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52

分节阅读 4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事实上齐国因为地理原因,的确缺少防御屏障,尤其在西北这两个方向,虽有大河、济水,但一旦到了严冬,河面封冻,就根本起不到屏障作用。至于长城、堡垒、烽燧在千军万马面前,又能发挥多少阻御之力但齐人不这么想,齐人认为自己耗尽心血打造了四十余年的防御肯定固若金汤,由此太子安和田藩、孙粱等人不愿意相信秦人已经摧毁了齐国的防线,他们认为这个消息不可靠,所以他们继续攻打阳关,同时等待最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消息。

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更让他们惊惶失措,秦军不但突破了大河防线,而且还是几十万大军杀了进来,西都历下已经被团团包围,尤其可怕的是,他们失去了临淄的粮草武器。没有粮草武器的持续供应,前线几十万大军如何生存

太子安和田藩等人果断撤军,一天之内撤到长城,留下田儋、魏王咎戍守平阴要塞,主力大军接着直杀历下城。

太子安率军赶到历下的时候,是北疆大军突破大河防线后的第五天,他们错过了回援的最佳时间。

秦军非常凶猛,不待齐军列好战阵,其十六万步军便从正面展开猛烈攻击,而八万骑军则从两翼策应,齐军仓促应战,双方血腥厮杀。

齐军已经连续作战近四个月,更在阳关苦战了半个多月,此刻匆忙回援,一路狂飙,不但身体疲惫,士气低迷,军心更是不稳,而秦军以逸待劳,士气空前高涨,虽然两军兵力相当,但高下悬殊太大,交战不过半日,齐军便抵挡不住,其侧翼率先崩溃。司马尚的代北骑军乘机杀进,大肆屠戮。齐军遭此重创,再也无力抵御,不得不后撤。这一撤,士气彻底崩溃,齐军大败。

秦军八万骑士围追堵截,疯狂砍杀,这一杀就变成了大屠杀,二十多万齐军将士死伤殆尽,尸横遍野,最后逃回平阴要塞的不足两万,余者非死即俘,养精蓄锐了四十余年的齐国大军一战尽覆。

北疆诸军统率杀得性起,纷纷向武烈侯求战,要求乘胜追击,拿下平阴要塞。

武烈侯拒绝了。公子扶苏、章邯、曝布等人苦战数月,蒙武也正率军赶来,这攻克卢齐长城的功劳还是给他们吧。

武烈侯下令,调一万大军杀奔平阴要塞,配合公子扶苏和蒙武拿下卢齐长城。一万大军包围历下城。其余各军直杀临淄。

北疆大军在展开攻击后的第七天抵达章丘。

章丘守军看到浩浩荡荡的秦军,肝胆俱裂,匆忙弃城而逃。章丘是一座小城,根本经不起秦军的猛烈攻击。

第八天,秦军杀到昌国。昌国距离临淄不足百里,是临淄的门户,齐国京都大军在此设下了第一道防御。

武烈侯并无攻击之意,命令司马尚和司马断率骑军出击,扫荡临淄外围,为大军围攻临淄做好准备。

齐王建看到秦军杀到临淄城下,大惊失色,连夜把昌国守军撤了回来,死守临淄,固守待援。到目前为止,临淄还不知道太子安和齐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他们永远也等不到援军了。

第十一天,武烈侯率军包围临淄。

诸军统率请战攻城,武烈侯大笑,“还要攻城吗”

的确,还要攻城吗还有攻城的意义吗

公子扶苏和蒙武会合后,率军攻打平阴要塞。

齐太子安、魏王咎看到大势已去,随即带着各自的军队撤离了平阴要塞,沿着长城向胶东、琅琊逃亡而去。

公子扶苏轻松拿下平阴要塞,攻占了卢齐长城,与北疆军会合,这时候,他才知道武烈侯已经指挥北疆大军取得了历下大捷,摧毁了齐国军队,现正在围攻临淄。

齐国败亡在即。

第一卷 崛起 第400章 选择蒙氏

第400章 选择蒙氏

公子扶苏、蒙武、章邯、曝布等人飞马疾驰,赶到临淄城下拜见武烈侯。

北疆大军摧枯拉朽一般摧毁齐国,让扶苏、蒙武等人非常震惊,对武烈侯更是极度敬畏。

武烈侯倒是不以为然,似乎理所当然。

他首先说到了乐毅。当年乐毅带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也是摧枯拉朽一般挡者披靡,连下七十余城,攻克临淄,最后齐国就剩下即墨和莒城两座孤城,但齐人就凭着这两座孤城坚守五年,最终田单在即墨城以火牛阵击败燕军,收复实地,重建齐国。

乐毅攻齐和武烈侯攻齐都选择了从齐国北线发动攻击。齐国北线的防御就是以大河、漯水和济水为依托,其防御力较为薄弱,尤其隆冬时分,河面封冻,齐国北线基本上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乐毅当初在济水北岸击败齐国主力,就此势如破竹,而今日武烈侯在历下同样摧毁了齐国军队,顺利杀到临淄。

齐国再一次重蹈覆辙,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除了其北线防御存在致命缺陷外,就是临淄对其耗费四十年心血打造的防御线过于自信,其次就是对秦北疆军的实力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当然这也有情报上的失误,再次就是临淄对当前战局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齐军主力在历下大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