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斜风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贼也似乎知道来了援军,结果他们就看着石景芬的好戏,坐守不出了。

这样一来,石景芬更头痛了,每天都要支出粮饷,很多头目甚至带队来金华府闹饷,让金华府根本没办法办事

在天下任何一个省份,都不会比浙江省还要混乱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勇营绝对是属蝗虫的,他们驻下来才几天功夫,下面已经到处有士绅前来告状,不是抢了银钱,就是纵兵殴打绅民,甚至还有抢劫民女的,这些勇营能不能成事,石景芬不知道,但绝对是败事有余。

至于战斗力最强的张玉良军,那就更夸张了,一直按兵不动,与红贼静坐不战,结果就是红贼越发嚣张,根本不把官军放在眼里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找到了那位心目中的名将武红船商议:“武参戎,这样下来不是一个办法,您有什么妙策没有”

什么妙策武红船还真找不到什么妙策,现在金华府来了许多援兵,但是除了张玉良部之外,大多是临阵仓促成军的勇营,现在光是勇号就有十几个名目,这些部队未必完全没有战斗力,但是武红船绝不相信他们能在野战中与红贼打成平手。

不过有这么多人,好歹能守一守吧武红船只有这个想法,他当即建议:“石府台,不可出城与红贼野战啊,你也看过我们手下这些勇营了,一个比一个”

他想了想,终于找出一个名词来形容这些勇营:“饭桶,真让他们出去与红贼野战,您觉得有多少胜算”

石景芬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他是被逼得没办法了:“问题是,不出城与红贼野战,这些饭桶首先把我给吃死了,才几天功夫,我们金华府的仓库都要见底了”

“那想办法在地方弄一点吧”武红船无计可施:“怎么也要先支付过去”

说到这个,石景芬就无言以对。

大清朝在金华府经营了这么多年,基础是很稳固,人心大致是向着大清朝的,但是这些蝗虫般的勇营一过境,金华府的民心就变了,红贼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了,许多地方宁要贼过境也不要兵勇来驻扎,甚至编了不少词来攻击兵勇。

现在甚至有些士绅不堪兵勇的蹂躏,已经暗中与红贼勾结了,红贼在金华府作了那么争取民心的工作,最后还不如这群饭桶现身说法。

“都是一群饭桶了,地方上如果能支付得了支差支粮,我这个知府又何必这么苦了”石景芬终于说了一句实话:“兵勇再这么驻扎下去,我都怀疑会引发民变了”

“那省里就没给点饷银怎么说我们金华府也是军兴之地,几十万两给不了,几万两总能给了吧”

浙江省怎么也是天下最最富庶的地方,特别是杭嘉湖平源更是富甲天下,又有宁波商帮,在武红船的心底,几万两银子总能弄得到吧

只是石景芬又诉苦水了:“还是省里的官员们平时刮得太多,现在真要用钱了,筹不出款子,原来想要宁波冯家筹七十万两银子出来,结果刚好冯家出了丧事,冯家拖拖拉拉,说是秋后才能替筹饷,现在筹饷的话,只能结了宁波码头的一切生意,码头几百几千商号都一齐呼应,说是银根吃紧,现在捐输,只能罢市了”

更重要的是,太平军这次入浙,虽然无功而返,但是这群蝗虫在金华是一群饭桶,在衢州府也同样是一群喂不饱的饭桶,结果加上在温台的用兵,省里已经荡然一空,无力支援金华府了:“武参戎,你好歹想个主意啊”

再想不出主意来,石景芬只能把部队拉出去与红贼一战,即使输了也是早死早脱生。

第246章 龙虎斗

武红船也想不出好办法来,这些安义勇、奉义勇之流的勇营,如果在其它省份还是有一些战斗力,但是在浙江却完全没有战斗力。

这不是浙江人不能战的原因,而是浙省当道之人的责任,浙省从咸丰三年布置宁防开始,一切防务都围绕着一个“防”字为核心,说白了就是借用江南大营之兵将,按照时人的说法就是“贼来始战,贼去不追,贼来报警、贼去报功”,完全没有一个全盘筹划。

相较而言,湖南也是差不多同时练勇,但是湖南的官绅从一开始就是筹划着东征,也就是沿江而下收复金陵,两者高下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湖北巡抚胡林翼曾言:“国家用兵数年,各省皆有得力之将数人以折冲御侮,浙省之有与否臣不得而知。”

这话说的确是实情,非是浙省不出将才,而是浙江前后执政的数任巡抚都没有这样的全盘筹划,即使有浙江人带勇,也多半是纨袴子弟混个功名,滥竽充数,但纨袴子弟带勇望风而溃,却还比商贾之流强得多,比如大名鼎鼎的俞斌,以放债受宠于当路,当路为偿其恩,也令其带勇发财,结果是上行下效,明明勇营名目极多,但是找不出一支能战的队伍,临战只能到江南大营去借将借兵。

真正能一战的浙籍将领,也是石景芬手下的夏宝庆与陶宝登这两员,但是这两员都是招安的盗首,根本不堪大用,更何况石景芬还需要他们来镇守金华府城。

只是石景芬对武红船十分器重,一再询问道:“武参戎,你在缙云大破红贼,我可是对你寄以厚望啊”

武红船知道自己也是个滥竽充数的货色,石府台是看错了人,但是他也不会公开纠正石知府的错误,而是说了一句:“侥幸而已,侥幸而已”

“战场之上,岂有侥幸二字”石景芬很是器重武红船:“武参戎,红贼纵横浙省四府二十余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唯挫于缙云城下,可知武参戎果是名不虚传”

他这么一捧,武红船不得不卖些力气,何况石景芬还继续举出了实实在在的实战战例:“何况处州府原本稳若泰山,武参戎驰援浙中之后,不数日即日即告陷落,可见红贼必知参戎一离处州府,即刻趁虚而入”

武红船被捧得找不着北,他连声说道:“没错,若我还在处州府,处州府必然稳若泰山”

他还有一个潜台词没说出来,自己来了金华府,这金华府的局面就稳定下来了,可见自己就是那泰山石敢当啊

只是这也逼得他找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现在金华尚存四县,浦江、金华、汤溪、兰溪,以武某之见,胜败之关健在于浦江”

这说的没错,为什么胜败关健在于浦江,那是因为张玉良的三千兵勇驻扎在浦江县,这是清军这边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是石景芬当即说道:“只是张参戎虽是大营名将,却有些过于老成了”

这是说张玉良避战不出,与红贼打起了消耗战,他凭借着浦江县城为依托,扎营十数座,死战不出,红贼见占不到便宜,因此也转向了金华县的民团、小股勇营,使用牛刀杀鸡的办法,屡屡得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