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304

分节阅读 3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帅的要求有点难度,建造这样一座宏大建筑花费很多,我晋国千里迢迢来攻击楚国,可不是想把战争收获都堆砌在郢都城下,白白便宜了楚国人,所以,臣下恳请元帅撤回这个命令。”

赵武一摆手:“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就在为这项建筑做准备。金顶亭以及金顶亭附近的码头就是我选定的地址,我要求你在江边修一道巨大而巍峨的防波堤,以及深入江心的装卸码头。而后,去郢都附近砍伐巨大的树木,在码头附近设立大型造船厂。我有一个设想,打算修建一座巨大的塔吊,作为造船厂的附属设备。这座塔吊要有十余人高,塔吊的两个支柱应该是巨大的雕像,雕像中空,便于人们对塔吊进行维护。

这样一来,我们修建的设施对自己也有用。江边建立的造船厂要尽量修建足够大的战船。等到谈判结束,这些战船将用来装载我们的战利品,以及随行的士兵。我打算撤军的时候,把军营里的一切全部打包带走,不给楚国人留下一片房瓦,唯留下那个规模巨大的塔吊,让楚国人仰望它的巨大吧你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

中行吴砸巴了一下嘴:“如果是这样,修建塔吊的时候,还可以尽量偷工减料,比如我们可以用钢梁搭建起巨大的架子,而后外面用薄薄的木板雕塑,再一块一块拼接起来,糊在塔吊外层,装装样子就行了。最好这塔吊做的足够豆腐渣,等我们用完了,楚国人想利用,它的使用极限也到了。如果楚国人在使用的时候,塔吊突然崩塌,不知道楚国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赵武耸耸肩:“这就是你应当考虑的事情了,我的行李还没有打包呢”说完,赵武领着卫队扬长而去,丝毫不管下面浑身发抖的范鞅。

倒是中行氏顾忌以前与范氏两代的交情,中行吴走上前去掺起了范鞅,安慰说:“祈午就要走了,元帅也走了,我保证你会受到公正的审判。但楚国这里终究需要你来主持,况且,元帅一向说:法无明令则为行。你私自扣押信件,是犯了错,可是该怎么惩处,还要等元帅制定出相关法律来。如今压根没有惩处的法律,你怕什么”

范鞅打着哆嗦回答:“就是没有相关的法律,我才害怕。如果有法律的明文在,我犯了罪,至少自己知道该受什么惩罚。如今连你也承认这是罪行,却没有相关的惩处条文,这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无论我受到什么样的惩处,都是符合“有罪必罚”原则的。你想想,难道这还不令人恐惧吗”

交代完军中事务,赵武开始准备撤离事宜。这次赵武已经将楚国国内的兵力打空了,所以他可以安心的带领武卫师以及家族本身的兵力全部撤回国去。范鞅此次带来了三个师的范氏家族武装,当地留下的有列国军队混编的一个师。等赵武撤回国内后,副帅韩起将带领三个师赶来增援,这样一来,面对楚国,晋国始终保持五六个师的力量进行压迫。对于楚国这种庞然大物,五六个师的兵力也许少了一点,但一败再败的楚国,还能凑出相等兵力吗

与他共同撤离的武卫军兴高采烈,他们临回国的情景,仿佛就是“兄弟连”电影中的情景:无数士兵背着大包小包,找到负责专门邮递物品的商人,将带不走的物品邮递回国。当这时候,他们便越发痛恨曾经扣押军中邮件的范鞅。

三日后,赵武宣布了军中士兵准许随身携带的物品重量以及大小。撤军回国晋国士兵分两路进发,一路将通过水路辗转,进入黄河,然后渡过黄河进入晋国。坐船走的士兵因为舱位有限,除了士兵自己的铠甲武器外,其随身携带物品的体积进行了明令限制。而从陆路走的士兵,虽然很多物品可以自己扛在肩上,但万里迢迢的,军中运送补给物资的车辆有限,为了方便本军快速移动,他们随身携带物品的重量也给予了明确限制。

