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77

分节阅读 3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此承担战败的责任,这势必让老秦人遭到咸阳宫的沉重打击,所以他们干脆借着咸阳政局的需要,把公子宝鼎拖到中山战场上。这样一来,一旦战败,公子宝鼎承担主要责任,而老秦人则可以侥幸逃过一劫。

现在,不管咸阳宫和老秦人如何打算,公子宝鼎首先要飞速赶赴中山战场,先把岌岌可危的战局扭转过来,否则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宝鼎没有过多考虑,他给江南的武安侯公子腾和十八方镇的盖聂、荆轲各自写了封信,然后叫赵高日夜兼程赶赴江南。

“武烈侯是担心江南有变,延误了西南策略的进程吗”赵高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我到河北不久,寿春政局就要再次发生剧变。”宝鼎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年前范增来了一趟,名为代表寿春前来恭贺,实际上是来探询我的口风。我当时明确暗示范增,我不会去咸阳,但也不会再返中原,所以现在就是项氏动手的最佳机会。”

“蒙武在昌邑一线与齐军对峙,你去了河北,项氏再无顾虑,当然要果断下手。”赵高摇头叹道,“怕就怕景氏和项氏得手之后,马上与齐国合纵,两路夹击中原。中原大战一旦爆发,中山和代北战场危机四伏,局面更为紧张。另外,秦楚盟约破裂之后,江南失去楚国的物资援助,南岭大渠的修建也将陷入停顿。更严重的是,楚国阳文君熊岳极其所属势力遭到血洗之后,无论是宫内的王夫人还是东南的熊氏,都将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必将破坏武烈侯的布局,未来将充满诸多变数。”

宝鼎脸色沉郁,凝神思索半晌后,问道,“你担心熊氏在局势对我不利的情况下,倒戈一击”

赵高轻轻点头,“武烈侯不可不防。此刻河北局势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极度被动。”赵高心里暗叹,他很难理解,当初自己劝武烈侯回咸阳,就是考虑到局势的发展可能比预料的要严重。武烈侯对此一清二楚,却执意要迎“难”而上,非要行险一搏,虽然他每一次赌博都侥幸赢了,但这一次他的好运气还会延续吗

宝鼎想到的却不是熊氏对自己的“倒戈”,而是熊氏对咸阳宫的“倒戈”,对大秦的背叛。

未来,熊氏到底会做出何种选择秦王政又将做出何种选择楚国政局二次剧变后又将做出何种选择这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的选择,所有局势的发展,都取决于中山大战的结果。

“一切取决于中山大战。”宝鼎平静地说道,“你这一趟江南之行,直接关系到中山大战的胜负。”

第一卷 崛起 第334章 蒙氏的选择

第334章 蒙氏的选择

宝鼎命令两府官员收拾行装,急速北上。

这天晚上昌文君熊炽赶到蓼园送行。

在各方的努力下,宝鼎终究还是没有进京,但局势的发展出乎大家的预料,谁也没料到匈奴人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与赵燕两国联手夹击秦军,宝鼎因此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匈奴人自从占据云中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攻占代北,继而直接威胁中土腹地,所以匈奴人常常入侵掳掠寻找大举进攻的机会。这一次赵燕两国主动与之结盟,给他们提供中土最新消息,并与他们联手夹击秦军,总算给了匈奴人一个攻占代北的最好机会。

匈奴人一如既往,先以小股游骑入侵,以麻痹代北秦军,打探代北军情。等到秦军主力在中山战场与赵燕两军陷入僵局之后,匈奴人突然爆发了,先是匈奴左贤王指挥左方诸王大举进攻,分隔包围代北秦军,把他们困在城池和关隘之内,接着匈奴大单于又带着后续大军越过长城,陈兵于大黑河一线,准备在代北秦军粮尽箭绝之际,发动致命一击。

匈奴人不是不想铺天盖地地杀进代北,而是不想在代北与秦军打个两败俱伤,以影响到他们此次攻击的终极目标。他们这一次的目标不是代北,而是河北和晋中,是中原腹地。

秦军云集中山战场,晋中空虚,正是攻击的最佳时机,但能否攻打晋中,却要看中山战场的结果。假如秦军在中山战场迅速取得了胜利,匈奴人最多也就是乘着秦军伤痕累累精疲力竭之际,以最小代价拿下代北,反之,假如秦军和赵燕两军僵持不下,甚至因为两线作战难以为继的原因战败了,那匈奴人不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代北,还能迅速越过太行山,杀进中土腹地烧杀掳掠。

正是因为此仗有绝对胜算,匈奴人才愿意与赵燕两国结盟,才愿意尽出大军帮助赵燕两国夹击秦军。

北方战局的急转直下,让熊炽忧心忡忡,言谈之间,透出几分无奈和沮丧。武烈侯此行假如败了,那先前的所有努力一将在夜间化为乌有。

“咸阳宫不但无意增兵北方战场,还以财赋紧张为由,威胁北方战场上的统率们,逼着他们不惜代价攻克中山。”熊炽摇头苦叹,“北疆危矣。”

“咸阳宫的策略还是正确的。”宝鼎不动声色地说道,“以最快速度击败赵燕联军,敌人两路夹击之策遂告失败,如此一来,匈奴人即使大兵压境,我们也可以据险死守,把匈奴人阻挡在大黑河一线,以断绝他们攻占代北威胁我中土腹地的图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