李天王要孔孟之道从国政上退下来,专注于人心那是因为,这英华一国,求的还是“内圣外王”。

“内者,心也,修德而至圣,此言一人,亦言一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