这样一来,士兵们再度掀起了邮递物品的狂潮,大包小包的物品川流不息的邮递回国,让承包邮路的晋国商人赚的眉开眼笑。这些士兵的举动,也引起了新到士兵的羡慕,他们刚来时那忐忑不安的心情,因为贪欲而显得蠢蠢欲动。十日后,这股邮递物品的风潮渐到尾声,剩下的都是些不方便邮寄的东西,比如晋军在前线缴获的楚女。

常年征战在外,春秋时的军队又不禁止妇女随军,所以很多晋国士兵寂寞难耐,纷纷在当地寻找心灵慰藉。他们找到的临时伴侣,有些是出于强势凌压,有些则纯粹出于两厢情愿,而后者听说晋国人准备撤军,担心楚国的报复,也打算随同相好的士兵一起前往晋国。

人这个物体,显然超过了赵武规定的随身物品的体积与重量,许多士兵愁的睡不着觉,彼此商量解决办法。走陆路回去的人还好说,大不了让那些人跟随在军队的后面,家境富裕的士兵甚至干脆购买了一辆牛车,用车辆装载那些愿意跟随的楚女。而从水路进发的人则限于体积的超标,只能转托从陆路回国的士兵,请他们负责护送押送自己的楚国相好回国。

士兵们的忙乱并没有影响到赵武,赵武有足够的战船运送自己的战利品。晋国的水军可算是他一手建立的,听说自己的缔造者准备回国,水军调拨了二十艘战船,专门从长江口赶来,运送赵武父子的战利品。

这二十艘战船远远不够,庞大的先行船队经过蒋县附近江面时,正在诸舒国奋战的吴君余昧听到这一消息,又调遣了十艘仅次于余皇大舟的巨型战船前来帮忙。其中四艘战船上装满了吴国国君赠送的礼物,这些礼物当中,重头戏是各类宝石、玉器,其中,有数块翡翠原石都是大体积的,重量以吨计算。

吴君特意寄来信函,信中半是夸耀,半是讨好的说:“执政身为伯国第一大臣,郢都城下搜遍了浑身,却找不见一块相称的宝玉递交楚王。吴国国斗胆敬献宝玉,愿执政下次面见楚王的时候,有相称的宝玉递交给这位楚君。余昧先是称“楚王”信最尾则称呼对方为“楚君”,说明余昧一直在关注着“城下之盟”。

赵武读完吴君的信函,笑了,他对张趯与祈午说:“看来,我临走的时候只剩下一件事要办了,让随行的列国统帅进来,有请楚国的使者。”

这几天列国的统帅都在打点行装,性急的联军代表甚至抢先更换了本军统帅,比如郑国正卿抢先换子产回国,换上了本国大夫良霄;齐国代表派来了现任执政庆封、陈须无;卫国国君知道赵武讨厌他,战事一结束就提前回国,换上了本国大夫石恶;而鲁国也让孟孙氏替换了叔孙豹唯有宋国左师向戎依旧在坚持,他紧跟在赵武身边,是打算邀请赵武前往宋国,因为宋国准备用国宴招待这位替宋国打倒世仇的晋国现任执政。

诸位列国卿大夫按照本国国君的爵位,依次坐好。军司马祈午一马当先,中军尉张趯走在最后,两人之间夹着楚国使者的队伍。这次楚国使者来了三个人,当先的居然不是伯州犁等人,伯州犁与伍举走在后面,他们谦恭的礼让着走在他们前方的那位楚国贵族。

祈午上前,恭敬的介绍:“楚君听说执政准备回国,特地派遣司马子皙公子黑肱,也称公子皙前来送行。”

子暂是楚国司马,名义上他是楚国军方第一人。祈午介绍完毕,子皙上前彬彬有礼的拱手:“晋国这是要抛弃我们吗我听说晋国要更换盟约的谈判人,这份盟约才洽谈了一半,晋国这么做,岂不是让寡君失望。”

赵武微笑着回答:“我岂敢抛弃楚国,其实在我走之前,只剩下一件事没有解决了”子暂听赵武拖长了腔,细声细语的说话,心中阵阵烦躁。但他等了许久,赵武却没有说出他等待的具体是什么,子皙只好开口追问:“执政还有什么没有了结的愿望”赵武轻轻的吐出三个字:“风胡子”子皙愣了一下,他拱手回答:“风胡子早已经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