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307

分节阅读 3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千人马,兵分两路发动了最后攻势,大内和赤松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前往援助的山名时熙五十骑郎党,被氏清杀得只剩八骑。传令兵接二连三向义满告急,义满认为决定性出击的时瑰已到,便命预备队斯波军和一色军投入战场,本人也亲自打着将军旗号,出马迎敌。幕府士众见将军亲临,高呼万岁,山名军则抱头鼠窜氏清回天乏力,企图逃亡。结果被一色诠宛团团包围,力战被。

明历十二年正月,义满论处“山名之乱”赏罚:细川赖之之子赖元获丹波国,一色诠范之子满范获丹后国,赤松义则获美作国,大内义弘获和泉、河内,但马国属山名时熙,因幡国属山名氏家,伯者归山名氏幸,京极高诠获出云两国原先占据山阴十一国的庞然大物山名,此时沦落到了只保留三国的境地。而且从此日本再无人敢质疑足利义满的权威。

在平定实力强劲的大名之后,足利义满采用了细川赖之的建议,颂布了“推恩书”允许拥有数国的大名可以将自己的地盘分别传给几个儿子,向着一国一大名的目标前进。接着在明历十二年六月,足利义满以日本后圆融天皇的名义下诏,正式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日本天皇改称为日本国王,幕府将军改称为日本镇国将军,其余改动不一。并该日本令制国为州。由于九州岛和佐渡、隐歧岛已经被割让给大明,所以日本只剩下四十余州了。

“细川先生,你此次来有何事情”刘浩然开门见山道。

“回禀陛下,臣此次来一走向陛下禀报日本遵旨改制之事。二来是商谈共同安全条约下日本承担义务之细节,三来是商谈日本与大明进一步商贸合作的细节,四则是请陛下赐婚。”

前面三个刘浩然都比较好理解,日本改制都是按照刘浩然的要求,做一个汇报是应当的,共同安全条约意味着大明海军将在日本几个重要港口拥有军事基地,而且日本将承担一些辅助兵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需要细谈。目前日本拥有丰富的铜、硫磺、森林和渔岖资源,大明一些商人想在日本做投资,充分利用起这些资源来,这些是日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需要细谈。

至于这第四点赐婚,刘浩然有点摸不着头脑,足利义满不是已经结婚了吗,难道还想着从大明皇室这里讨点便宜回去他的野望也太大了吧。

“陛下,是这样的,足利将军与正妻已经产下一子,取名为义持,而太子殿下、齐王和越王殿下均已大婚,即将有子女嗣生,足利将军想为少将军义持求婚,不敢奢望太子殿下之恩赐,齐王或越王殿下之郡主皆可

刘浩然不由摸了摸下巴的胡须,这足利义满有野望,但是也有自知之明,干脆将自己与太子和皇子等人放在一辈上,变相讨好大明皇帝。

不过足利义满的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他的正妻是后光严天皇的女儿与历史有异,也就是现在日本国王的姐姐,生下的儿子足利义持带有日本王室的血统,再和大明皇室结亲,那他的孙子岂不是同耶稣一样,三位一体了,看来这位足利义满并不满足于当日本的镇因将军。

“此事谈之过早,孩子都还过几年再说,不过我会放在心上刘浩然沉吟一会答道。

细川赖之立即拱手谢恩。他也知道,要想让这位大明皇帝现在就答应这门亲事是不可能的,有了一个希望也算是好事。再过几年,他就会建议足利义满将军将少将军足利义持送到大明来留学,一来可以搞好与大明的关系,将来继位将军之位会获得不小的支持,二来可以利用便利去结识大明皇室的郡主,不管将来娶的是哪家王爷的郡主,只要沾点大明皇室的血脉,幕府就算占大便宜了。

不过他不知道,刘浩然心里并不是很想将孙女嫁到日本,除了他历来对日本的警惕和反感,关键是对足利义满这人的不满意。根据大明在日本的密探细报,刘浩然知道足利义满这人的确算是文武双才,但是此人“性趣”低俗,男女色都好,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日本贵族的传统,却让刘浩然觉得有些恶心。

