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51

分节阅读 4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怕无力支撑直道的修筑。”

郑国思索良久,说道,“有些事必须要做,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去完成,这关系到国祚存亡,而直道就是其中之一。”

郑国这话说得很含蓄,但内里的意思很清楚,将来地方势力坐大,封国一旦对抗中央,咸阳拿什么予以镇制统一后的大秦疆域辽阔,边陲遥远,大秦军队无论在内还是在外,无论是戡内还是御外,这条直道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枢议事上,秦王政就司空一职拿出决策,以陈禄为司空右丞,暂领司空事主掌司空府,考虑到司空府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修筑直道,而直道修筑关系到大秦未来,所以陈禄这位“领司空事”的司空右丞同时也拥有参与中枢决策之权。

陈禄的“横空出世”让中枢大员们目瞪口呆。

很显然,司空一职的竞争太过激烈,但此事又不能继续拖延,以免影响到咸阳政局,所以秦王政无奈之下,不得不动用君王特权,破格提拔一位“贤才”了。

陈禄是专业性官员,适合出任司空一职。他又出自关东系,无疑会得到关东系的支持。陈禄在江南与各方关系处理得不错,促进了江南局面的稳固,而且他还主持修凿了南岭大渠,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公子腾的功绩,所以公子腾于情于理都要给予支持。公子腾公开支持,宗室大臣们也就不会反对了。

如此一来,陈禄等于得到了秦王政、关东系和宗室的全面支持,出任司空一职已经是不可阻挡,这时候老秦人自然不会跳出来唱反调,那么楚系势单力薄,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结果。

当然,秦王政也留有余地。陈禄的实际职务还是司空右丞,授予他的权力都是代领,各方势力都还有争夺司空一职的希望,而关键就是接下来的形势如何变化,尤其重要的是武烈侯的态度,假如武烈侯反对,此议就要推倒重来。

第一卷 崛起 第399章 进攻

第399章 进攻

武烈侯对咸阳政局的变化保持沉默。

在咸阳人看来,武烈侯之所以默许关东人对司空府的掌控,是秦王政在此事上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假如秦王政和关东人决心推进直道的修筑,表现出积极支持和发展北疆的姿态,武烈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疑会与咸阳保持默契的合作,维护秦王政和中央的权威。

既然武烈侯的态度明朗了,大秦内部的激烈矛盾缓和了,一场可怕的风暴消弥于无形,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倾尽全力进行中原决战了。

冬十月,武烈侯遵从秦王命令,征召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二十万青壮,组建五个军,在三地展开冬训。

十一月上,武烈侯在代城召集北疆诸军统率进行军议。

在这次军议上,武烈侯宣读了秦王政的令书,正式下达了进入中原作战的命令。

现在北疆总兵力达到了十个军四十万人马,其中五个军是主力,五个军是地方预备役。此次咸阳征调六个军南下作战,四个军镇戍北疆。在四个留守镇戍军中,代北和燕南各有一个主力军,而另外两个地方军则全部部署于代北,以防匈奴人的入侵。

为了确保决战的胜利和北疆的安全,秦王政在武烈侯的一再恳求下,把上将军羌廆hui从陇西调回北疆。羌廆奉命留守北疆,代替武烈侯暂领北方三地军政大权,统一指挥北方战场。

南下六军统率,司马尚、杨端和、辛胜、蒙恬、司马断和年轻的代侯公子将闾,其中司马尚和司马断两军皆为骑军,如果加上太傅府、代侯府和各军大小统率们的卫军,此次南下总兵力达到了二十六万以上。

唐仰宣读了武烈侯的命令。

六军统率陆续率军南下,由中山进入巨鹿郡,在东武城和灵丘一线驻扎。

东武城东南方向一百多里外就是大河,渡过大河就是齐国的北都平原城。从平原城再向东南方向两百多里就是齐国重镇西都历下城。这两百里路的路程上有两条大河,漯水和济水。

由历下向东三百余里,就是齐国都城临淄。历下和临淄之间有两座大城,一是章丘,一是昌国。

历下和章丘之间大约有一百余里,这一百余里与卢齐长城在一条平行线上。卢齐长城的齐军如果要后撤,必须从平阴要塞撤到历下,再由历下撤往章丘、昌国和临淄。

所以历下一战是此仗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

武烈侯的设想是,避开平原城,从灵丘方向渡河,过漯水、济水,直杀历下,把齐军主力包围在平阴要塞和历下城之间。只要围杀了齐军主力,则临淄城可一鼓而下。

武烈侯的这一攻击策略得到了诸军统率们的支持,于是武烈侯报奏咸阳,北疆大军将于十一月中开始南下,于十二月中大河封冻之际展开攻击。

武烈侯又密报王翦,请王翦在中原战场上给予配合,以策应北疆大军南下攻击。

十一月中,中原战场统率王翦下达了一系列命令,陷入僵持的中原战局突然发生了变化。

十一月下,公子扶苏在东线战场上持续攻击三个多月,不但未能突破堡垒防线攻克肥城,反而损失惨重,难以为继。齐魏联军在齐太子安和魏王咎的指挥下,果断反击。秦军三战三败,不得不退守阳关。

齐魏联军士气高涨,主力尽出,猛攻阳关,试图击败秦军,夺回薛郡,反攻中原。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项燕军中。项燕下令,全线反击。楚韩联军主力在平舆战场上向秦军展开猛烈攻击,沉寂了三个多月的战场终于再度爆发。

此刻中原战场上的秦军主力被楚韩联军牵制在平舆,而公子扶苏的东线大军在阳关要隘遭到了二十多万齐魏联军的攻击,岌岌可危。蒙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从彭城战场后撤,退守丰邑,在确保大梁安全的同时,策应东线战场。

秦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形势极度不利,只要齐魏联军攻克阳关,杀进中原腹地,此仗秦军必败无疑。

十二月上,长沙侯公子高和广武侯麃公在东南战场上发动了攻击,其前锋军进入江北,威胁江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