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300

分节阅读 3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也已知世界之大,无独华夏一处,那种“华夏之外皆愚昧蛮夷”的自大思想少了许多。但也正是稍稍开了眼界,审视华夏自身,又另有一种自豪,看那化外之地如海潮般一波起伏,华夏虽两三百年即改朝换代,还遭了五胡乱华和蒙人亡国,但传承终究未断。

接着李肆道:“而此华夏,是由何而来”

举子们几乎是要脱口而出,那还能是怎么来的华夏乃礼仪之邦,这礼仪自是孔孟之道,华夏因孔孟之道而内圣外王,自然四海宾服,夷狄也因教化而入华夏,这才有咱们这泱泱华夏。总而言之,这就是道统的力量嘛。

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这未免太牵强了,他们这些举子,不是那种只读烂了四书五经的秀才,都是有一定学问的,至少熟知历史。定神再想,今日之华夏,就以版图论,早在三代就已基本砥定,秦汉后定型,那时所谓的“道统”,原料还在董仲舒手里捏着呢。

李肆说着众人再耳熟不过的历史:“上古之人,藏身穴地,苦于风雨。有贤者造巢,众人王之,名有巢氏。上古之人还茹毛饮血,有贤者钻木瑞,众人王之,名燧人氏。继而有伏羲造字,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人皆王之,后世更奉其为圣”

李肆拔高了音调:“后人言必称颂三代,以为君贤,臣德,民乐,这是为何那是因为自上古到三代,我华夏之邦,求的都是万民福祉求的都是尔等所持,孔孟圣人所言之仁”

上古到三代的事都是传说,细节可是没办法争论的,但李肆所言确实历代圣贤所公认的道理,举子们不得不点头应是。

这里不是辩论会,要论舌战,在场举子都是靠着孔孟之道,靠着理学那一套逻辑自洽的东西吃饭,李肆可不一定是其中佼佼者的对手,他也没再作论述,而是直入他的主张。

“我李肆立英华,早有所言,此国为万民开,此国也是为万民福祉,勿论孔孟老庄、杨朱墨翟,也勿论我李肆与尔等举子,此愿都该是心中共有的。”

这是在连通基本共识,举子们默然点头,老庄还无所谓,杨朱墨翟就是孔孟大道的死敌,要跟他们站在一起,很是不愿,可只是说大家所求为何,这一点却怎么也难否定,勿论各家有何道,道正不正确,至少终点都是一个。

李肆提到了他的天主大道:“英华立国檄文里就说过,人立于天地,所承大道为何即是相安相利,共得福祉。此道之下,方有践行之论,尔等所学孔孟之言,程朱之理,高于此道乎难道不是践行此道的细论”

举子们沉默,当然是,但他们不愿公开表态。

李肆再道:“早前即有言,孔孟之道,根基在于血脉宗法,由父子、夫妻、兄弟之血脉人伦及于一国,扩之诸事。然宋明即有论,此乃古儒,上古乃至三代,都是封建之国,而后始皇帝起,化为郡县,这根基早已变化。孔孟之言,若无董仲舒诸人新造为官儒,又何能举内圣外王之旗,行儒法一家之政”

这话说得诛心,但外儒内法的根底,读透书的举子们却不得不承认。

眼见李肆要将孔孟之道借儒法一家踏于足下,郑燮挺身而出。

“正是君王不顺天应道,以皇权恶法逞私欲,钳人心,才使得仁义不行,天下乃有率兽食人之乱。若是历代君王以仁为本,诚心修德,我华夏岂有绵延祸患”

这反驳是老套路了,不是我孔孟之道不行,而是没人真心行道。

李肆呵呵一笑:“尔等也视法家为恶”

郑燮带着众举子朗声道:“然”

儒家讲道德文章,当然不愿承认法家是老搭档,至少面上是不认的。对未入仕的举子们来说,法家那套的根源可不在他们儒家身上,而是从皇权,从宫廷,从朝堂和官府里流下来的。那是权之私欲,是孔孟大道受了权钱邪魔所惑的侵蚀。

李肆摇头:“可一国终须有法,嗯,你们会说此法非法家,那么一国之军是该行法家呢,还是该行孔孟之道”

见举子们沉默,李肆继续道:“孔孟耻杨朱,那么商货流通,是该用算盘呢,还是以道德尔等都是饱学之士,不必孤来重讲义利之辨吧”

接着李肆道:“英慈院救治伤病,又是依的什么道医者眼里,人人皆一,这不就是墨翟之道么而工匠造物,依着的又是格物致理,这是什么道更是天道尔等要论奇技y巧,上古时若无有巢氏、燧人氏、伏羲和神农浸y这格物之事,我等今日不都还是茹毛饮血,口吐兽言”

有举子不甘地道:“上古先贤求的是民人饱暖相安,此外再多,圣人言,饱暖思y欲,那工匠之事,怎么就不是奇技y巧”

李肆嗤笑:“你来应试,是为饱暖么”

那举子连连摇头。

李肆问:“既已饱暖,何不就在家中传宗接代,来应试做什么”

那举子怔住,憋了好一阵,涨红着脸道:“学生又不是猪学生心怀天下,求的是一展所学,为民造福”

不等李肆开口,其他举子都笑了,你不是猪,那就当别人是猪么你有冠冕堂皇的大理想,别人就不能有小心思,想过得更好

这小插曲过后,李肆总结道:“上天施于人之大道,即便是圣人,也难以一蔽全。尔等肯定是在想,这英华一国,要行的天主道是斥孔孟,兴杨朱,这可是大错特错英华所行天主大道,容下了孔孟杨朱、老庄墨翟,乃天人相应的大道”

李肆举掌对天:“天主大道,这及天的一条,就是上天本在我们头上有一个老天善恶上天在辨,功罪上天在论”

这是华夏人的共识,俗语有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从士子到民人,都是这般认识。而此说也如董仲舒尊儒一般,将上天摆在主宰人世的至高地位,举子们都默默点头。

“上天有大道,不仅及于人,也及于万物。而此道我辈凡人只能漫漫追索,可执一脉,可得一鳞,却无人可极尽此道。”

这是道家之说,举子们心想,这就是要将孔孟之道从神坛上赶下来。但又一转念,隐觉有什么文章,那君王呢立了上天,再立无人有权威之道,君王之权,又由何来

接着李肆转掌,指向自己。

“此道及于人,有血脉之道,立学之道,有工商之道,军政之道,道道纷杂,要怎样才能相济相成就得另有一道,调谐阴阳,仲裁黑白,绝各道之害,扬各道之利。这一道就是君王道,我李肆持此道而治国,持此道而王天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