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82

分节阅读 4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当初宝鼎对大一统的认识还没有现在这样深刻,他并没有意识到中土文化的繁荣源自中土分裂这个特殊的大环境,“百hu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是由分裂了数百年的土壤催发出来的,它汲取着一代代中土人的鲜血和生命为营养,所以才绽放得格外灿烂,流芳千古。

中土统一了,这时候疆土统一,政治统一,制度统一,文字统一,等等,但唯独无法统一的就是文化,文化如何统一

始皇帝别出心裁,把稷下宫的博士制度,一种半官方的智囊团,将其修改加工后,变成官方的决策层机构,也就是博士议政制度。始皇帝试图用这种办法来吸收和融合中土不同的思想文化,最终寻找或者创建一种新思想新文化。

始皇帝把这件事想得简单了。虽然说博士议政制度可以做为中土文化统一的象征,它的建立从制度上对中土不同思想文化进行了综合,并非常高明地将其纳入了帝国的政治轨道,然后再用统一和集权来保护主流文化,并相应地制约和改良异质文化,最终实现不同文化的兼容和吸收,继而产生适应统一后的中土的新思想新文化,但自商鞅变法以来,法家学术思想在大秦取得主导地位,深入到大秦文化的价值核心层,决定着大秦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使得法家思想在大秦拥有了雄厚的社会基础,一切不同于法家思想的其他文化观念,都会遭到大秦人的排斥和打击,于是,单纯的文化统一不再单纯,它也不可能单纯,它实际上直接影响到了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

只要牵扯到利益之争,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的矛盾,军功贵族和博士官僚的矛盾,秦国和关东六国之间生死仇怨,等等,总而言之,博士议政制度自实施以来,其弊端越来越大,已经让始皇帝对关东六国文化的宽容态度逐渐动摇。

宝鼎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随着对“大一统”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是愈发感觉无助。

他知道始皇帝在文化的统一上失败了,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统一上的失败导致“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彻底爆发。秦王政举起了屠刀,不仅屠杀了中土文化,也屠杀了坚持“分封”之议的贵族们,最终亲手埋葬了他一手创造的帝国。

于是宝鼎有意识地回避这件事,不管是博士议政制度,还是大秦官学和教育制度,甚至包括法家思想和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冲突和碰撞,他都一律回避,但今天他回避不掉了,始皇帝直接把矛盾对准了太子扶苏。

太子扶苏坚持稳定的战略,主张“仁政”,积极倡导“与民休养、轻赋薄徭”等迅速恢复中土国力的一系列举措,这让始皇帝对他非常不满,认为他偏离了帝国的政治轨道,极有可能把帝国引向分裂和战乱。

宝鼎对此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他把扶苏推上了储君之位。

“太子与我深谈了数次。”宝鼎解释道,“有一点我可以保证,他坚持大一统,坚持中央集权。只要这个大方向不错,他就不会偏离帝国发展的轨迹。”

始皇帝冷笑,对宝鼎的这种解释嗤之以鼻。

“过去我也很幼稚。”宝鼎笑道,“我曾对你说过黄老的无为而治,也曾对你说过儒家的仁政和王道。那时候他和我一直在一起,可能受到了我的误导。等他年纪再大一点,对大一统的认知更深刻一点,他的想法和观点就会改变。”

始皇帝微微摇头,显然还是不能释怀。

“可以让太子巡视天下,到处走走看看。”宝鼎建议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再说,现如今刚刚统一,地方局势紧张,太子出巡,既能起到镇慑地方的作用,又能展示一下中央的权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举多得嘛。”

始皇帝迟疑不语,显然宝鼎的这个建议让他颇为心动。

历史上始皇帝一次次巡视天下,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遏制和打击地方势力对抗中央。如今历史虽然部分改变了,但政治上的大环境却没有丝毫变化,相反,环境更加恶劣了,始皇帝和功臣们、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ji烈。

“陛下可千万不要出巡。”宝鼎告诫道,“目前这种情况下,陛下必须坐镇咸阳,以维护和稳固中央的权威。”

出巡就要离开京畿,皇帝离开京畿就会让王国承担一定的风险,假如皇帝威信高,中央权威大,偶尔的出巡尚可接受,但在帝国目前这种紧张局势下,始皇帝如果出巡,不但无助于增加中央的权威,反而会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将置王国于危险之境。

事实上,历史上的始皇帝如果驾崩于咸阳,历史肯定会改写,帝国的国运或许能延续更长的时间,甚至还可以传个几世几代。

“你对大一统的认知更深刻了”始皇帝忽然转换了话题,颇有兴趣地问道,“说给朕听听。”

宝鼎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把“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的根源来自于“法治”和“礼治”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理念做了一番阐述。

“集权”和“分封”这对深层次的矛盾如果不解决,必然引发血腥的政治风暴,不杀人肯定解决不了问题,而杀人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历史上没有任何政治矛盾是靠杀人来彻底解决的,杀人只会让矛盾爆发得更猛烈。这一点始皇帝有亲身经历,有血淋淋的教训,稍点即透。

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文化的统一,就是把传承了八百余年的中土不同文化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新思想新文化,以大一统和中央集权为基础的新思想新文化。

韩非的法家思想是先中央集权,然后实现统一,至于中土统一后,如何在大一统的基础上实施中央集权,实施“法治”,他也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他的法家思想的产生土壤是诸侯并列的分裂和战乱时代。

荀子的儒家思想是先实施“礼治”,以仁义和王道来实现统一,同样,荀子也没有给出中土统一后的治国思想。

何谓“师古”说白了就是淳于越之辈都是墨守成规之徒,不敢超越古人,也不敢正视现实,更没有能力在先辈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文化。

何谓“从今”说白了就是李斯之辈同样墨守成规,同样不敢超越古人,只能抱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亦步亦趋,想当然地认为法家思想既然能帮助大秦富强起来统一中土,当然就能让统一后的中土也能强大起来。

始皇帝笑了起来。

宝鼎未免太过猖狂,竟然全盘否定,但仔细想想,又不能不说他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