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忠王远征史 > 分节阅读 129

分节阅读 12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文才进士及第,然而仕途颇不顺畅,既缺少同乡同庚的提携,更未能博得嘉庆皇帝慧眼垂青,只在国史馆任个可有可无的闲差。

那国史馆虽远离朝廷政治权利中心,但却是个文人汇聚、学术氛围浓重的渊薮。就在这里陶澍不经意间交往的一个人,以及后来所发生的与此人相关的一桩秘史,导致大清皇家血统在不知不绝状态下,丧失了其森严高贵的纯正性,同时直接促成陶澍本人日后的飞黄腾达

原来嘉庆时期大清虽然开始走向衰退,可总体综合国力仍为世界的翘楚,百姓生计及节令年景也还说得过去。皇上跟皇室成员毋须为那么多的国事操劳,因此享受清闲整天无所事事的,可就不止是国史馆里的那帮白拿俸禄的闲人。

皇阿哥旻宁便是这样一个人

旻宁喜欢探讨学问,尤其喜欢同穷酸腐儒们讨论经世济国之道,一来二去就与陶澍结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莫逆。因为相谈甚为投机,久而久之这位阿哥竟不再前往国史馆,转而直接去陶澍府上秉烛夜话。

于是在嘉庆二十年的一天,终于发生了那件让陶澍做梦都想不到的怪事

第十九章皇家5

或许是因为左宗棠头一次正式参加科考,就假冒他人作弊,所以注定了他在总计十三次的科举道路上举步维艰

道光十二年,二十一岁的左宗樾以“左宗棠”的名字参加了举人考试。时值隆冬,应试的考生们却大多额头见汗。别人冒汗是由于答题紧张心中无数,而“左宗棠”汗流满面,则是因为时时担心假身份会被戳破,叫人逐出考场甚至下入大牢。

当时的考题主要是作八股文。八股讲究审题、破题、扣题,通常要引经据典,考生华华丽丽卖弄着骈四六句,看似文采飞扬,实际上却往往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左宗棠胸怀丘壑,看罢题目便拟出了“选士厉兵”的主旨,笔锋直指当时朝廷武备废弛、军士懈怠的弊病,虽说少了许多子曰呼哉,但针砭时弊有的放矢,加上他的文才底蕴扎实,平仄对仗中规中矩,答完卷出来颇显自得;与乃兄宗植切磋行文论理,自觉名次当在兄长其上

不曾想事出蹊跷,本该录为三甲的左宗棠差一点落榜

原来那年乡试出色的文章令考官目不暇接。本来按文章优劣择优录取,左氏昆仲二人稳坐前两名。正考官陕西人徐法绩尤其欣赏左宗棠敏锐见识,也把他的考卷小心翼翼放在了正取的前列,谁知第二天快要抄榜放榜时却怎么也找不见了一问同僚才知今年锦绣文章太多,为了照顾其他考生,另外几名考官商议左氏兄弟二取其一,左宗植位列榜首;反正弟弟左宗堂才华横溢,下届再考也是稳稳中举,就叫弟弟再等一届吧。

徐法绩是位官场不倒翁,他虽然欣赏左宗棠的才华,倒也不至于为此力排众议,冒着得罪其他考官的风险力挺左宗棠,只能对这名年轻人暗感惋惜。

哪知道这一届湖南科考成绩卓越,道光帝特地快马传谕,要湖南主考组织考官重新批阅落选“遗卷”,从5000多份落榜考卷里挑几张列入“副榜”,左宗棠的试卷当仁不让排位副卷之首

这一番失而复得的功名,是已经用“左宗棠”步入科举道路的左家老三,中年发迹之前唯一取得的好成绩,尽管最终排位副榜,可毕竟算是中过举身背功名的人了。

自此以后六年,连续两届进京会试,左宗棠均乘兴而去失望而归。由于他作文章多涉及经世革新,由一名乳臭未干的晚生后辈区画国是,对朝政评头品足指手画脚,引起一些朝廷大臣们的反感。

其实左宗棠屡番名落孙山,已悟出某些愚儒陈吏的欣赏口味,这时他写的文章已近炉火纯青,倘若他肯昧着良心作那种四平八稳和无病习作,考取进士真是如同探囊取物一样容易,但左宗棠偏偏执拗地坚持己见,大把的岁月,便在一次又一次参考落榜再考再落榜的恶性循环中蹉跎没了

如果他不曾恰巧碰上陶澍大人,也可能注定此生碌碌无为,做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然而,嘉庆十八年所发生的奇事,彻底改变了陶澍乃至左宗棠的命运轨迹

第十九章皇家6

奥运期间大量解禁章节,少量上传新章,奥运结束后恢复正常速度。

嘉庆十八年的某一天,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旻宁又来到陶澍府上叙话。当时陶府上上下下充满了喜庆气氛,原因是陶澍纳娶的如夫人贺元秀刚刚生了一个儿子,小家伙哭声洪亮,长得虎头虎脑爱煞个人。

经过几年的交往,陶澍跟旻宁已结成通家之谊,变作无须客套的知交好友。陶澍喜得贵子,忍不住叫奶娘把小家伙抱出来给旻宁看。也是这婴儿与旻宁有缘,躺在太子爷手里居然一点不哭闹,白白胖胖的样子叫旻宁爱不释手。

相隔几天,旻宁又来陶府造访,这回除了太子府的随侍,还多带了一个禁宫里面的小太监。旻宁对陶澍说:“皇太后想瞧瞧你的宝贝儿子,召人送进宫,皇太后一高兴准有大笔赏赐”

其实陶澍倒是不大看重赏赐,但他一位小小五品文官所生的孩子,竟能获得当朝皇太后祝福青睐,可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于是陶府欢天喜地,给小家伙换了身光鲜的衣服交予小太监,抱进宫内去见太后。

此后一连数天,抱走的胖儿子如石沉大海再无消息,而太子旻宁也未再露面。陶澍夫妇心里开始忐忑不安,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皇太后要看刚出生的婴儿,不过就是花一时片刻的工夫,可为什么几天都没有音讯呢

就在陶府人人心急如焚的时候,那名抱走儿子的小太监终于出现,把孩子又送回了陶家。陶澍夫妇接过孩子微觉诧异,发现抱来这孩子好像不似自己的亲生骨肉;他们忙追问何以让一个婴儿在宫里耽搁许久小太监支支吾吾也不回答,匆忙告别而去

孩子被掉包了

送回来的婴儿并非他们的胖儿子,而是一名刚刚出生没几日的女婴。这女婴用一件黄马褂包裹,在黄马褂的招袋内发现了一方皇绫,上面由旻宁亲笔书写了六个字:善待吾女秀姿并附有女婴的生辰八字。在黄缎的一角清晰地盖着一方旻宁的玉印纹章清虚静恭。

自己的亲骨肉被扣在皇宫里,换回来的女婴却又是当朝太子的亲生公主此事是吉是凶还真的很难说。失去生身骨肉的悲痛,无意中卷入皇家是非漩涡的惊悸,还有眼前这名血统高贵的“女儿”所产生的压力,将陶澍一下子击倒了,卧病在床近半月未能踏出房门一步。

病好以后陶澍上表请辞,欲离开京城是非之地回老家归隐。久未照面的旻宁又出现在陶府。向陶澍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那日把他的胖儿子抱进宫,不但皇太后十分喜爱,就连嘉庆爷本人也对这个白胖的男孩爱不释手。为了讨父亲的欢心,旻宁便谎称这孩子是自己的一个妃子所生于是陶澍的宝贝公子变成了得宠的皇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