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68

分节阅读 3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武烈侯一旦放弃了一切,形势对老秦人和楚系非常不利,基本上可以宣告他们在这场博弈中失败了,但秦王政害怕的是,老秦人和楚系在明知失败的情况下,势必要绝地反击,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那么咸阳政局必定重蹈当年昭襄王之覆辙,统一战场上可能因此兵败如山倒。

宝鼎此举表面上是在胁迫秦王政,但实际上矛头直指老秦人和楚系,如果你们再不让步,那前期所有努力都将化作乌有。

秦王政当然明白宝鼎的心思,虽然觉得宝鼎的做法让他十分难堪,但舍此以外,宝鼎也的确没有办法逼迫老秦人和楚系让步,假如他公开跳出来支持秦王政,只能让他自己众叛亲离。

秦王政下令,公子宝鼎的爵位由一等封君降为列侯,食邑宛城,南阳郡封就此剥夺。

宝鼎不为所动,继续上奏,坚决要求放弃封君,重返北疆。老子不干了,回北疆放羊去。

秦王政怒不可遏,下令将公子宝鼎的爵位由列侯再降为伦侯。秦王政在朝堂上咆哮,如果公子宝鼎继续胁迫他,他不惜兄弟相残,砍了公子宝鼎的头颅。

楚系率先让步,丞相隗状和部分楚系官员上奏,考虑到一百多年来关东士卿对大秦强盛所做的贡献,他们愿意放弃“逐客”一策,愿意与关东士卿继续携手合作,共创统一大业。

老秦人随后也做出了让步的姿态。

上将军王翦奏报咸阳,拟定在冬十一月向中山发动攻击,为此他恳求秦王政下令,马上集结北部军、北疆军、河北军和中原军主力于东阳前线,并请咸阳在秋收之后调集各地粮草辎重运往河北。

秦王政令准,命令中枢即刻部署中山大战。

至此,秦王政总算松了一口气。首先公子宝鼎放弃了封君,离开了中原,秦王政不用担心公子宝鼎会在咸阳宫和老秦人、楚系彻底决裂后,带着大军割据大河南北,与咸阳形成正面对抗;其次,老秦人和楚系先行退让,主动妥协,也算是保全了咸阳宫的脸面,没有逾越君臣之道的最后底线。

宝鼎终于以自身的惨重代价,以自己的全面隐退,打破了这场风暴的僵局,赢得了解决咸阳危局的契机。

宝鼎挑起了这场风暴,把大秦推向了生死存亡之刻,他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是他先前已经预料到的结局,只是这个结局比他预料的来得要早,而且还是在他没有完成布局的情况下仓促到来,这导致他趁此机会改变历史轨迹的谋划变得愈发艰难。

宝鼎回到宛城蓼园。

御史大夫冯劫、驷车庶长公子豹奉秦王令,日夜兼程赶到宛城,为公子宝鼎行冠礼。

第一卷 崛起 第326章 教训我家小子

第326章 教训我家小子

两者抵达宛城的时间仅差一天,可见秦王政把公子宝鼎的行程计算得很精准,可见他在接到公子宝鼎离开中原的奏章后就已经预测到结果,可见他对公子宝鼎在此刻以自身损失来挽救咸阳危局充满了感激之情,为表达对公子宝鼎的歉疚,他特意派遣两位重臣赶赴宛城为其行冠礼,这等恩宠在大秦历史上非常罕见。

秦王政以此恩宠来告诉朝堂各方势力,他和公子宝鼎始终是血脉相连的好兄弟,在事关大秦生死存亡之刻,老嬴家的人肯定会放弃所有恩怨,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当初昭襄王和武安君斗得你死我活之际,公子弘宁愿背上不白之冤流配边疆,也不愿意背叛老嬴家,如今公子宝鼎也是一样,在咸阳政局即将重蹈当年覆辙之际,断然放弃了一切,断绝了老秦人和楚系的最后幻想,最终迫使他们不得不向秦王政低头,不得不向咸阳宫妥协。

但宝鼎对秦王政的这一恩宠没有任何感激,倒不是说他的心境已经到了荣辱不惊的地步,而是他鄙视秦王政以这种不入流的手段榨取他的价值。这就是你所谓的“歉疚”如果你觉得歉疚,觉得让我做出的牺牲太大,那你就做出一定的妥协,不要用这种洋洋得意的嘴脸向我个人表示什么恩宠,甚至打算以此来激化我和老秦人、楚系之间的矛盾,破坏我们之间的联盟。

宝鼎对所在利益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秦人和楚系不会因此与宝鼎决裂。在本利益集团的最终目标没有实现之前,利益集团之中的各方势力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绝不会分裂。这一次就是因为利益集团内部矛盾未能有效缓和,大家不能求同存异,导致矛盾最终爆发。

宝鼎以断然隐退迫使本利益集团向咸阳宫暂时妥协,同时也向本利益集团宣告,以他为首的蓼园势力已经足够强大,他不需要再像过去一样借他们的“势”而为,更不需要看他们的脸色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我们的利益休戚相关,我们在很多时候为了赢得更大的利益,必需牺牲自己的或者本势力的利益,如果你们做不到,那最终损失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宝鼎对本利益集团的“重重一击”打破了咸阳政局的僵持之态。从他的立场来说是顾全大局,但从老秦人和楚系的立场来说,他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强硬“镇制”,以自身的强大力量迫使其他势力屈服,这导致彼此间的矛盾更为深重,虽然这种矛盾在宝鼎的压制下暂时不会爆发,老秦人和楚系也只有忍气吞声,但一旦时间长了,宝鼎未能让他们从“大局”中获利,这种矛盾就再也压制不住,就会爆发,那时候,这个利益集团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一切还是以实力说话。宝鼎主动隐退,这是一种策略,但假如就此被秦王政禁锢,实力持续消减甚至烟消云散,这个策略就是失败的策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老秦人和楚系对宝鼎这种疯狂的完全失去理智的豪赌极度不满。王翦和王绾,昌平君和隗状,这四位老秦人和楚系的魁首人物中断了与宝鼎的联系,连续十几天都没有书信,甚至当宝鼎抵达宛城的时候,昌文君熊炽都没有出城迎接,刻意回避,这足以表明他们对宝鼎的不满态度。

秦王政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在他的安排下,御史大夫冯劫和驷车庶长公子豹带着咸阳宫的礼物匆忙而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