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247

分节阅读 2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足之地。他原本占据飞狐、灵丘等处,虽得蔚州,时日尚短,地盘既小,兵微将寡,不是孛罗的对手。

以前,孛罗帖木儿的注意力或在山西,或在漠南,没空理会他。如今全师南下,大军临境,杨诚几无还手之力,不数日间,蔚州城就宣告失守。孛罗紧追不舍,追至飞狐县的东关,杨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没奈何,带了数百亲信弃军远遁,听闻去了山东。余部尽降。

这一场战事,前后经过不足半个月。

邓舍闻讯孛罗帖木儿撤军的次日,病好了。

孛罗既然撤军,察罕脑儿就可以不必再管。打了一场恶战,总得有些收获。应雷帖木儿不花的主动请求,邓舍调集三军,以其为主帅,陈牌子为副帅,进驻上都,并请程思忠带本部,立即赶来高州,另行委以重任。

上都军总计近两万人,老卒有一万上下,半数是雷帖木儿不花的部属,半数是程思忠的部属。雷帖木儿不花熟悉上都的虚实,他一反水,投靠邓舍,程思忠无可奈何,拱手交出了上都的军权,日夜赶赴高州。并按照邓舍的军令,他分出本部骑兵五百人,付与雷帖木儿不花,算是补充其在察罕脑儿一战中的损失。

不久,邓舍正式设立开平翼元帅府。开平,即上都的本名。

雷帖木儿不花为翼元帅,屯驻上都。陈牌子为副帅,屯驻尖山寨。陈牌子原来所担任的海阳翼元帅之职务,转李锐担任之。李锐也是上马贼的老人,曾为文华国的麾下,立过许多功劳,本为陈牌子的副手。陈牌子一走,他升官理所应当。

至于左车儿金州翼元帅之职务,授给了邓承志。邓承志年幼,没经验,暂时不必到任,由左车儿原本的副手代理职责。

至此,鏖战辽东、海东年余,邓舍终于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政权基础。

政治上,有姚好古、吴鹤年,重用辽东士族,以汉人为核心,团结了一大批的高丽旧官、士子。

挟持丽王以令海东。高丽南部地区,尽管还没有全部平定,汉阳府虽然放弃了拥立新王的打算,却依旧坚持不降。但是东线的丽军主力已经尽数投降,南高丽自此不再有成建制的军队,失去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反抗基础,大势所趋,掌控海东全境只是早晚的事儿。

文化上,大力推行化丽入汉,鼓励高丽人寻找汉人的祖宗,自居为汉人之后。兴办学校,推广汉话。

经济上,尽量的轻徭薄赋。各地设立民屯,开垦荒地。重视通商。推广合作社、代销店,大力发展基层的民生建设。随着局面的发展,并且稍微修改了一下原先藏富于民的政策,改为休养生息,保障百姓生存、能看到希望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大了聚敛财富的力度。

军事上,形成了以五衙精锐为核心,以各地翼元帅府为羽翼的军队结构。坚持精兵政策,区分开了野战军与戍卫军的不同任务。野战军为一线,甲等军,训练与补给都从重从优;戍卫军为二线,乙等军。

这两个军种之外,又有屯田军,为丙等军,亦军亦农,直属行省管辖,闲时负责供应军队的粮饷,急时亦可上阵杀敌,以为后备的兵源。

这样,在保证地方安定的基础上,同时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可以用于作战。并且达到了军队自给的目的,减轻了地方的负担。同时,在军队士卒的民族比例上,确保了野战军以汉人为主,女真人为辅;戍卫军以丽人为主,汉人为辅。保证了最精锐力量的忠诚。

同时,坚持镇抚司下到百户的原则,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给每一个士卒,不分汉、丽、女真,不间断地灌输汉人的光荣,军队的使命,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振兴民族,重现汉唐的荣光为己任。凝聚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水军方面,也大致有了一定的规模。

设立了三个水军翼元帅府,对倭寇、高丽降军的改编,将近尾声。淘汰小船的同时,各地的造船千户所日夜赶工,赶制大、中型海船,并及江河水船。抽调大批的汉人士卒,改为水军,操练不止。一步步地会把倭人、丽人排除掉,用不了多久,水军的主力也必然会如野战军一样,为汉人所掌握。

只等海东战事告一段落,平壤初级军校就会开学。盖州、辽阳的中、高级军校,开学的日子也便在不远的将来。

邓舍在禁止将校与地方儒生来往的同时,却又不遗余力地办军校,教他们文化,看似相悖,实则不然。军校教的,都是邓舍想要将校们知道的。所谓: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路线对了,就不怕有知识。知识越多越有利。

除了这几个硬件、软件的建设,纵观现在海东、辽东的战略布局层次,也是非常成功的,完全实现了邓舍、洪继勋等人的意图。

北部,纳哈出求和。可以预测,随着孛罗的撤军,邓舍提出的几点要求,纳哈出肯定无条件地接受。自此,辽东便稳固了北境,邓舍下一步的举措,就要再高州城防体系建成之后,再依据辽阳、广宁一线建筑起来一条坚固的防线。

依靠这两条防线,把漠南、漠北的胡人彻底地隔绝在外。

邓舍用赤诚,凭借个人的魅力,收服了雷帖木儿不花,上都就此兵不刃血地被收归入了他的势力范围,成为了辽东楔入漠南的一个桥头堡。上都一日在辽东的手中,就可以保证辽东在与漠南、腹里元军的交战中,保持主动的态势。

并借助上都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扩大了他在中原的影响。

当年,韩林儿、刘福通起事,写了一篇讨伐蒙元的檄文,有这么几句:“目今日昏君临朝,奸佞出政,官吏酷贪,纪纲颓败,以至贫极江南,富夸塞北,人心思变,天命攸归。”“富夸塞北”,讲的就是上都一带。蒙元把江南的财富都运去了塞北,可见对上都的重视。

辽西方面,屯重兵在武平、惠和,扼住了世家宝的咽喉,等于控制住了辽西走廊的出入口。

世家宝屡经大败,没有实力北上了。此消彼长,邓舍却可以随时南下,威胁大都。自然,为了整体的利益考量,他不会盲目地现在就用兵辽西,然而,辽西战局的主动权却也是不容置疑的,的确因李邺的惠和一战,处在了辽东的掌控之下。

邓舍病好,留下洪继勋继续主持构建高州防线的事宜,带了主力返回平壤。

他回到平壤没几天,程思忠到了。邓舍毫不客气,先给了他一个行枢密院副枢的高职,然后慢慢地尽数收其兵权,或选精锐补充入五衙,或淘汰弱者下放到军屯。不久,又转程思忠入军屯司,改任同知,成了河光秀的直辖属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