谈了一些事宜后,细川赖之便告辞了,原本刘浩然接见他算是一种“恩赐”和礼仪了,说些明面上的话就行了,要想谈实事细节,还得与外务部、商务部那些官员去谈。

细”赖之离开之后,一直默不作声的孙炎开口道:“陛下,潜溪先生连结了数十位宣政大夫。准备在宣政院弹劾内阁和枢密院。”

于孝杰事件搞得内阁、枢密院非常难堪,一个礼部侍郎当场被枪杀,这在大明是前所未有的,关键是这件案子到现在都没有侦破,幕后的谜团重重,朝野上下都在议论纷纷,而且大多数矛头都指向淮西派。

“看来是来者不善啊。”刘浩然沉吟一会答道,“孙爱卿,不必担心,我们暂且静观其变吧

孙炎只好应下,他扫了一眼在座的大学士、直学士,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而且还少了一位大学士一刘基,这位江南派的翘首在于孝杰事件后便告病,其中态度不言而喻。

想到这里,孙炎心里不由叹了一口气,山雨欲来风满楼,正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抬头看了一眼正中端坐的刘浩然,皇帝陛下坐在那里目光炯然,不知也在想着什么。

第二百九十一章 斗

“百室。国用。你们是怎么看的”在内迂书房里。刘照品”道,这里除了刘浩然只坐了四个人,李善长、冯国用、刘存孝和王侍尧,侍卫长刘存胜站立在一侧。

李善长和冯国用互视一眼,然后李善长徐徐开口道:“陛下。依臣之见,此事应当是针对谁西派,意欲剪除陛下之羽拜”

“那百室认为是何人所为”

“陛下,依臣之见无非是江南派李善长斩钉截铁地说道。

“百室为何这么说。

“回陛下,依当时现场来看,凶手主要目标当是外务部尚书世家宝世大人,谁料事机有变,结果误中副车,伤了于大人的性命

“哦,百室先生所言倒是有一番道理。”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李善长一说,大家便明白他所言的意思。世家宝虽然当了十几年的外务部尚书,但是他是蒙古人出身。在朝中无帮无派,游离于大明中枢核心之外,刺杀他不会过于触动任何一派的神经。但是此人毕竟当了十几年尚书,声望甚高,而且此人能够稳坐外务部尚书位置,除了获得了刘浩然的信任,自然手段不俗。在朝中纷争的各派中游刃有余,获得了各派的认可,刺杀此人,当然会掀起一番波澜,可以让有心人借机发飙。

按照李善长的意思,凶手枪杀于孝杰是误伤,众人心里一转,并明白他的意思。在当时的那个情景。谁也预料不到世家宝、于孝杰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凶手只是被雇之人,哪里知道里面的深意,他只知道干掉世家宝,顺便让于孝杰受点伤。但是当时情况有变,凶手一时无法反应,却又必须完成任务,结果枪是开了,结局却全反了。众人继续一想,按照这个思路又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李善长的猜测,江南派是贼喊捉贼。因为按照李善长的推断,如果目标是世家宝,那么在于孝杰在场的情况刺杀,如果于孝杰再受点伤,反而将江南派撇得干干净净。只是没有想到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不过江南派不会善罢甘休,干脆将机就计,把自己装成是最大的受害者,到处喊冤。事实证明,江南派这一招不错,它已经获取了朝野最大的同情。就连与其一向不对付的太平派、北方派这次也站在道义上支持它,一直保持中立的江西派就更不用说了。

“国用,你说说。”

“是的陛下,臣赞同百室兄的推测。淮西众人一向忠于陛下,身居要职,江南派在其面前无非是奄奄喘息而已,犯不着下此毒手,反而会掀起波澜

冯国用的说法也不错,淮西派主要集中在武职,文职有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身居要职,深得刘浩然的信任,江南派在他们面前的确不是根菜,准西派谁会犯傻到对江南派下毒手。再说了,淮西派核心人物都知道刘浩然不待见坚持理学的江南派,要想对付江南派,在刘浩然面前多说些“坏话。”多揭发一些“罪证”比什么都强,的确犯不着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刺杀一个内阁侍郎。

“孝孝,军中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军中情况还算稳定,陆海两军将士并无太多波动,他们大多认为这是江南文人的阴谋诡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