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179

分节阅读 17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基础上,傅友德和徐达正在加紧对甘肃北元残部进行进攻。

首先是退守盘踞在甘南秦州一带的李思齐部。扩廓帖木儿已经逃到甘东地区,他重新在甘肃灵州今宁夏灵武立帐扯旗,几个月过去。各路残军汇集在他的旗下,又聚得五万多兵马,与李思齐遥遥呼应。

不过李思齐却不服扩廓帖木儿的管。他们两人原本就有仇隙。李思齐原本是察罕帖木儿的把兄弟,曾经为其出过大力,算是扩廓帖木儿的父辈。可是扩廓帖木儿上位之后,对于这位“叔父”甚是无礼,李思齐不由大怒,于是便不听从其命令。在陕西自成一派。扩廓帖木儿也大怒,加上李思齐掌握着一支不小小的军事实力,其中不乏察罕帖木儿的精锐旧部,扩廓帖木儿也想将其收为己用。

于是,扩廓帖木儿调兵与李思齐大打出手,双方激战了一年有余,不分胜负。这时元太子已经凭借扩廓帖木儿的力量逼死了孛罗帖木儿,重回大都,并与元帝“和好。”开始猜忌其权柄甚重的扩廓帖木儿,借着这个机会将扩廓帖木儿夺职,自己总制天下兵马,并拉拢李思齐,防范扩廓帖木儿。

后来明军北伐,元军兵败如山倒,李思齐也退据秦州,但是与扩廓帖木儿的仇恨已经结下,是不可能一时化解的,所以两支元军残部是各自为战。

针对这一情况,傅友德和徐达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先打扩廓帖木儿这最具威胁性的一支。但是在表面上,傅友德和徐达调兵遣将,摆出全力剿灭李思齐部的势态,对扩廓帖木儿只是防范,以迷惑其。

明历二年七月,北元朝廷在上都大败,元帝又一次逃遁的消息传到灵州,元军将士人心晃动,很多人开始自谋出路。有大将脱脱不花因、哈麻刺等人遣人暗中向明军请降。愿为内应。

驻扎在环庆防御的徐达收到这个消息,秘密调集了一万五千轻骑,日夜赶路,奔袭灵州元军大营。

扩廓帖木儿当时正在帐中读书。忽然外面喊杀连天,明军在内应的接应下突入营中,四处烧杀。扩廓帖木儿料知内外有变,急忙推案而起。连靴子都不及穿齐,光着一脚跑出帐外,跨上一匹马飞逃。仓促之间,手下只有十八骑跟随。扩靡帖木儿北渡黄河后,一直逃回到漠北哈拉和林。其所控制的陕西、甘肃一带,皆被徐达率兵占领。

扩靡帖木儿一败,李思齐就成了孤军,他思量许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只好接受了傅友德使者的劝降。举军归附明军。至此,北元在西北的残部基本被清除。

刘浩然留徐达继续在甘肃一带巡防地方,编练军队,召傅友德入长安。协商西北下一步的策略。

听完傅友德对西北情况的叙述,刘浩然决定暂时放弃继续西进的计戈。一旦西进,不仅需要优势兵力,更需要牢靠的后勤保障。现在陕西、甘肃部分地方初评,还不是很稳定。北边又受到北元的威胁,一时无法支持一场大战役,只有治理好地方,消除北方的威胁,西进才有可能。

“二哥,西北现在已经打成这样了,一时半会不会改变,你现在的任务是靖平地方,编练军队,就地军屯

“陛下,陕西、甘肃地方复杂,民风彪悍,的确花费一番心思,我和徐达商量过,至少要一年时间才有可能将这里和降军收拾好

“一年”刘浩然心里盘算着北方的战事,一年时间估计北边和东北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只会继续进攻,扩大战果而已。

“二哥,你可以多花些心思在南边。”

“陛下,你是指巴蜀。

“对,现在北方收复,逐渐稳定。我军已对巴蜀伪夏形成包围之势,该做好准备了。

傅友德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说道:“陛下,只要给我一年时间,我就可以在不影响陕甘防务的情况下聚得十万精兵,随时可听从调遣。”

“一年时间”刘浩然有些犹豫,他当然迫切想将巴蜀之地收入囊中。但是现在明军北伐几乎把家底打空了,而且主力尽在北方一线,南边仅仅维持自保,怎么样才能配合傅友德对毛蜀进行征战呢

明军的长江舰队到是犀利,只是三峡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长江舰队的炮舰巨船逆流而上多有难处。想来想去,刘浩然决定对巴蜀进攻以北边的傅友德部为主力,从湖广等地调集少量部队以为策应,吸引夏军的注意力,掩护傅友德部从北边发起进攻。

处理陕甘事宜,刘浩然于八月出河南,在洛阳、汴梁东京巡视十几日。然后一路南下,过南阳、襄阳入武昌,再至巴陵、长沙,然后入江西。在宜春调头北上,入南昌,于九月底抵达九江,在那里坐上长江舰队巨船,顺江而下,中途在太平、铜陵巡视十余日。十月初十,上中都合肥祭拜祖先陵墓,事毕,于十月二十日回到南京。

看在老曾“百忙之中”依然抽时间码字上,书友们,不要吝啬你手的票票。

第一百八十二章货币

10703帝国的荣耀第一百八十二章货币一

四到南京的刘浩然想不到的仰接他的是一场波及朝野的炮,六

在刘浩然亲猛的伐的一年多时间里,总理政务大臣、内阁首席大学士李善长可谓走过足了一把手的滋味。南北诸省政务,无一不汇总至内阁,然后再由内阁诸大学士商议。或诸大学士、直学士联席会议商议定夺,最后以内阁的名义行文各地。就是刘浩然正常的诏书也是先送至内阁,然后由内阁拟制文下传地方。按照律制,内阁每份下传的制文。尤其是诸学士商议拟定的制文,按照程序上都必须交由刘浩然批准方可执行,结果刘浩然先是全部留中,任其在规定时限内自动生效,后来以“不可轻怠国事”为由,下旨给内阁,除人事安排之外的制文,可在上禀的同时着行,刘浩然如果有不同意见,可是事后加以修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