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258

分节阅读 2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重,短期内恢复不了,反击能力太差,因此必须要把齐楚燕三国拉进来。

赵韩魏说白了就是齐楚燕三国的屏障,屏障完了,他们三国地处东南北三端,势必给秦国各个击破,所以从自身安危考虑,必须参加合纵。

现在楚国参加了合纵。燕国虽然态度不甚明朗,但太子丹很积极,他甚至亲自跑到齐国,可见只要齐国参加合纵,燕国肯定会参加。目下最难办的就是齐国。齐国要办丧事,丧事过后朝堂上还有一番权力争斗,内部稳了才会考虑外事,这样算起来至少要拖到夏天。

然而,秦国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东方诸国合纵西击。春耕尚未结束,秦国的武烈侯就在中原战场上开始了试探性攻击。现在赵魏楚三国所面对的处境就是,如果不救韩,让秦国灭了韩国,合纵军就失去了先机,一旦秦军把主力全部调到中原,合纵军就没有必胜的把握,假如决战战败,中原势必尽数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面最头痛的就是魏国。

韩国灭了,秦军直杀魏国,魏国岌岌可危。谁来拯救魏国赵国自顾不暇,只能指望齐楚燕三国。楚国是肯定要出手救援,但他一家力量不够,所以齐国才是改变中原局势的关键所在。齐国出来了,燕国的军队肯定会赶到中原战场,如此东方诸国才有与秦国决一雌雄的实力,所以东方诸国都派出最强的力量赶去齐国游说,然而时间不等人,眼前的局面如何处置

楚国的计策不是不行,而是极具可行性。

楚国的北部要隘汾陉塞就在颍水中游,距离陈不足两百五十里。汾陉塞距离韩国都城新郑不足一百五十里,距离叶城、舞阳一线不足一百五十里。

可以想像,当合纵军杀到汾陉塞,不但可以有效支援新郑,更可以直接威胁到南阳。目前南阳秦军兵力有限,只要合纵军在汾陉塞一带击败秦国的武烈侯,其大军随即可以直杀宛城,即使不能占据宛城,也足以烧杀掳掠一番,继而迫使秦军全面撤离。

当然,楚国的私心也一目了然。此策首先可自保,确保陈的安危,其次有收复南阳的机会,其三可以解韩国之危。

魏国也有私心,魏国不敢派出主力远程作战,其次他想借助楚军的力量,联合赵国先把河内城池抢回来,继而在大势上与秦军形成对垒。

魏国的这种私心来源于魏军统率太子假,他急需战绩牢固自己的地位,而西河派领军人物相国庞宠当然要针锋相对,他的意见非常保守,先自保,在自保的基础上救韩,他绝对不会让鬼谷系趁机崛起掌控大权,所以他反对楚尹李园的策略,也反对太子假的策略,他建议楚军北上韩魏边境林中,与魏军联手确保新郑的安全,然后等到齐国参加合纵,在新郑一线与秦军决一死战。

第一卷 崛起 第230章 合纵出击

第230章 合纵出击

李牧对魏国非常失望,形势到了这一步,到了对魏国极其不利的地步,魏国竟然还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利益,大梁朝堂上还斗得不亦乐乎,难道魏国就没有信陵君那等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人

魏王增听说李牧到了,连夜召见,对李牧非常看重。这个年代实力代表一切,李牧在代北击败匈奴人,在河北又两次击败秦军,已经成为继廉颇、庞煖之后关东第一名将,成为关东诸国阻御西秦的坚实屏障。

李牧见到魏王,毫不避讳,直接提出了两个问题,太原秦军主力南下怎么办齐国拒绝参加合纵怎么办

秦国一旦决定全力攻略中原,其太原主力必定南下,保守估计,中原战场上可能集结三十万到四十万军队。那时就算赵国尽遣主力南下,赵韩魏楚四国所能集结于中原的军队也就这么多。兵力相当意味着战局惨烈,从最好的结果来看就是合纵军击败秦军,但合纵军损失之大可想而知,决战结束后韩魏还能支撑多久假如一年后秦军卷土重来,是否还有合纵楚国是否还会全力救援

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是不是代表齐国君臣不再有雄心壮志假如齐国有心称霸中土,那么它必然借此机会让合纵军和秦国打个两败俱伤。决战之后,不论哪一方获得胜利,都无法阻止齐国的攻击,中原最终可能会落入齐国的手中。

在以上两个直接决定中原局势发展的条件无法确定之前,合纵军最佳的策略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发动攻击,抢在太原秦军主力没有南下之前击败中原秦军。秦军败了,合纵军控制了中原局势,那么进可以收复失地,退可以自保,不至于让齐国趁火打劫。

李牧这番话让魏王增陷入沉思。

显然,李牧不同意魏国的策略,他同意楚国的攻击办法,希望速战速决。但假如此后秦军主力南下,而齐国拒绝合纵,决战就无法避免,这场决战将直接决定赵韩魏三国的命运。魏王增没有取胜的信心,既然如此,那他只有接受楚国的攻击之策,速战速决,先在中原战场确立优势。

目前合纵一事除了攻防策略无法统一之外,另外就是合纵长人选迟迟定不下来。上次魏国遭到秦军攻击,出面合纵的是赵国庞煖,而合纵长则是德高望重的春申君。合纵长拥有合纵大军的战场指挥权,他说怎么打就怎么打。现在放眼看看关东诸国,竟然找不到一个德高望重、深得各国敬重足以驾驭合纵军的人物

最适合的人选就是李牧了,但赵国北有匈奴,西有强秦,局势紧张,李牧分身乏术。至于楚国令尹李园,那根本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要出身没出身,要道德没道德,要战功没战功,要才能没才能,地地道道一个靠着女人上位的小人,楚军将士鄙视他,其它各国的军队更不会把身家性命交给这么一个无耻之徒,所以就算魏国同意楚国的攻击策略,但到了战场上,谁也不敢保证合纵军将士遵从李园的命令。

李牧苦叹,魏王增也是一筹莫展。

自从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死后,中土就再也没有一呼百应的领袖人物。就此次合纵来说,起因是秦军攻打赵国,桓齮在漳水河一线击杀十万赵军,中原形势危急,于是赵韩两国率先提出合纵,魏国积极响应,赵相郭开、韩相张平先后派出使者游说齐楚燕三国。此事从开始到现在,有两年半时间了,至今还没有看到合纵军,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领袖人物。

最终这个合纵长还是落在了李园头上。现在楚军是合纵军主力,李园又是楚军统率,他不做合纵长谁来做李牧都做不了,赵军主力无法南下,他手上没有军队,他能指挥谁

李园做合纵长,指挥合纵军,能击败如狼似虎的秦军

一件在旁观者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到了当事人头上却变得异常复杂,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交织在一起,让当事人很难做出取舍。

太子假如此,相国庞宠也如此。李牧先后与他们见面,极力说服,但效果甚微。李牧感叹之余扪心自问,难道非要到了亡国之刻才能断然舍弃私利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很多人即使到了亡国那一刻,宁愿亡国,也不愿舍弃私利。

韩国特使忧心如焚,每日急报新郑。韩王安望眼欲穿就是看不到援军,不得以只好派相国张平亲自赶赴大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