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178

分节阅读 1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目瞪口呆,他们没有什么机会接近刘浩然,自然也不知道这个大明皇帝的行事风格,都不由为自己敬仰的主官捏把汗。

“胡深,山西北靠草原,又多煤铁,将来我将在这里多设工厂,而且一个工厂办下来少则千余人,多则上万人,你算算,到时你山西会增加妾少人”

胡深沉思了一会,既然刘浩然准备在山西大设工厂,自然要从江南抽调工匠人口,毕竟那里经过十几年已经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劳工。”山西本地人手就算是加快培也来不及。

“陛下,最多七十万。”

“好吧,好吧,就依你”刘浩然无可奈何地说道。

旁边众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暗暗对刘浩然的胸襟越发地敬仰起来。

过后,刘浩然又跟胡深谈及北地边军俘获草原蒙古女子配嫁山西地方的事宜,胡深为了多占一些配额,咬着牙又多让出二十万移民数量。

第一百八十一章陕甘

10702帝国的荣耀第一百八十一章陕甘

习历二年七月二十日。刘浩然在山西河津渡口过黄河。卵旧安的河水卷着数不清的黄沙一路南下,再看看两岸被洪水冲刷地千沟百壑的黄土高原,刘浩然站在黄河西岸翘首看了许久。

“黄河清,圣人出”就像中国历史上圣人绝少,黄河也很少清过。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在这条脾气暴戾的母亲河上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但是往往只保得一时安宁,河水泛滥时时发生,给中原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历朝历代对于治理黄河有两种策略,一是传统的堤防治水,二是分流治水。堤防治水很好理解,就是在黄河两岸修筑河堤,防止河水泛滥。或许是这种治水方式寄予太多的期望。可是事实上黄河的堤防累累毁坏,三年两决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开始对这种治河方式颇有微词。

东汉明帝曾下诏书:“左堤强则右堤伤,左右俱强则下方伤,宜任水势所之,使人随高而处,公家息童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堤防,任由洪水泛滥。这样大家你好我也好。

宋太祖赵匡胤面对严重的黄河水患也曾下诏书:“夏后治水,但对言导河至海随山淡川,未闻力制端流。广营高岸。自战国专利。埋塞故道,以小妨大,以私害公,九河之制遂驻,历代之患弗饵。”他在盛赞大禹治水的同时,对堤防这一治黄措施多加驳斥,好像黄河泛滥就是因为采用了堤防堵制而没有采用疏导的治水方式。

宋神宗则说得更妙。“河决不过一席之地,或东或西。若利害无所较,听其所趋如何水性趋下,以道治水,则无违其性可也。如能顺其所向,徙城邑以避之,复有何患大有黄老顺其自然,不为而治的味道。

所以西汉贾让提出了治河三策,上策改道,中策分流,下策才是堤防。他的这种思想在南京水利营造方面颇有影响,不少这方面的专家提出拓宽大清河、黄河、淮河,用河渠把它们连起来,让黄河下游分三支入海,减少中下游决口泛滥的可能性。

想着这些纷争不休的治河策略,刘浩然心里乱如麻,在这个时候他恨不得自己是学水利出身的。不过有一点刘浩然是知道的,黄河泛滥主要是由于它河水中含沙极多,到了河南一带,河水变缓,泥沙慢慢沉淀,所以造成河床越来越高,最后变成了悬河,河汛一至,稍不小心便是大水泛滥。

所以说治理黄河的关键在泥沙,下游耍想办法尽可能地把泥沙排走,而且还要设置泄洪区以防万一。最重要的是上游必须防止水土流失,尽可能地防止各支流从黄土高原把泥沙带入黄河。

“要多种树呀”刘浩然嘴里喃喃地念道,但是他心里有几丝犹豫,徘徊许久,终于有了点定计。

来到长安,陕西布政使郭景祥带着陕西省布政司、长安府等大小官员早就等候多时了。

根据这里的初步统计,刘浩然知道陕西目前统计出一百三十四万余人口,估计全省人口大约是两百万出头。

另外一系列的农耕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抽调到北方数省的大小官员都是经过挑选的,都算是是能吏,而且又多在江南任职多年。操持这些事情非常得心应手,让刘浩然大是放心。

所以刘浩然重点放在两件事上,第一件事是如何在陕西和暂时由陕西代管的甘肃部分地区进行封山造林,最大可能减少水土流失,这可是件功在千古的大事。

他与郭景祥等人连开了十几天会议。首先花了一番力气向这些“古人”讲清楚了水土流失是怎么一回事。又有怎么样的危害。在这些臣子们终于搞清楚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后,刘浩然对陕西省的政策进行调整。首先,河道堤防的后面进行植树造林,不管大小河道,堤防上面不能植树,只能铺草,后面的空地却要大肆种树。陕西全境全部进行封山造林,对于百姓们日常必需的柴禾和木材,刘浩然要求进行枝末截取和轮伐,也就是柴禾只能取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枝末,并大量推广麦种等其它作物的使用,木材则进行轮期砍伐,尽可能控制数量和不影响树木

林。

对于陕西乃至甘肃地区,刘浩然给予的农耕政策是不鼓励开荒,鼓励百姓们在荒地荒山上多加植树。然后允许有计划的砍伐成才树木,加以贩卖,谁种植谁收益。不过收益时间可能会能漫长,这需要官府有决心加以控制,并加以钱粮上的补贴。

陕北、甘肃东部包括河套、宁夏的区则放弃农耕恢复计划”改为受控制的定居放牧,并在这些地区的工上多加植树。在历史上。宁夏、河套、甘东以及祁连山地区都是草原连天、绿树葱郁的地方,自从中原王朝对这些地区大加开发。大量移民耕种和本地居民由放牧转为耕种,使得草原和树林逐渐消失。变为耕地,最后开始沙化,刘浩然必须阻止这一情况的进一步发展,并将生态环境还原回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