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257

分节阅读 2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哪里还有闲心帮楚国复仇两国合纵救韩,却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导致合纵军一时难以成行。

时间飞速流逝,但机会仅在一瞬之间。魏楚联军错失了最佳攻击机会,而秦国则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武烈侯上奏的同时,王翦、蒙武、王贲、桓齮、司马锌等将军也纷纷进言,认为中原决战已不可避免,王翦、桓齮、司马锌等人直接举荐内史公子腾出任中原诸军统率。这个人选击中了咸阳要害,秦王不好不答应,其他各派也不好直接反对。

咸阳采纳了武烈侯和军中将率们的建议。秦王政果断下令进行中原决战。蓝田大营各军火速集结并尽快进入南阳,而中原诸军的统率正是宗室大臣内史公子腾。

消息传到中原,蒙武固然是十分失望,而武烈侯也是忧心如焚,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合纵军还是没有出现在战场上。攻韩的战绩可以忽略不计,他若想在中原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独立击败合纵军,以建下显赫功勋,他急切盼望着楚军的出现。

宝鼎着急,有一个人同样着急,那就是赵国大将军李牧。中原不开战,太原的秦军就不会南下,河北的危机也就无法缓解,而代北的局面则困难重重。李牧为了促成合纵,不得不亲自赶赴大梁。

第一卷 崛起 第229章 西河、鬼谷

第229章 西河、鬼谷

李牧日夜兼程赶到大梁,先与楚尹李园的特使廉嵩紧急会面,了解楚国的情况,结果如他所料,此次李园合纵决策能顺利通过,得益于与楚国阳文君等大权贵达成了妥协,而妥协的主要内容就是借助合纵收复失地,而不是像春申君一样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参加合纵却一无所获。楚国不做赔本的买卖,楚国利益不容无限制地浪费。

“寿春愿意调多少军队参加合纵”李牧问道。

“最少十万,最多二十万。”廉嵩说道,“现项燕柱国已集结十万大军于陈,随时可进入战场。”

李牧心中暗喜,又问道,“既然楚军主力已出,魏国为何又犹豫不决”

“不是犹豫,而是大梁的西河与鬼谷两派已到了水火不容之地步,合纵此刻成了两派争权夺利的工具。”廉嵩无奈叹道。

李牧脸色顿沉,目露愤怒之色,“庞宠想干什么想亡国吗”

魏国,姬姓魏氏,雄踞中原,战国前期的中土霸主,而魏国的霸业与魏国的西河、鬼谷两个学术与政治派系有直接关系。

三家分晋就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分晋前后魏氏的当家人叫魏斯。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分晋的既成事实,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侯爵,是为赵烈侯、魏文侯和韩景侯。

中土诸侯强国变法的首创国就是魏国,其首创者就是魏文侯魏斯。

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以法治国,直接影响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秦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就是效仿魏国,以魏国变法为基础。

历史上战国前期独领风骚的就是魏国,其长盛之期达百年之久。魏文侯魏斯,魏武侯魏击,魏惠王魏罃三位君主加在一起的执政时间竟然长达惊人的一百二十七年,正是因为这个奇迹,魏国奠定了百年的中原霸主地位。

李悝在政治上进行变法,吴起则在军事上连战连捷。阴晋一战,吴起以五万精锐击败秦国五十万大军,攻占了大河、洛水和渭水三川之间的大片土地,历史上把这块地方称之为“西河”。

秦人本是戎狄之后,倾慕于华夏先进文化,垂涎于中原富饶土地,于是尝试着向东方发展。魏国占据西河之后,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了秦人,但难收秦人之心。魏文侯考虑到秦人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当即拜孔子的弟子,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为老师,并请他到西河讲学,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学派”就此产生。

子夏又名卜商,比他的老师孔子要小四十四岁。魏文侯拜子夏为老师的时候,子夏已是百岁老人,双目失明,但其名震中土,是天下士人之泰斗。有感于魏文侯的诚意,子夏亲自赶赴西河授学,随行者有他的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

儒家本来是以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师,而六艺是贵族和士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在实际授学中侧重不同儒家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以鲁国曾参为首的儒学是以重礼重孝为代表的流派,培养的是掌礼之儒,这些人不以经世济用为特长,在各国公卿官僚中的地位不高。

以卫人子夏为首的儒学重在培养经世济用之儒,这些儒士大量出仕于各国,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

子夏到西河后,谋求进身的士人纷纷转到西河学习,华夏文化的重点就此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外族文化占上风的国家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而且使魏国一举跃升为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而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未有之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之心的政治目的,后世帝王以尊儒来笼络士人之心的策略就是来源于魏文侯。

子夏过去授徒,有贵贱标准,不“贵”不收。西河学派应魏文侯的要求对此做了修改,底层士卿子弟也可以获得学习机会。各国的士人对西河都很向往,魏国无形之中也就成了他们理想的效力国家。这些士人在西河学派学习后,很自然地选择魏国为其效力的首选国家,如此一来,西河学派为魏国吸引、培养了大批士卿官僚,而这也是魏国得以雄踞中原达百年之久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也证明,战国时期的大量人才皆源于魏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